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的工资,都进了培训班”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从最接地气的普通老百姓生活角度来说说“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的工资,都进了培训班”这一社会现象吧。

一 分析每个家庭小背景: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钱,要大把地花!

我们这一代人中,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

我按各家孩子从生命启蒙的那一刻起,直至十八岁成人,共十九年。期间估算每一双父母投入在孩子身上的金钱成本多可达100万元以上。真是不算不知道,这天文数字完全有可能父母所有收入中的大部分,假如把父母付出的辛苦折算成工钱的话,就更高了。唉,天下父母,都太无私了!按阶段细分成本,大致数据如下。

1、十月怀胎到孩子呱呱落地,各类营养投入、医院检查、生产住院护理、衣物准备、几个月的误工费等,一年合计约4万元。

2、从哺乳至断奶,再至两岁半入托期间,计算医药费、奶粉钱、生活开支、母亲自带或上班后请人照看小孩(一个月最便宜的1500元),两年半合计约6万元。

3、托儿所小、中、大班,再至幼儿园。含入托费、生活费、医药费、手机、复读机、书本费等,三年共计6万元。

4、小学阶段(免学费,学校内就每月生活费、零星杂费等费用不高),五年基本费用3万元【补课费另算:这阶段培训班补习有兴趣班、周末班、寒暑假班等,因人而异,少的一年花费5000元,多的3万元不等】,三年五年总计约5.5万至18万元。如果算上生活费、医药费、托管(甚至有到国外游学)等,也不少。

5、初中阶段,无论考上好学校或是差学校,一年支出2至5万元完全有可能【补课费:这阶段补课开支有周末班、寒暑假班等,少则三万元,多则10万元】。三年总计约5至15万元。

6、高中阶段,孩子和家长最拼的阶段,好学校入学费用高至数万元每年,生活费、电器使用、补课费、孩子零用钱等。三年总计不下于10万元。

7、大学四年,用钱多则多矣,少则少,甚至有极个别的优秀学生,基本不花钱。少不更事的年纪,离开家乡求学开始与社会广泛接触,面临应聘求职。

以上各项统计,父母的收入有多少钱是自己消费了的呢?还有多少用于报答自己的父母呢?假如还有房贷,到60岁退休都还得挣钱。

二 分析社会大环境: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1、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做人较失败,自己读书少,地位低,混得不如意,希望儿女出人头地。他们舍得给孩子投入血本,希望能有个好的前程。“因为刚好生下你,留下十年的期许:孩子,只要你比我过得好就好!”

他们因为自己辅导能力不足,也愿意花大本钱去补课,一来图个精神安慰,精神寄托,二来也省心。

2、广告上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从孩子还在娘胎里就开始投钱,能走不是本事,能跑才是英雄。

上小学后,一旦孩子某科成绩差,再多的钱也舍得投,补作文,补英语,补物理等,一科一个暑假就可能花费上万元。

3、少数存在攀比现象,你家娃娃补三个兴趣班,我也得补三个,你体育,我则钢琴。小区周边培训机构起堆,相互抢生源,有的机构薪酬较高,远超学校老师。

4、极个别的家长认为,老师一个人要管理班上几十个学生,根本管不过来,哪可能在认真教孩子哟。怕误了孩子,于是去校外补习。

5、现在学校招生,凡属于特长班、尖子班、才艺班的都会优先录取,这形成了倒逼态势,逼迫孩子不补不行!

三 究竟该不该补:根据情况,有的须补,有的不用补!

1、总的来说,大把的时间用于课外补课不见得都是好事,成绩好的锦上添花,成绩差的兴趣全无。因此有得有失,太多时间用于补课,会导致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甚至有的视力变差,身体变弱。

2、那些名校,教育孩子多以培养兴趣为主,因此越学越有劲。如果孩子完全消化了老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成绩和能力差不到哪儿去。课余时间可补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科技、电脑、跳舞、艺术、书法等等方面。扩充了视野,反过来读书兴趣更高。

