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一道“門”,就為防疫增一道保險

上海:加一道“門”,就為防疫增一道保險

在上海,有著這樣一些“特殊”村居:中心城區的老城廂,背街小巷四通八達,人鑽進小巷可能找都找不到;沒有物業的老舊小區,誰來守門、誰來保潔、誰來消毒,全都是難題;申城最大社區上海康城,擁有4萬多居民,卻只有30多名居委幹部;城鄉接合部的鄉村,租住了大量來滬人員,分散在家家戶戶……

特殊時期,這些“特殊”村居怎麼打好“防疫”戰?且隨記者去現場,看看他們如何各出妙招吧——

【老城廂】給弄堂加一道“門”

地點:也是園居民區

位於老城廂的這個社區,小巷小弄四通八達,居民多為外來務工人員,老城廂如何編密防疫網?

“張家阿叔,李家阿姨,現在特殊時期,我們要在這裡加扇‘門’!造成不便多擔待,有啥需求和我們說哦!”這幾天,在黃浦區老城廂,位於也是園弄吾園街弄堂口的小區,老西門街道也是園居委幹部、樓組長與志願者,敲開不少居民的家門,向他們解釋弄堂口為啥要增設一道“門”。

也是園居民區是典型的老城廂小區。不少小區就是幾條弄堂,不封閉,也沒有大門,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當商品房小區可以憑藉大門進出防控時,也是園老舊小區的黨員群眾們也在苦思冥想老城廂的對策:“天生”沒有門的小巷小弄,怎麼防、怎麼控?

沒有門,就裝道門!東家搬出了不要的門板、西家搬出來閒置的櫃子,從居民家借來的推板車,擋住了弄堂口。擔心走過弄堂的居民不習慣,居委幹部、樓組長與志願者向一戶戶居民解釋:特殊時期,上一道“門”,就是為防控增加一道保險。“沒事、沒事,我們繞路沒關係。加道門,是為了我們安全健康著想。”老居民說。

老城廂的考驗不僅是這些。返程高峰即將到來,老城廂人口密集、人員流動頻繁,如何快速有效地鎖定重點人員?

依託前期開發的社區治理綜合信息系統平臺,綜合了“社區治理信息系統、以房管人綜合數據庫、智慧社區應用管理系統、網格視頻監控系統”等數據,老西門街道實現了18個居民區重點人員的精準排查和靶向監控。比如,在系統中輸入戶籍地、身份證號關鍵字段等能快速導出人員清單,節省了大量初步篩選的時間。系統管理員可從此係統中梳理出相關名單,按照分佈下發居委進行排查。居委在拿到初步篩選名單後,僅用三天就將重點人員全部排摸清楚,為掌握重點人員動向及身體情況、居家隔離爭取了時間。

“早一天排查到,對社區而言就少了一分危險!”老西門街道黨工委書記莊衛勤說。截至目前,街道結合這套系統共排查2320人,鎖定常住本街道重點人員跟蹤瞭解情況,對已不住本街道、回外省市重點區域人員保持電話聯繫。

【老舊小區】居民組團“看家護院”

地點:柳營路309弄小區

在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轄區內的柳營路309弄小區,記者看到,一道供居民步行出入的旋轉門,被簡易木板和鐵絲封住了。“進不來嘍,我們把門封住啦!請從正門進來!”遠遠地,一位居民大聲提醒外來客。

該小區的情況有點特殊:居民884戶,規模不算小,但因春節放假原因,物業配置力量嚴重不足。小區有4個出入口,卻只有一個門衛;有35個門棟,僅有一位保潔員春節留守。疫情當前,缺少基本的保安、保潔力量,社區防控如何談起?緊要關頭,在柳一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的引領下,小區60餘位居民組建了“防疫團隊”,眾志成城看家護院。

這支“防疫團隊”的主力軍是小區“匠人匠心”服務隊。服務隊中有不少懂得木工、水電的維修達人,平日裡居民遇到瓷磚破裂、燈泡不亮等問題,他們義務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忙解決。當“匠人匠心”服務隊的成員得知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後,大家通過微信群集結,商量符合老舊小區實際情況的防疫對策。

小區的首條防控舉措是關閉小區非主要出入口,有效引導車輛和行人統一從正門出入。為配合這一舉措,服務隊的能工巧匠利用簡易木板和鐵絲自制臨時木閘,封住兩扇僅供行人步行的旋轉門。小區的28位黨員主動報名組成“疫情防控突擊隊”,每天4人輪流值班,協助門衛登記臨時車輛和外來人員進出小區情況,內防擴散、外防輸出。

“您好,我是樓組長,請問你們什麼時候回來的?”看到居委幹部連日奔波在一線,為減輕居委幹部負擔,小區35名樓組長敲開戶戶居民家的門,進行外來租客回滬和外出人員回滬排摸,把相關情況詳細登記在冊並反饋至居委會。

同在共和新路,延平小區是一個沒有物業的自管小區,小區保安保潔全部由居民擔任。面對疫情,小區自治委員會的5位居民從年初一起全員上崗,加強門崗力量、為小區公共部位與設施消毒,對腿腳不便的老年居民,他們還代買生活用品與糧食送上門。

【鄉村出租房】“三倍租金也不租”

地點:亭林鎮東新村

“阿姨,我要租房子。”

“不租!特殊時期,房子不能出租。”“為什麼不讓我租房?”

“現在,大家都在防控肺炎,為了安全,房子暫時不出租。”

“阿姨,我可以付雙倍租金。”

“三倍也不租,再小的風險也不冒!”這是近日金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沈金龍暗訪亭林鎮東新村3組時,假扮租客與房東顧阿姨之間的對話。隨後,他又前往隔壁顧大爺家,同樣吃了一個“閉門羹”。

據介紹,東新村作為金山區亭林鎮外來人口嚴重倒掛的行政村之一,單單湖北籍在冊人員就有742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承擔著巨大壓力。2019年,東新村以“租前審批、人來登記、人走註銷”的方式開創了“旅店式”管理模式,不僅規範了農村房屋出租程序,更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出了巨大作用。疫情防控開始後,針對村域內的出租房,東新村採取“0123”工作法,形成了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

所謂“0”,即確保“0”新租、“0”疫情。防控戰打響後,東新村召開“房東會議”,提出空置房屋一律禁止對外出租的要求。如果原租戶想返滬後續租,房東必須進行勸阻;若勸阻無果,需前往集中隔離點隔離14天,拿到“安全證”後才可入住。“1”,即為房客開展1次防疫宣傳。“2”,即每天10時、16時進行2次體溫測量,2次房屋消毒。“3”,即每天上報3件事——體溫異常的房客信息,消毒執行情況,新增房客數量。

老城廂、老舊小區、城鄉接合部鄉村……特殊村居各出妙招織起嚴密防疫網

加一道“門”,就為防疫增一道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