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不是杞人憂天,面對歧視要勇於說不

近一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面對嚴峻疫情全國各地迅速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為防止疫情蔓延各地立即行動起來,出現各種形式的封村,各種風格的標語。可是最能引起大家注意的還是先後出現口罩、酒精、護目鏡、雙黃連口服液等各種物資的脫銷,這些狀況的出現都反映出普通百姓對防控疫情的焦慮情緒。這些害怕或擔心是面對現實疫情威脅所表現出來的的一種情緒反應,焦慮的強度與疫情威脅的程度相一致,並隨著疫情的消失而消失,它有利於個體動員身體的潛能和資源來應對現實的威脅,因而具有適應性的意義。

焦慮症不是杞人憂天,面對歧視要勇於說不

因為從人類進化的角度講,焦慮是人類在與環境作鬥爭及生存適應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基本情緒,是對日常生活中應激的常見反應。生活中可以誘發焦慮的應激事件層出不窮,沒有人可以做到永遠處變不驚,心靜如水。因此並不是所有的焦慮都是有臨床意義的障礙,只有具備某些特徵時,才稱為病理性焦慮。

病理性焦慮為廣泛和持續性焦慮或反覆發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症性障礙。

Blazer 等報告在美國焦慮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4.1—6.6%,女性兩倍於男性。Wittchen 等報告,本病在15—45歲的美國人口中年患病率為3.1%,終生患病率為5.1%。在患者的一生中約90%合併有其他精神障礙。病理性焦慮有如下幾個特點:1、焦慮情緒無現實的基礎或焦慮的強度與現實的威脅明顯不相稱。2、焦慮導致精神痛苦和自我效能的下降,是一種非適應性或負性的。3、焦慮是相對持久的並不隨客觀問題的解決而消失。4、對預感到的威脅異常的痛苦和害怕,並感到缺乏應對的能力。

焦慮症不是杞人憂天,面對歧視要勇於說不

病理性焦慮的表現主要有下列三個方面:

1、生理方面:增高的中樞神經系統警覺水平,可伴有睡眠障礙;增高的機體交感神經系統反應,心率加快,出汗,口乾,肌肉緊張,震顫;其它軀體症狀,如內臟器官功能的失調等。

2、心理方面:對危險的過高評價和防禦反應;持續的緊張,不安,痛苦的情緒;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效率下降。

3、行為方面:無目的的行為、動作增多,行為效能下降,運動性不安;採取一些緩解焦慮的行為,如迴避、退縮、尋求刺激、物質依賴等。

焦慮可以是一種疾病,即焦慮症。也可能是作為一種非特異的症狀存在於各種精神障礙中。如各種神經症,各種應激相關障礙,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障礙等都是以焦慮為重要表現。在其他大部分精神科疾病中,也幾乎都可以看到焦慮的影子。

焦慮症不是杞人憂天,面對歧視要勇於說不

對於由原發病引起的繼發性焦慮,隨著原發病的治療焦慮自然也會改善。無原發病引起的焦慮症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抗焦慮藥是精神科藥物的一大類別,因為抗焦慮藥大多是二類精神藥品,所以必須到精神專科醫院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從臨床工作中看,焦慮症的治療單用抗焦慮藥物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臨床療效,所以醫生處方時大多合併抗抑鬱藥物。

心理治療對於焦慮的作用不遜於藥物治療,目前有確切療效的治療方法是認知行為治療。行為治療的一種——放鬆療法通過全身鬆弛,使患者生理警醒水平全面降低,心率、呼吸、脈搏等生理指標向與焦慮狀態相反的方向變化;認知療法認為認知的歪曲將功能失調性圖式和自動化思維聯繫在一起,使個體在面臨一定的事件時產生消極的自動化思維,這些信息的加工過程中所出現的邏輯錯誤被稱為認知的歪曲。治療師通過對導致焦慮的認知歪曲進行分析,運用認知重建技術,矯正患者的不合理認知,達到緩解焦慮的目的。

據筆者的臨床觀察看,目前焦慮症患者不在少數,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害怕別人知道,諱疾忌醫。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患病後一定要及時到正規專科醫院尋求治療。焦慮症不是杞人憂天,面對歧視要勇於說不!

參考文獻:《神症理論與實踐》 張亞林主編

《沈漁邨精神病學》第六版 陸林主編

請使用今日頭條App去搜索#焦慮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