3、有的补课起负作用,如提前学了课本上的东西,孩子一知半解,对老师教的内容不再感兴趣。如果与老师讲的方法不同,两者混淆全部听不懂,白花钱。

4、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参加兴趣班补课,建议以孩子好动的心理去补点动作类的课程,比如舞蹈、艺术、书法、美术、游泳、武术等与学校学的主科关联不大的,让孩子少动脑,还能培养广泛兴趣。

5、别什么都学,参加培训班科目还是应该少而精,要花钱花在刀刃上。

总之,25到45岁之间是父母最美丽的年华,却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和孩子身上,等孩子长大他们终于放手时,却已进入中老年了,一辈子都在忙忙碌碌。

孩子们,感恩父母吧,不求大的回报


家庭煮男年年春暖花开


这个问题很现实,现象相当普遍。

作为一个八岁娃的妈妈,我一直不愿意给她报课外兴趣班,5岁之前除了上幼儿园之外,没有接触过兴趣班,有的就是到处旅行。五岁以后,她对绘画有了明显的兴趣,这一年诞生了娃的第一个课外班,每年费用6000-7000元左右。

第二个课外班诞生在5岁半左右,是英语,是的,英语,孩子在幼儿园接触的是双语教学,而我们这边的小学教育从三年级才开始学英语,怕她忘了,所以报了英语班,当时不太理智,一次交了三年的学费,近3万,事后证明,太不理智[捂脸]。

同年,经不住别人劝说,我自作主张的给她报了舞蹈班,一年7000—8000左右,上了一个多月,娃表示不喜欢,果断退掉。

退完舞蹈,娃要求学古筝,一年一万以内,筝不算。

这就是学龄前的所有班。没有所谓的幼小衔接,也没有自己教授小学知识,个人觉得入学没有障碍,非常顺利。

小学以后,因为临时决定送了私立学校,就去退了英语班,退的时候很吃亏[泪奔]。

小学期间孩子在外面学画画,古筝,后来她自己要求加了芭蕾,一年七到八千;再后来,她喜欢滑雪,一年一万+;三年级开始,报了一个奥数班,一年一万+;三年级下半学期还没开始,但她强烈要求进入学校乐团,学小提琴,这样的话,可能古筝就要放下,一年费用一万+,不含琴。

今年花在课外班上大约5w以上,好像在我身边还算少的,可不是都贡献给了课外班嘛


把天空擦净


关于培训班,我只从个人经验谈谈看法。

我的两个孩子,女儿国外留学中,儿子读高三。除了学校强制要求的“自习”,校外培训没有参加过。

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学习时间够多了,很多时候不是拼时间和辛苦,而是要拼效率。

我儿子亲口对我说,班上有好几个同学,由于父母报的培训班太多,结果课堂上睡觉。人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孩子学习也一样。大人一年365天除了吃饭睡觉洗澡上厕所,其他时间都工作,大部分人也是会倦怠的。

另外,我一直坚持,孩子除了成绩,还有性格养成,三观形成,对生活的感知力等方面需要关注,放在孩子的一生来说,幸福的能力是更重要的,我并不想培养一个学霸级的书呆子,所以无论哪个学习阶段,我都坚持孩子要有规律性的放松缓冲时间。

弹簧一直压力大,可能会崩。校外培训班上得太累,孩子可能课堂上打瞌睡。

家长很多的工资都进了培训班,孩子真的需要吗?如果不是孩子的需要,甚至增加辛苦没效果,这钱花得是不是很冤!


做个女侠


最近看了一则报道,孩子的一个暑假培训班发了父母三万元,要知道这对于普通员工家长而言,可能是一年的工资了。

其实,有太多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不管愿不愿意,还是把大部分工资都投入到了孩子的补习上去了。

高一同学翔翔,学习成绩全班倒数几名,没办法,父母一咬牙,在暑假期期间为了报了数学、物理、生物三门补习班,只是补习费太贵,一个暑假下来花了三万多元,但为了孩子的将来,也只能忍痛出血了,欣慰的是,孩子的成绩得到一点提高。可要是根本没效果呢?那钱不是扔在水里了吗?

