康熙和雍正,誰的治國水平更高?為什麼?

史海深處


雍正繼位前就有豐富的從政經驗,對國家的發展有著明確的認識,能夠打破既得利益集團束縛,對社會進行改革,再就是打擊腐敗官員,釐清吏治,強化中央集權,今天不是還是被借鑑嗎


葉落知秋雨冷風


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兩人所處的時代環境不同,所以對比兩位皇帝的執政功績,不能簡單的畫一個等號。

康熙皇帝畫像

康熙皇帝執政時期,清朝江山還未穩定,內部反清復明起義不斷,外有沙俄在東北虎視眈眈,南方有三藩,有鄭經,西北還有葛爾丹,所以肯定不能按社會穩定時期來進行統治,康熙皇帝統治時期,征戰不斷,基本上鞏固了滿清的統治。

但是因為這連年戰亂,也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家百廢待興,國庫支出頗多,一直處於嚴重的財政赤字中,康熙皇帝對大臣們相對比較寬鬆,所以也就導致了康熙一朝晚期吏治腐敗,國庫空虛這些問題,康熙皇帝如果在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之下,他未必會是一位好皇帝。

康熙皇帝畫像

我們再來看看雍正皇帝, 在他繼位之前,經歷了激烈的九子奪嫡,對康熙一朝晚期官場,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他都深有體會,所以雍正皇帝上臺後,力排眾議開始整頓吏治,推行新政,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些政策對推動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雍正皇帝登基後,社會環境也不算穩定,但是比康熙時期好了很多,主要是準格爾部蒙古和青海羅卜藏丹津,但是有嶽鍾琪,年羹堯等人,軍事上沒啥需要雍正皇帝擔心的,但是雍正皇帝執政期間,他在文人,士紳,大臣中口碑非常不好,雖然往清朝的長遠發展來看,雍正皇帝的政策更有利於普通百姓的生存,但是皇帝和官吏之間,矛盾非常激烈,也可以想象,雍正皇帝的政令要推行下去,面臨的阻力會有多大。

雍正皇帝畫像

所以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這兩位雖然都是非常優秀的帝王,但是兩人執政期間的缺陷都是非常明顯的,如果非要對比一個,我認為雍正皇帝比康熙皇帝更為傑出,治國理政的水平也會更高,雍正皇帝登基的時候,處理政務的能力已經非常熟練了,即便讓他來對付三藩,鄭經,沙俄,葛爾丹,也許不能像康熙皇帝那樣得心應手,但是也不至於出現太大的動盪。

但是如果讓康熙皇帝在雍正時期執政,搞定準格爾蒙古,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問題不大,但是要追繳各地官員虧空的庫銀,整頓吏治,他未必有雍正皇帝這樣的決心,首先康熙皇帝就不可能得罪士紳,對待大臣也會顧忌情面,改革,推行新政這些舉措多半不會在康熙皇帝的選擇之中,在這一方面,康熙皇帝是遠比不上雍正皇帝的。

雍正皇帝畫像

雍正皇帝就如一劑西藥,執政的時候見效快,但是副作用也明顯,康熙皇帝就如一副中藥,雖然執政期間的問題,不一定能迅速得到解決,甚至這副藥不一定就治病,但是卻在各個反面都會產生一些鎮定的作用。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看哪方面,吏治,民生和管錢的問題上,雍正能力強些。文學,西學,軍事上,康熙成就又高一些。雍正內政能力極強,財政體制改革尤其是官紳一體納糧,大力反腐整頓吏治,改善民生,軍事方面不足,慘敗準格爾,恰克圖條約割地十幾萬平方公里給予沙俄,雍正晚年崇信長生煉丹,服用重金屬鉛汞慢性中毒而亡,雍正政治能力強於康熙,其他方面不如


恆誠133111379


01

所謂時勢造雄主!

