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惡作劇”,凝聚著創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養他的創新能力

小琦說,昨天她把六歲的兒子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因為兒子竟然把她最喜歡的口紅給毀了。這段時間天天宅在家中,可能兒子已經把自己的玩具玩膩了,所以打起了口紅的主意。

事情是這樣的:昨天中午,兒子興奮地叫小琦去看他製作的小紅花,小琦好奇地走過去一看,果然,裝著清水的盆子裡,漂浮著一朵朵的小紅花,非常好看。

於是她問兒子是怎麼做出來的,兒子拿出口紅和打火機示範給小琦看,小琦才明白,這些小紅花,竟是兒子拿打火機去烤她的口紅,讓融化的口紅滴進水裡而出現的。看到自己心愛的口紅被兒子拿來糟蹋,小琦忍不住大發雷霆,罵了兒子一頓。


孩子的“惡作劇”,凝聚著創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養他的創新能力

孩子被媽媽狠狠地批評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和小琦一樣的經歷。孩子的好奇心很重,什麼東西都想去試一試,玩一玩。例如,孩子看到床頭上的鬧鐘,會趁大人不注意把它拆得七零八散;新買的玩具,到了孩子的手裡,兩天不到就被“解剖”了。

對於孩子的這些行為,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很生氣,認為孩子這是“不學好”,“惡作劇”,所以斥責孩子,給孩子下各種禁令,告訴他這個東西不能碰,那個東西不能摸的,生怕孩子會把東西弄壞。


孩子的“惡作劇”,凝聚著創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養他的創新能力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

事實上,孩子這些所謂的“惡作劇”,都凝聚著他們的創新精神,代表著他們的創造能力。孩子很多看上去不合理的破壞行為,都體現了他的創造意識。畢竟,如果孩子不是經過了主動、自覺的思考,又怎麼能把“破壞”的行為付諸行動呢?

所以,在孩子出現“破壞行為”的時候,父母要給予理解、鼓勵和支持。如果父母動不動就阻止孩子的行為,那麼,無疑是遏制孩子的創造性思維,限制了孩子的創新能力。


孩子的“惡作劇”,凝聚著創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養他的創新能力

孩子的惡作劇代表他們的創新能力

怎樣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沒有創新,就很難有發展和進步。如果父母希望把孩子培養成創新型的人才,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應該把握好以下細節:

一、不要扼殺孩子的想象力

創新能力的核心,就是想象力。所以,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他的想象力,為他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惡作劇”,凝聚著創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養他的創新能力

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很多父母會在無意識中,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例如,父母在看到孩子把剛買的新玩具拆開來研究時,會生氣地搶過來,然後批評孩子,說孩子調皮,擔心孩子會把玩具拆壞;

孩子在地上發現了一條蚯蚓,好奇地伸出小手,想去摸摸它,媽媽馬上捉住他的小手並且告訴他:“別碰,它會咬你的。”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會影響孩子的想象力,父母要儘量避免。

當然,父母除了保護孩子自然流露的想象力之外,還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孩子的想象力。例如,給孩子安排一些活動,以便擴大孩子的知識面,增加孩子的知識廣度,讓孩子從大自然或者社會生活中獲得想象。

平時,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多閱讀一些科普讀物,並且帶孩子參觀歷史博物館、海洋館、科技館等等,這樣不但可以積累豐富的知識,還能為提高孩子的想象力打下好的基礎。


孩子的“惡作劇”,凝聚著創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養他的創新能力

父母要鼓勵孩子多讀一些科普讀物

二、鼓勵孩子多用右腦

我們知道,人的大腦是左腦和右腦組成的。為了啟動孩子的創新能力,所以,父母平時可以鼓勵孩子多用右腦,並且想辦法幫助孩子開發右腦。

開發右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父母可以讓孩子對現有的事物進行改造,例如,給孩子一盆花草,讓他按自己的想象重新種植;父母還可以多帶孩子去觀看繪畫展、攝影展、做做手工等等。另外,父母還可以鼓勵孩子平時多用左右和左腿活動,這對右腦的發展也有幫助。


孩子的“惡作劇”,凝聚著創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養他的創新能力

父母要鼓勵孩子多用右腦

三、利用家裡的廢舊物品支持孩子創新

父母可以利用家裡的廢舊物品,來鼓勵孩子進行“創新”。例如,家裡沒用的舊盒子和舊罐子,父母可以交給孩子,讓孩子去尋找這些東西的新用途;父母可以給孩子一些木頭、吸管、絲帶等東西,鼓勵孩子去製造一些他能想到的新東西。

另外,父母還可以經常對孩子提一些假設性的問題。例如問孩子:“出去露營的時候,如果你忘記帶牙刷了,你會怎樣刷牙?”“塑料杯除了裝水喝之外,還有什麼作用?”“叉子除了吃東西,還能用來幹什麼?”這些問題,都可以讓孩子發揮他的想象力。


孩子的“惡作劇”,凝聚著創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養他的創新能力

父母可利用家裡的物品支持孩子創新

結語: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那些“自主”“自發”的破壞行為,要給予寬容和鼓勵,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創造力得到發展。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卡卡媽的說法有道理嗎?你們覺得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的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