我姐姐的小孩也是因为学习成绩差,不得不给她报特长班,因为高考特长生,文化成绩录取分数线低一些,于是高三抽几个月进行特长培训,前后花了4万多元。

这些只是千万家长中的一角,这种现象已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却是一种扭曲的,不正常的现象。

它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学习成绩差,为了把成绩赶上来,就参加补习班;学习成绩好的,也参加培训班,保持成绩更加优秀。

孩子为什么要补习,孩子该不该上补习班呢?

有社会的原因,有学校的原因,更有家长的原因。

学习成绩成了一个学生好坏的标签,学习成绩的好坏决定是否能迈入高等学府的门槛,考了好成绩,就能就读名校,毕业后,你的人生就有美好前途。

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将来,拼了命地投入到孩子的学习中去,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侵战孩子的所有时间去督促孩子学习。

上补习结果就真的好吗,孩子的正常学习任务本来就重,你还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孩子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的态度,精力疲倦,不仅学习效率差,还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成绩能够提高吗?

学习不是盲目地跟从,它要讲究劳逸结合,它要讲究效率,更要讲究方法。

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就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担。

但令人遗憾的事,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死死地抓学生的成绩分数,而某些老师上课更是应付了事,事后却要求学生去上补习班为自己谋取利益,真是有失老师的天职,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能有效地搞好学习。

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希望学校和老师引起高度地重视,并希望你们创造适应的学习环境,找到高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学校才是真正地教书育人的地分。

值得庆幸的是,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形动的通知》,说明社会对此现象已引起了重视,相信我们孩子的学习环境会越来越好。

孩子的学习应该向学校要效率,而家长们应该改变观,给孩子创造轻松的生活学习环境。

真心希望今后的孩子们既能高效地学习,更能开心地成长。





我说心里话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们家两个孩子一个人兴趣班都没有报,没有报兴趣班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经济能力有限,每个月要养两个孩子,要还房贷,两个孩子要上幼儿园,还有保险,车险,真的伤不起,没有多余的钱报兴趣班。

第二,兴趣班良莠不齐,我朋友花了3万块给孩子报了一个英语培训班,孩子就只会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而且孩子特别累。每个周末不能休息,都在上培训。花费了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却没有得到自己理想的收获。

第三,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虽然我孩子没有报任何培训班,但是我孩子的逻辑思维,简单的英语句子,玩魔方,玩滑板,溜旱冰都会,孩子想学的,我就会提前学会,然后再教孩子联系,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比兴趣班差。

有很多家长把大部分工资给孩子报了培训班,我认为不值得,特别是有的孩子同时报四五个培训班的。



第一,兴趣班注重孩子的兴趣。

报兴趣班时要注重孩子的兴趣,孩子真的喜欢,孩子学习非常快乐,那么给孩子报培训班。有很多家长,觉得女孩子学钢琴跳舞好,就给孩子报这样的兴趣班,可是孩子一点也不喜欢,只会适得其反。所以不要盲目的给孩子报兴趣班,选择孩子喜欢的兴趣班很重要。

第二,量力而为。

现在家长带孩子出去玩,自己孩子没有报兴趣班都会觉得没有面子,有些家庭经济一般,却给孩子报好几个兴趣班。这样并不好,报兴趣班量力而为,没上兴趣班不丢人。真正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胜过一切兴趣班。

第三,报兴趣班三心二意。



今天孩子喜欢这个就给孩子报这个班,明天孩子喜欢那个就给孩子报那个兴趣班,学习没有多久,这个不喜欢,那个不想上。孩子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学到,钱还全部打水漂,既然报了孩子喜欢的兴趣班,就让孩子坚持上,不要因为一点点困难就放弃了。

第四,选择好的培训机构。

因为培训班火热,出现了一些良莠不齐的培训班,现在培训班时,一定要了解这些培训班,防止骗。



总结:兴趣班注重兴趣,选择孩子喜欢的爱好报名,另外报兴趣班量力而为,没报也没关系,自己家长在家教也是一样的,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月爱八月


