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玩具总是好,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祟?"凡勃伦效应"给出答案

别人的玩具总是好,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祟?

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中,经常会出现"抢东西"的情况, 如果在一旁仔细观察一会儿,就会发现,总有那么一两个宝宝,对别人的东西青睐有加。而一旦抢到,反而玩两下就会丢到一边。一位闺蜜家4岁的宝宝金豆,就是这样的行为模式。闺蜜为此没有少给他讲道理,但是下次遇到小朋友聚精会神地玩游戏时,他还是会上去抢。每次场面都好尴尬的,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别人的玩具总是好,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祟?

闺蜜焦虑地对我说:"你说是不是我们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导致他这种强烈的占有欲?"我笑而不语,随后跟她说,其实,很多宝宝在不同程度上,都有金豆这样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抢与被抢"本来是件平常的事情。是孩子社会化进程中可能会经历的一个环节。如果你家里的宝宝,也是看着别人的总比自己的好,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到底是为什么?

别人的玩具总是好,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祟?

抢东西的"凡勃伦效应"

在经济学里的,凡勃伦效应,讲的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渴求程度,会随着其标价的增高而提升,这和人们的挥霍性消费心理有关。

二宝的早教班上,就有一个喜欢抢他东西的小男孩。老师分发奥尔夫音乐玩具给大家,二宝拿到一个沙锤,兴奋的刚摇了两下。那个小男孩很快地走过来,一把夺走了二宝的沙锤。二宝顿时大哭起来,还没等老师过来主持公道,小男孩早就玩腻了沙锤,丢下玩具,寻找下一个争抢目标了。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他的目标是那些看起来很喜欢自己玩具的孩子,而不是那些本来就对自己手上玩具无所谓的娃。说白了,他抢的并不是玩具本身,而是别的孩子对玩具的喜欢。

别人的玩具总是好,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祟?

在某种层面上,喜欢抢别人的玩具,也是一种"凡勃伦效应"。二宝对沙锤的喜爱,无形中给沙锤标出了很高的"价格",而导致了小男孩无比想要那个沙锤。

所以有些孩子喜欢抢别人的玩具,根本不是什么性格缺陷,而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状态。如果是这样,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孩子抢东西的行为袖手旁观了么?

别人的玩具总是好,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祟?

平常心看待孩子抢东西的行为

当二宝的早教班同学正准备抢一位小姑娘的摇铃时,他妈妈及时赶到,制止了他的行为,对他说:"你怎么这么霸道,那是别人的,说抢就抢么,自己的不能玩?" 不仅如此,这位妈妈还拉着孩子,向我和二宝道歉。她解释说,孩子实在太爱抢别人东西了,所以一定要让他明白,抢东西是绝对不允许的。

别人的玩具总是好,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祟?

但真的是这样吗?上文已经说过,抢东西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状态。别人玩的很高兴,所以孩子觉得那个东西一定很好玩,抢过来以后,才发觉不过尔尔。喜欢玩具是孩子的出发点,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只是娃得到玩具的方法。

别人的玩具总是好,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祟?

如果上纲上线,给孩子贴上小霸王、霸道、手欠的标签,甚至否认孩子得到自己喜欢东西的想法。就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

要么因为心理暗示,变本加厉;要么习得性地否认自己的欲望,产生更多的情绪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呢?

别人的玩具总是好,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祟?

孩子抢东西,家长如何处理?

抢别人的东西,只是有些孩子成长中的行为偏差。其实不必一味地打压孩子,或者焦虑他长大后是不是会变成一个"小霸王"。孩子只是需要一些指导和一些方法,你可以试试下面这些办法。

  • 当场(及时的)制止

抢东西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所以二宝那位同学的妈妈做得很好。一旦发现孩子有抢别人东西的错误行为,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当场制止。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情绪,温和而坚定得让他停止,比如拉住宝宝的手,先转移对东西的注意,带他离开现场。如果遇到宝宝哭闹,也不用大声呵斥,只是结束抢东西的行为就可以。

别人的玩具总是好,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祟?

  • 肯定孩子的感受

喜欢某一样东西,想要得到它,这个想法并没有错。当孩子因为被制止而哭闹发脾气的时候。宝爸宝妈可以先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疏解娃的情绪。让接下来的教育回到理性的层面。比如说:"妈妈知道你想要那个玩具,你觉得很好玩对不对。"等孩子平静下来再继续说理。

  • 明确物权意识

喜欢某个玩具就去抢,真正错的地方其实在"抢"这个行为。为什么孩子会去抢呢?在自我意识膨胀的时期,孩子很可能意识不到"物权"的概念。认为普天之下莫非我的玩具。这个时候就要家长来告诉他:"你很喜欢这个玩具没错,但那是别人的,没有经过别人同意,你是不能拿或者玩的。"让孩子明白,喜欢没错,抢才不对。

别人的玩具总是好,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祟?

  • 引导寻找更好的方法

大宝有那么一个阶段,也很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后来我们聊了一次天,内容主要是探讨,如果喜欢某个东西,该如何得到。他发散思维给我说了很多,比如找妈妈买一个,或者换着玩,或者去求别人。

其实,孩子的"凡勃伦效应",正是为他们启蒙"交换"概念的好时机。甚至,能让他们理解很多,大人都不会注意到的原理。要知道,贸易永远比争端获利更多。

凌晨妈妈来叨叨:

家长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解决他们的问题,往往也是发现自身问题的契机。当我们认为孩子抢东西不对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否认孩子的"喜欢",不去发现行为背后的思维,以及其思维背后的心理状态,那么所有教育都只能是流于表面,并没有实质性意义,您觉得呢?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