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是“讨好型人格”作祟,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文|小淘气鬼日记

不敢拒绝是因为害怕失去,所以百般讨好

不敢拒绝别人,有求必应,是为了获得周围人的喜欢,所以,他们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迎合他人。在迎合别人的过程中,来获得周围人的认可与对自己积极的评价,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这样的人有着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我认识一位宝妈,她家有两个孩子,自从有了二宝,就对大宝喜欢不起来。她女儿很乖巧,很有眼色,经常帮妈妈干活,比如帮妈妈给弟弟喂奶、换尿不湿、擦屁屁、哄睡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起床洗漱,洗袜子,洗内裤,有时候也帮妈妈和她爸爸洗袜子。

这个女孩就是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讨好妈妈,以此来获得妈妈的爱。长此以往,孩子在成长中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在以后的人际相处中,也会考虑别人多一些。不管是对家人还是对周围的人亦会是如此。

因为太懂事,所以受尽委屈,有句话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孩子乖巧懂话,只是他们更懂得察言观色,懂得心疼别人,同时,她们也是没有安全感的。所以,她们不敢拒绝,害怕拒绝,是害怕失去,即使有很多的委屈,依然会笑着讨好。

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是“讨好型人格”作祟,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讨好型人格”有什么样的特征?

讨好型人格并非一种人格,而是一种人格模式。讨好型人格具有以下特征:

1、时刻在意着别人的情绪、感受、语言、表情、动作,担心别人的不开心是因为自己引起,能在第一时间洞察到别人的状态变化,永远第一时间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刻为别人着想。

2、无法拒绝别人对自己的要求,例如:陪玩,帮忙做事等等。即使自己不想做,即使有一些无理的过分的要求。讨好型人格不仅仅无法拒绝,还会努力在内心合理化这些要求。

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是“讨好型人格”作祟,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心理学家认为:讨好型人格并不是人格障碍,只是在错误的认知模式下,形成了不健康的行为模式。他们通常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个:

就是在意他人的看法,忽视内心的感受,讨好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以他人的需求为自己的需求,达到他人的满意。

第二个:

就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讨好的人对内在的自己是不满意的,也就是从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不受尊重的,通过外界的一种评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体验自己自身存在的价值。

懂事的人、心软的人总会在意自己是否给别人带来麻烦,带来不愉快,怕扫别人的兴,所以,遇到事情不会拒绝,即使拒绝也不能坚持到底,当别人再三提出时会不知道该如何拒绝。

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是“讨好型人格”作祟,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其实深挖不会拒绝的内在思维,基本是以下几点

1.为了讨好别人放弃自我

朋友的女儿果果,她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多次听果果妈妈说:果果每次给朋友同学玩,一点主见都没有,别人让做什么也不知道拒绝,有时候她是不愿意去做的,但是,她害怕别人不和她玩了。所以,还是会委屈自己去帮别人做。有一次,一个同学让她女儿帮忙骗其他同学的课本,女儿也照做了。朋友知道后,狠狠的批评了女儿,并且找到同学,对同学道了歉。

有时候,在面对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分不清对与错,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做人的底线,还要告诉孩子不能因为怕失去一个所谓的“假朋友”去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爱的教育》中说:一味地迎合别人的需求,不懂拒绝的孩子,长大可能会成为一个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人。

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是“讨好型人格”作祟,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2.通过别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

宝妈群里的一位宝妈说过一件事:有一次,她给女儿穿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了幼儿园的时候,几个小伙伴就对她女儿说衣服不好看(女儿上大班),结果,她听老师讲女儿一下午都闷闷不乐,回到家马上把衣服脱掉,之后再也不肯穿这件衣服了。这位宝妈平时也会给孩子说不要让她在意别人的评价,但是没有用。
别人眼里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孩子,但最真实的,是孩子自己看到自己的,只有自我认识,才真正决定了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别人随随便便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子。

3.时常想要拯救别人为他们解决问题

《欢乐颂》里的关雎尔,长得漂亮,心地又善良。但她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心地过于善良,不懂得怎样拒绝别人。

有一次,一位同事病了请她帮忙做一项工作,同事完成了前半部分,她需要完成剩下的工作,最后签字确认的人是她。

结果同事做的那部分错漏百出,经理知道后只骂了关雎尔。因为最后签名的是她,所有责任都要她来承担。而那个同事,在关关出事之后一句话也没帮她说,也没有一句安慰。

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是“讨好型人格”作祟,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因为自己不会拒绝,导致了被骂,心里充满了委屈。这种“老好人”总是不争不抢的,却总是吃亏。很多小朋友也会有这种表现,有人向他们要玩具,他们总是怯生生地直接把玩具给人家,甚至不敢跟人家要回来。孩子不懂得拒绝,是不会快乐的。

很多的“讨好型人格”,是因为心底的善良。你的不拒绝,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讨好,而你只是成为了可以任意欺负的对象。

4、不习惯拒绝,没有拒绝的技巧

我女儿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总是充当“老好人”的角色。有几次小伙伴都在排队玩滑滑梯,女儿也不例外,但是,我女儿总是被挤到队伍的后面,一些不守规则的小朋友一直往前凑,非要先玩,女儿就这样“忍让”着,直到最后一个玩。

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是“讨好型人格”作祟,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我问过女儿为什么别人插队的时候你要让给别人呢?明明是你先到的,你为什么不拒绝或者是阻止他们呢?女儿疑惑的说:妈妈,我咋拒绝,玩滑梯都是要排队的,我也排到了。