康熙八歲登基,十六歲智取權臣鰲拜、後又平定三藩、收復臺灣、剿滅葛爾丹,其一生可謂是功勳卓著,被稱之為“千古一帝”。

只不過康熙雖然有如此多的輝煌成就,足可證明其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治國能力有多強!因為上方所描述的功績基本屬於軍事方面,與治國本身並無太多的關聯。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治國》

通過上述這段引文,所謂治國,就是先使民富,那麼康熙執政時期,百姓的生活如何呢!康熙年間,由於國家戰爭不斷,因此國家財政的壓力轉嫁到了百姓頭上,造成百姓入不敷出。

據《清史稿•災異志》記載,康熙時期幾乎年年發生大饑荒,“人食樹皮”、“立人市鬻子女”“父子相食”“人相食”之類的記載不絕如縷。

並且由於康熙晚年對貪官的縱容,導致吏治十分腐敗,更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因此康熙的治國能力並不能說有多麼的出色,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雍正的治國能力如何!

02

雍正在位共十三年,期間,雍正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4個小時。以漢文寫的硃批奏摺多達22000多件,以每件硃批平均為100字計算,字數就有220多萬字。因此他被譽為清朝最勤奮的皇帝!

他即位之後,所面臨的問題一點也不比康熙少。自康熙後期開始,清朝就一直處於財政緊缺狀態,國庫嚴重短缺,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康熙晚期的縱容,吏治嚴重腐敗,風氣極差。官員們挪用公款,壓榨百姓,上下其手,大肆貪墨的事情屢屢發生。

貪汙之風的盛行造成百姓負擔重,朝廷的賦稅難以如數徵收。而當時社會上對官員貪汙並不為恥。相反,如果官員清貧返鄉,還會遭到宗社鄉鄰的恥笑,他們會告誡子孫,不要向這種人學習,賺錢才是正道。內患又極重,雍正要面臨西北局勢不斷緊張的情況。

因此如何處理好眼前的內憂外患,無疑是考驗皇帝治國能力的標準。但治國就要先整頓好吏治,否則,即便朝廷推行好的政策,也會因為官吏腐敗無能,最終成為禍害百姓的苛政。因此,吏治水平就成為了關鍵中的關鍵。

所以雍正為了大力整頓吏治,他加大了對官員腐敗的整治力度,不僅樹立官員模範,而且以鐵腕手段糾正官場風氣,並推行制度保障。他通過火耗歸公,推行養廉銀,解決官員們的生活所需,想要從根本上防範官員腐敗。西南推行歸土改流,加強中央統治。

並且實行秘密立儲、廢除堅籍、大規模採用密摺制度,這都是雍正用來治理國家的辦法。而且雍正的攤丁入畝政策大大的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勞動者有了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其執政後,國庫存銀達到了六千萬兩,比康熙年間整整翻了數倍,足可見雍正的治國能力要比康熙強。


漁公子讀史


首先就是從行政態度來說,雍正絕對是第一,其實不僅是在清朝,即便是在整個歷史上看,在所有皇帝當中,論執政的勤勞雍正也是無人能比,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雍正自從登基以來,可以說日夜不休,每天只睡兩個時辰,其餘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處理奏摺、朝政。他在位一共十三年,在這段時間裡,他批閱的奏摺字數一共達到了二千多萬字,將那些奏摺如果按照一卷一卷的來計算,也達到了三百六十多卷。平日裡他整天休息的日子只有一個,那就是他的生日,而即便是過年也不多休息。所以我們看現在的那些影視劇裡面雍正整天談情說愛,完全是在胡扯,純屬編劇的一種極度無知的表現。所以在這方面康熙和他的孫子自然也比不上。

再來說說業績方面,康熙作為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以說剛好處於一個初期的不穩定階段,所以他做的事件就相對多一些。首先是平定了三藩,消除了內部軍事力量對朝廷政權的威脅。在和沙俄的戰爭中也取得了勝利,接著在臺灣上,也是消滅了鄭氏政權,算是將臺灣納入國家領土,多次出兵蒙古各部落。但同時他的問題也不小,首先就是在他晚年時的文字獄,打壓漢人,這種文化的打擊使得漢族的傳統文化受到了衝擊,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從吳三桂到臺灣,再到準噶爾,再到沙俄,可以說他在位的時間裡,戰事就沒有停止過,常年的征戰使得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即便是在對待臺灣上,雖然嘴裡喊著不加賦稅,結果反而是極其的嚴苛,造成了土地兼併的激烈化。而且,還有一點就是他晚年的時候,極其怠政,對於那些貪汙腐敗的官吏,幾乎是充耳不聞,以至於達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地步。如此狀況之下,就使得整個社會不斷出現矛盾衝突,已經非常的危險,但是他已經沒有能力去管理。