为了孩子,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我家娃走了一条很曲线的路,从6年级开始上体校踢球,后来踢球的路走不通了,可是已经变成及格万岁的模式。我这个心大的娘也不太清楚北京上高中有多难,直到一模考了三百多分,才认真跟娃探讨怎么才能上高中。讨论的结果,花了六万多上新东方的全科补习,这孩子真争气,每天地铁去黄庄,11点才回来,一个多月后参加中考,涨了102分,刚刚够上了朝阳私立学校拔萃双语的分数线。学校的老师很负责,省了补课费,但是三年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上了10万。再后来,因为娃英语和语文实在差,上了大专,姓逛街回来跟我商量,有个美联英语觉得不错,我一想,英语不补上去后面还要吃亏,又花了好几万订了两年的英语课。现在这个高中英语总是考60分的家伙,学了一年多,据说是达到了英语母语八九岁孩子的水平,我心甚慰。总结如下,虽然花钱看着不多,可是钱要花到关节上,效果还是立杆见影,还有一点,孩子要是不能认识到补习的重要性,这个钱可以省了。



武林小后辈


这确实是个现实情况。还得说,现在的学校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家长们的教育需求,为了让孩子不落后,只能去培训班。



我给女儿报的第一个培训班是语言表演,那时女儿还在上小班,不足四岁。女儿学得认真,我也在坚持。后来,老师换了,原来那个老师结婚了,觉得那个课越来越没意义,没上完就做罢了。那个班学费是一年3800多。

第二个培训班也是在小班下学期,是绘画。当然我们也是坚持得很好,一年以后,我渐渐觉得女儿的水平实在是没大提高。很明显的一次是我拿过画一看,她的老师立刻笑了,带着掩饰的意味。看了女儿伙伴乔乔的画,我联系了她的老师,我手脚冰凉,感觉我误了女儿,果断扔掉剩余的课,转校。学费是一年3000元。

接下来是舞蹈了,已经学了两年半,一年3000元。再就是游泳,赶着活动报了两年,不到6000。接下来是大手笔的全脑课,一年13000元。上了不到半年,退了全脑课,上了另一个类似的课程,更贵,一年18800。后来女儿摔伤退课。现在又上一个线上思维课,学费一年11000多元。



钢琴不能不说,已经学了两年整,当时交了四年的钱,平均一年五千,再加上买钢琴10000元,共花了3万元。还有书法,当时交了三年的钱,共4800,以后要涨到3500了。语言也在学,交了四年还有两年的费用,以后也要涨到3000以上了。

期间还报了轮滑,花了11900元报终身课,后来因距离实在太远又觉没多大意义,退回了一半的学费。

这就是女儿的所有培训班,开学后我会再给她报一个文学鉴赏,学费据说不贵,大约1000元。



为了女儿,我也是不断突破极限的,承受力倒是越来越强。唯愿倾我微薄之心,助我宝贝一臂之力。

关注👉牵蜗牛散步的女神医

,让我们一起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牵蜗牛散步的女神医


前两天和一位同事谈话中,难道小孩的教育,说到挣的钱不够两个小孩上幼儿园。还说另外的一位80后同事,给女儿报的班,一年就花上万。她女儿才小学四年级,我就问:“都报了啥班呢?”同事就说:“听说有钢琴班、书法班、英语班还打算要报数学班”。唉,现在的家长真的是拼了。我记得我这位同事,她的工资也就3000多吧,还两个孩子。这正如题主所说,家长的工资都培训班了!

这一方面说明现在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据我对这位同事的了解,她觉得自己小时候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想在女儿的身上下功夫,让女儿享受更好的教育,成就更好的未来。

另一方面说明现在家长都普遍的焦虑。教育真的是一个长效的事,不在于眼前,过多的给孩子施加压力,势必会造成孩子后劲不足或者厌学。有一次就是这同事说,她老公说:“你不在家,我看孩子也不错,什么也都完成了,你在家呢,就会吵吵。”可见爱之深,恨之切。焦虑得更厉害!

还有一个原因是跟风,有些家长就是看别的孩子补了,我的孩子也应当补,不管需要不需要就报班。就这样才能心安。

这几年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就是初一的孩子,好像有一多半已经对学习没太大兴趣了,我觉得这是不是就原因小学的时候就把孩子们的潜力给压榨快完了?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所以希望家长捂好你的钱包哦,你的钱一定要出得物有所值。嗯,什么是物有所值呢?我觉得

首先孩子愿意学,高兴学,如果把上这个补习班,当做一件很痛苦的事,我觉得你的钱就花得不值。

其次看自己孩子的水平和消化能力,看孩子的资质有没有拔高的空间?揠苗助长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泛泛的,什么都学,消化不了,什么都不能学精,还不如不学。结果是钱包也瘪了,孩子也累了,也厌了。劳民伤财!