我一直以为女儿是一个“小好人”当女儿对我说出“咋拒绝”的时候,我明白了,原来,是女儿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别人。她以为只要自己能够玩就行,不在乎早一点晚一点。后来,我慢慢的引导孩子在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时,可以说“不可以”。

5、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恐吓教育

孩子小的时候会很调皮,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是打骂孩子,还对孩子说一些恐吓的话。例如“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不要你了”,有些家长甚至是真的把孩子扔在门外。

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不仅会让孩子缺失安全感,还会让孩子为了不再惹父母不开心而讨好。当父母提出要求的时候孩子会去照做,因为孩子怕了父母不要自己。

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是“讨好型人格”作祟,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教会孩子拒绝别人,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活出自我,因此过的更快乐

孩子拿着玩具在外面遇到小朋友来玩玩具,总是把玩具很爽快的给别人玩,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胆小,害怕别人,其实,这样的孩子只是比较随和,家长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一个孩子不懂得拒绝,不敢拒绝,又百般讨好的孩子,那么他过的注定不会快乐。

1、鼓励孩子勇敢的说“不”

三毛说过:不要害怕拒绝别人,因为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侯,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友善其实是种病,病就病在企图取悦所有人,过度友善的人,害怕拒绝。

在生活中,我们要允许孩子说“不”。当孩子说出“不”的时候,我们要尊重孩子。我们不能用“我以为”来衡量孩子。例如孩子说自己吃饱饭了,不想再吃了,但是,你以为孩子没有吃饱,就开始各种哄骗让孩子吃完。

我们不能一边说要尊重孩子,一边又要控制孩子,我们不能打着爱的名义,控制孩子,更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那么,当孩子面对外人时,哪里来的勇气拒绝呢?

我们要告诉孩子,如果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可以选择说“不”。

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是“讨好型人格”作祟,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2、不要告诉孩子“吃亏是福”

三毛曾说过:“奉行吃亏是福的我,得到的全是鄙视,做个捍卫自我的人,反而赢得了尊重”。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秉着吃亏是福的理念,吃亏真的是福吗?多少孩子因为吃亏是福这句话,受了很大的委屈。

3、不做强势的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拒绝的机会

作家张德芬曾经说:

“小时候我的母亲完全侵犯我的界限,我在母亲面前是毫无尊严可言的。虽然长大以后,个性比较强、比较厉害,但是每次有人侵犯我的时候,我不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只会忍气吞声或是激烈反抗。我之所以会那么暴烈的回应,就是因为我压抑了多年来对母亲的愤怒,只要碰到相同的不尊重的情况,我就会暴怒,把几十年来的这笔帐通通算在对方头上。”

强势的父母要么教出软弱的孩子要么教出的孩子只会用激烈的方式处理问题。父母过于强势,只会让孩子产生压力,他不敢再父母面前说“不”。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学会尊重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给孩子拒绝我们的机会,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一味地要求他听话、顺从。

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是“讨好型人格”作祟,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4、正确看待孩子的“叛逆期”,不强迫孩子分享

中央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周海宏说:动物很少有叛逆期,人类的叛逆期其实应该叫独立期,是家长压制孩子的独立欲望,导致了孩子的叛逆。孩子叛逆,家长应该高兴才是,这代表着孩子的独立期到了。

孩子到了叛逆期时“自我意识”比较强,特别是在某个特定的年龄段,比如幼儿时期2-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会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位。但是,在家长看来,孩子是自私的、小气的。有时候还会强迫孩子去分享。

分享不是一种被迫行为,拒绝分享更不是自私。强迫分享只会破坏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所有教育的基础,都应该是尊重,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正确的看待孩子的“叛逆期”,孩子才会意识到“自我意识”,才能把“我”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5、帮助孩子树立自我价值

当孩子很在乎别人的评价时,我们先接受理解孩子情绪,我们不要因为孩子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否定、批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理解他,并与他们站在一起,让孩子把负面的情绪发泄出来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明白即使别人评价自己的都是不好的,但是,妈妈依然是接受我的,所以,别人评价我不好,并不是我真的不好。

孩子之所以会在乎别人的评价,是因为她的内心对自己不够自信,甚至是有一种自卑的情节。所以,我们要先理解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进行自我反思,最后树立自己的自我价值。当孩子的自我价值肯定后,他就会有勇气去面对负面的评价。

孩子不懂得拒绝别人,是“讨好型人格”作祟,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6、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不小心把水撒了,你走过去把孩子骂了一顿;孩子把衣服弄脏了,你走过去骂了一顿。甚至是家长会因为孩子犯错而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吃饭我就不爱你了”“你再不睡觉我就不爱你了”,这种爱是附加条件的爱,孩子听多了会有压力,这样的教育方式 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很不稳定,只要自己表现的不好,就会被妈妈不喜欢,所以,他们才会努力的想要讨好父母,讨好任何人。

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孩子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允许孩子犯错,不随意责骂孩子。孩子弄脏了衣服,洗干净就好;打翻了碗,擦干净嘱咐几句就好。

总结:

也许引导孩子拒绝很难,只要我们多与孩子练习,孩子会知道该如何去做。在教育孩子上,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乐于助人是一件美德,善良和拒绝不冲突,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凡事力所能及,明辨是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