接著這一個爛攤子交到了雍正手裡,對於社會局勢的不穩,朝廷國庫的空虛,開始了他的挽救國家的手段。首先就是懲治貪汙問題,對於那些貪官,一旦發現,直接處死,將家裡的財產充公。而對於那些廉潔的官員,則是選擇獎勵。而且在任用官員上,他也沒有過於區分滿漢,而是任用了田文鏡、李衛等一些漢人。對待百姓和土地上,則是取消了人口稅,推行了攤丁入畝,這幾讓百姓有地種,可以放心生娃,讓人口得以迅速增長。

可以說,從綜合方面來講,還是雍正的作用更大一些,可以說挽救了清朝。




清水隱士


小雪歷史微鑑:在小雪的心目中,康熙肯定是比雍正治國水平更高的,不關乎父子的關係,而是康熙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而且在位期間,是清朝國力最強盛的時候。

過河拆橋,然後平定三藩叛亂,康熙由此奠基大清盛世

背景:在清朝建立之前,努爾哈赤為了集中力量,聯合雲南的吳三桂、廣東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攻打吳三桂和明朝的勢力,然後在清朝建立之後,將這三個人封為了藩王。

在康熙皇帝繼位以後,為了鞏固皇權,只能選擇削藩,當時的吳三桂在雲南基本已經成了土皇帝,吳三桂於1673年在康熙做出削藩決定之後,就殺掉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雲南王。

此後,康熙選擇對除了吳三桂以外兩路藩王進行詔安,決心對吳三桂進行軍事打擊,反觀吳三桂,在以湖南為邊界地區設置軍事防禦體系,過了五年以後,吳三桂在雲南自立為帝,其實這段時間已經是吳三桂的暮年,而後鬱鬱而終。

公元1681年,清軍攻入雲南,吳三桂的兒子吳世璠自殺,歷時八年時間的削藩之路宣告結束,從此以後,清朝進入了大一統的階段。

雍正打擊了九子奪嫡的皇子爭權現狀,設立秘密立儲制度

都說康乾盛世,但是對於雍正來說,他只是一個過度時代,他最大的貢獻就是解決了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制度。

秘密立儲制度對於高度皇權的清朝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決策。

除此以外,清朝之所以能夠創建康乾盛世,雍正時期的過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於康熙、雍正、乾隆而言,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就是康熙,因為他開創了康乾盛世。

綜上,對於康熙和雍正而言,只有康熙可以做起“千古一帝”的稱號,歷史貢獻也是比雍正多很多的。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論治國、育人水平,康熙遠超雍正。但是康熙留下的局面,也只有雍正能接。都做好人是不現實的,總歸要有人做惡人的。


康熙更懂得順應形勢,借力使力,充分運用權謀,所以康熙不但開創了盛世王業,奠定了後來中國幅員最大的版圖,留下千古一帝的盛名。自己也是風流一生,留下子嗣無數,並且對皇嗣的培養,也是別具一格,留下類似《皇明祖訓》的《聖主訓》。所謂“九子奪嫡”,正是因強而鬥。

而雍正的性格是有問題的,康熙曾經評價胤禛,“為人輕率、喜怒不定”。這種性格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不穩定,無法給人以帝王沉穩的感受。所以雍正即位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

的確雍正也是如此,比較固執,特別容易鑽牛角尖。寵幸別人的時候恨不能捧上天,恨別人的時候,甚至恨不能讓別人萬劫不復不說,還要再踩上三腳,以洩心憤。

寵幸年羹堯的時候,不但給年羹堯超乎歷來的權限外,自己吃個荔枝,覺得好吃,八百里加急讓人送到西寧給年羹堯。挺田文鏡的時候,直接不惜得罪整個士紳階層,還說“自己就是這樣的漢子!”

