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孩子为什么生气?可能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作祟,试试这样做

对许多父母来说,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了照顾孩子自己的休息时间很少,而孩子又经常哭闹也让家长们很苦恼。父母们觉得孩子大一点之后就容易照顾了,但是孩子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脾气,似乎变得越老越爱生气了。

不懂孩子为什么生气?可能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作祟,试试这样做

孩子动不动就生气,家长很苦恼

小高最近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家里孩子今年10岁了,最近小高发现孩子好像特别爱生气。平时小高帮孩子整理物品时,孩子一声不吭,但是现在只要小高开始唠叨几句的时候孩子就会表现得很不耐烦。

小高现在自己也觉得很委屈,但是自己又不得不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如此暴躁呢?小高在询问了相关心理医生之后知道了:孩子生气是很正常的,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了“脾气”,但是孩子发脾气也可能是“心理需求”。

不懂孩子为什么生气?可能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作祟,试试这样做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此,他们对外人来说是“愤怒的”和“不合理的”。事实上,孩子愤怒的背后是孩子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需求”,就像成年人发脾气一样。

孩子为什么会生气呢?

从小娇惯孩子。 有时候孩子的“脾气”真的被利用了,其他人的服从可能会让孩子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当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们可能会通过愤怒和脾气来表达他们的不满。 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对一些孩子来说,他们在家人的照顾下成长,没有经历挫折。他们抵抗压力和心理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弱。当他们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孩子们不知道如何表达他们内心的困惑,只能通过愤怒和发脾气来表达。

不懂孩子为什么生气?可能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作祟,试试这样做

以“发脾气”为手段。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总是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也就是说,只要孩子不发脾气,孩子就会逐渐知道他们可以通过“发脾气”来让父母妥协,也就是说,他们会用“发脾气”作为一种手段来胁迫父母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目标。

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事实上,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很简单,可能只是陪伴,实现“出去玩”的承诺,或者想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当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只能通过愤怒来表达内心的不满。

爱生气的孩子背后有哪些“心理需求”呢?

爱和归属感。简而言之,孩子需要被爱和找到归属感,也就是说,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关心和爱,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找到被爱和在家的感觉。如果父母总是被他们生活的重心置于家庭和孩子之外,那么孩子自然无法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视。

不懂孩子为什么生气?可能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作祟,试试这样做

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在父母中没有“分量”,自然无法感受到爱或找到自己的归属,所以他们会用“愤怒”来表达不满。

自主意识。顾名思义,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父母不会总是轻易干涉他们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他们的孩子安排一切。他们总是不考虑孩子自己的想法就为孩子做好一切安排。

事实上,父母的强烈干涉和责骂只会让孩子感到“无能为力”,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尊重,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

不懂孩子为什么生气?可能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作祟,试试这样做

能力感和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可以自己完成一件事,这是孩子获得自信的过程。当孩子把精力投入到某件事情上并最终达到预期目标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胜利的感觉,而当孩子们不能完成它时,他们会有一种失败的感觉,并会通过愤怒和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那么,应该如何找到孩子“生气开关”呢?

找出孩子生气的原因。孩子们生气一定有原因,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该更加注意他们的行为,以及发脾气的原因。多注意观察,有时候会找到孩子生气的原因。例如,当亲戚的孩子在场时,孩子们总是不开心。

理解孩子发脾气的行为。既然我们都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的原因了,父母自然应该给孩子理解,给孩子空间,当孩子平静下来的时候,多和孩子交流,向孩子表达我们的想法,引导孩子合理地疏导他的情绪。

不懂孩子为什么生气?可能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作祟,试试这样做

例如,亲戚家的孩子总是损坏他们的玩具。孩子们就会用生气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告诉亲戚家的孩子应该爱护玩具,毕竟,破坏东西是不良行为,引导孩子好好教和解决问题。

充分了解孩子背后的心理需求。大多数时候,孩子们因为父母的忽视而发脾气。因此,父母应该知道如何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不应该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自己的孩子的行为。

孩子们自己有想法和需求,这并不是说我们已经给予或已经做到了。最重要的是“孩子们需要什么”。因此,多陪伴、爱和归属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体验归属感和能力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好帮助。

不懂孩子为什么生气?可能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作祟,试试这样做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和成人是一样的,行为是自己情绪的表达,不良情绪表现出孩子内心需求的缺乏,所以父母应该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而不是扩大与孩子的距离。

如果你的孩子生气了,你会如何安抚呢?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