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眼裡看大棗

大棗補血這個大傢伙都知道,大棗除了補氣養血還有什麼功效?接下來我們就一一看看。

中醫眼裡看大棗

棗:起源於中國,屬於暖溫帶陽性樹種,耐寒耐熱又耐旱澇,對土壤要求不嚴,除沼澤地和重鹼性土外,平原、沙地、溝谷、山地皆能生長。由於易種植這一特性,在中國大棗已有八千多年的種植史,自古以來大棗就被列為慄、桃、李、杏、棗——“五果”之一。


1.大棗的藥性


大棗甘、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效。還可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贓躁。在《本經》中也有記載:“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2.醫書中的大棗


作為安神劑,具有養心安神,和中緩急之功效的甘麥大棗湯。見《金匱要略》裡說:“治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數欠伸:大棗十枚,甘草三兩,小麥一升。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

中醫眼裡看大棗

盂詵在《必效方》裡也說了:“治咳:杏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熬),豉一百枚(熬令幹),幹棗四十枚(去核)。上三味臺搗如泥,丸如杏核,含咽令盡。日七、八度,盡,更作。”就是用杏仁、豉、幹棗搗成泥做丸來服用,給我們了更加簡便的方法。


3.大棗的日常實用性


大棗可以健脾益胃,脾胃虛弱、腹瀉、倦怠無力的人,與黨參、白朮共用,就能補中益氣、健脾胃,達到增加食慾、止瀉的功效。紅棗和生薑、半夏同用,還可治療飲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與胃脹、嘔吐等症狀。

姜棗湯做法:乾薑、紅棗(切片或小塊)用水煎15分鐘,加紅糖化開即成。如果是攻邪的時候:秋冬天冷,難發表,加姜減棗;春夏天熱易發表,加棗減姜。要是保健的話,秋冬要藏陽,加棗減姜;春夏要用陽,加姜減棗。

中醫眼裡看大棗

但總的來說,這是一款適合老年人、女士的營養保健湯,尤其是風寒感冒頭痛、胃寒胃痛、經期腹痛、關節痛、手腳冰冷、脾胃虛弱、寒飲喘咳、飲食攝入量較少的人。這裡禁忌也要記好了,陰虛和患有長期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人不建議使用,晚上也不建議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