但是收拾胤禩、胤禟等人的時候,圈禁、抄家、削宗籍不算,還要給他們起“阿其那、塞思黑、菩薩保”這些辱罵人的名字。

曾靜汙衊他,他逐條反駁,還要親自操刀修改。弄出一本《大義覺迷錄》,還要廣大天下告訴世人。


所以雍正最終謗滿天下,除了他立志改革,得罪了很多利益集團外,他這種性格也是造成他一直被歷史誤解的主要原因。

但康熙屬於創業階段,打下偌大一份家業。他靠的是滿足和拉攏不同利益集團,來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所以康熙到了晚期,是一個國庫虧空、積弊叢生,吏治腐敗,各種既得利益集團橫生的局面。所以這種攤子交給任何一個仍然做“好人”的皇子,大清都會出問題。


也只有這樣脾氣不好,一根筋,喜歡鑽牛角尖,頂得住壓力,敢於得罪各種利益集團,不怕後世罵名的雍正,才能迅速改變局面,澄清吏治、革除積弊。

雍正在位期間,沒有照耀後世的文治武功,留下的不過是那些扯不清道不明的一地雞毛和各種汙名。但正是他在位的13年,撐起了後來60年的乾隆盛世。


炒米視角


康熙帝和雍正帝的治國水平都很高,康熙帝在清王朝內外交困之際力挽狂瀾,穩定了清王朝統治,維護了祖國的統一,他的統治重在“安邦”。雍正皇帝即位後,增強了國家綜合實力,解決了康熙朝留下的各種弊端,完善了清王朝的統治,為清王朝的長遠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他在位期間重在“治國”,各位皇帝治國各有千秋,難分高低。

康熙皇帝在位期間,智擒鰲拜,還通過各種手段,採取強有力的措施,限制滿洲貴族的權力,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政治影響等。另一方面,康熙將用人之權、獎懲之權親自控制,不許大臣干預;並設立密奏制度,完善滿清官僚政治制度,進一步強化了皇權。同時,康熙皇帝命人纂修了《大清會典》,從此,清朝官僚政治的運行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初步實現了政治運作的規範化。

在維護國家統一方面,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遏制了沙俄的擴張,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武力平定割據臺灣的鄭氏家族,使臺灣迴歸;康熙還親征新疆準噶爾,擊敗噶爾丹,使蒙古土爾扈特臣服清朝。在西藏問題上,康熙除了承繼順治帝冊封達賴政策外,還派兵於1718年至1720年(康熙五十七年至康熙五十九年)間入藏,擊敗了佔據西藏的準噶爾叛軍。此後,清政府分兵駐藏,並任命康濟鼐和頗羅鼐二人分理前後藏事務

在發展經濟方面,廢除“圈田令”、延長墾荒的免稅時間、此外,康熙還重視興修水利,大力修治黃河,終將“淮黃故道,次第修復”,暫時緩和了黃河中下游和沿淮各地多年水患的威脅,保證了百姓的耕種,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為大清王朝的延續發展奠定了基礎。雍正皇帝即位後,在政治上採取多種措施以鞏固皇權,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權勢,通過重整機構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在中央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並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並實行改土歸流,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

在經濟上,實行火耗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充實了國庫。同時,派遣策凌為首席代表與俄國簽訂《布連斯奇條約》,第二年又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劃定了清俄中段邊界,穩定了清俄邊界局勢,促進了清俄邊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貿易。

在軍事上,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青海完全歸入清朝版圖。





讀史如品茶


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個人感覺應該是各有千秋。難分伯仲。一位是穩定大清得統治,一位完善大清的統治。都分別對於清朝貢獻出自己得最後一份力量!

康熙皇帝清朝進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千古一帝”。在順治爺駕崩後年僅八歲就登基皇位。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六十一年裡康熙爺可以是說是功績無數,政績輝煌。先是在康熙八年的時候拿下了權臣鰲拜,處置了鰲拜的親人隨和黨羽,穩定了皇權。

* 鰲拜圖

* 少年康熙圖

又在康熙二十一年的時候徹底平定了三藩之亂。由康熙十二年開始到二十一年結束整整十年!康熙爺運籌帷幄最終取的勝利,加強了中央集權,屆時全國的統治權幾乎都在皇帝手裡。

平定三藩之亂後又於康熙二十二年收復臺灣,將臺灣納入清朝的版圖。次年在臺灣設立一府三縣,加強對於臺灣的管轄。增進臺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中一大部分時間都在打仗,收復土地擴張版圖。這裡我們就不一一列舉。總而一句話康熙皇帝最主要的貢獻就是徹徹底底穩定住了大清的根基,穩定了大清的統治!

*少年康熙圖

雍正皇帝大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他主要的貢獻就是勤政,一生都在為大清操勞,最後累死在皇位上。同時他實行的種種改革措施讓大清在百廢待興的局面中迅速的走了出來,使大清朝在穩定統治的同時快速的發展經濟文化。讓百姓過上穩定太平的日子。

於雍正元年實行攤丁入畝,改變過去由人丁地畝雙重徵收的政法。這一舉措大大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百姓的負擔壓力。

實行火耗歸公建立養廉銀。這一新政使以往大小官員在徵收錢糧和加工銀錠時在其折耗上的貪汙行為有所收斂。既通過火耗歸公增加的中央財政收入,又因養廉銀助於了廉政。

* 雍正畫像

改變立儲方式建立秘密立儲的方式。因為康熙朝的“九子奪嫡”讓雍正看到了歷代立儲的不足之處,決定改變立儲方式。將選好的皇子姓名寫下來放在“正大花明”匾後,有寫密旨放於內府,便於以後校對。這樣一來避免了皇子之間因為太子位的爭奪。從而促進皇子之間的感情,穩定局面。後代都沿用這個方法。

整飭貪汙,對於康熙朝的貪汙腐敗問題,下令建立一個由自己得親信大臣組成的集團,大力整理調查,對於有問題的官員不管在任還是退休一律嚴查。很快就追繳回來康熙朝的國庫虧空。而且肅清了整個官場。

對於雍正皇帝推行的各種新政還有太多,我們簡單列舉了幾個!個人覺得一個是穩定,一個是完善。所以覺得這兩位皇帝對於大清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


小房談史


康熙和雍正,但論治國水平,那是沒法去比較的,但兩個人的執政風格確實是不同的。



康熙的執政風格屬於抓大放小。康熙繼位之初可謂內憂外患,內有權臣擅權,外部勢力也沒有完全平定。所以,康熙必須要籠絡各路利益集團,為我所用,來平定內憂外患,實現其江山一統的目標。而也正因為如此,在某種意義上他也必須對既得利益集團的一些非法行為睜一眼閉一眼,甚至還要加官進爵以安其心。

所以我們發現,到康熙朝晚年,雖然康熙富有四海,文治武功兼備,但由於對功臣多年的籠絡和放任,導致朝堂內外被既得利益集團所把持,國庫空虛,貪腐橫行,吏治敗壞。



但雍正的執政風格與康熙不同,他屬於那種事無鉅細型的,說通俗點就是眼裡不揉沙子,與康熙的抓大放小正好相反。因為雍正年間,外部勢力已經基本平定了,阻礙清朝發展的主要因素其實是內政問題,比如吏治問題、財政問題、稅制問題、貧富差距問題,歸根結底這都是康熙朝遺留下來的既得利益集團造成的。所以,雍正必須對既得利益集團死抓不放,狠抓到底,頂住壓力,把這些盤根錯節的關係徹底打斷,逼迫他們放棄既得利益,這樣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保證清朝後世的延續。



所以康熙和雍正的治國水平都很高,沒有什麼高低之分,之所以會有不同,是因為他們面臨的時代不同,問題也不同,所以執政風格也會有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