我千万不要跟风,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具体的分析来报,适合自己孩子的班。

与其补这补那,不如把习惯培养好。

做有温度的教育,如果我的回答给您带来了帮助,请您多关注吧!


初中语文摆渡人L


分享一下

我父母是自己开店 每天起早摸黑的工作

弟弟刚上初中 本来弟弟成绩都是还不错的 因为父母太忙 没有时间去陪伴他 辅导他写作业 今年寒假给他报了两门补习班 几天的时间 费用是四千,父母辛辛苦苦一个月的收入 还不知有没有收获,其实十几岁 本就是叛逆期 需要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湖北潇妹儿


“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的工资,都进了培训班”,描述了家长对孩子的各种培训开销非常巨大,更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曾经为了我个人的求学成长所付出的点滴。

父亲在世的时候,做过一个木材加工厂,当时就是通过他的加工原木的木料来赚取一家的开支。可是因为经营不善,连我读大学的费用有时候都是需要借钱来完成。但即使是如此,父亲也未曾打断我读书学习的历程,而是全力以赴地帮助我完成学业。正当快毕业的时候,父亲却因为脑溢血过世,而我的大学学习也是在亲人、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坚持到毕业。

所以,我在从事教育这个行业,尤其是培训行业的时候,我的愿望不是在培训班里挣多少钱,而是想着能为家长们省多少钱,总是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们把学习成绩提升起来,让孩子们少让父母操心。

一位希望家长少花钱的培训老师的心声

当看到“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的工资,都进了培训班”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心中也是酸楚不少。从初中毕业以后,就考入中师学习如何教孩子,大学又继续学习四年的教育学专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科班的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了,可是在工作近16年后,发现过去与现在并没有什么不同。

过去没有什么培训班、补习班的时候,父母家人同样为了自己孩子的学习成长,会将大量的家庭收入投入进来。现在的家长,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看到哪里有机会、哪里有可能帮助孩子更好学习、更好成长的时候,一样会投入大量的家庭收入,甚至是将工资几乎都投入到孩子身上。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对孩子抱着成人、成才的心,也都希望孩子的未来会比自己更好。

所以,我们做教育的老师,无论是校内教学还是校外培训,都是面对着甘愿为孩子成长做孺子牛的父母,我们有责任为孩子以及孩子的家庭做出一份必要的贡献。当然,这份心思也只能我自己先做起来,自己先做好了,才能让自己的心声有力量。

家长也需要一双慧眼,找到真正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

从事多年的教育,做的也不是学生学科成绩的培训,而是学生学习方法养成的培训课程,做起来比学科成绩的培训艰难许多。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并不是智力欠缺的问题,而是孩子的学习意愿的问题。

孩子在谈心的时候,会回答非常愿意学习好,希望自己在学习上进步。可是,转身之后,继续拿起手机,约上三五朋友一起开黑打网络游戏去了。这样的学习意愿是真正想学习好吗?不是的。但是,家长、老师又都难以扭转孩子的心态。

针对孩子学习意愿的问题,早在500多年前的王阳明其实就清晰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他在给孩子的训诫中就明确提到这一点:

他告诉孩子要戒游戏,不要贪玩。可见王阳明对孩子的心性认识是非常清楚的,就是明白孩子喜欢玩,要求孩子在这方面要收敛起来。可是我们现在提倡玩中学,还要求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其实也是一种教育理念过度偏向于游戏化的表现。

家长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完全可以把王阳明给孩子的家训《示宪儿》作为自己家庭的家规,与孩子一起坚持诵读,进而让孩子的心性收敛起来,不要过度地倾向于玩乐、游戏上面。

家长自己也需要成长,为孩子树立榜样

解决孩子学习意愿、内心心性的问题,下功夫还主要在家长自己的身上。榜样,是孩子学习成长最重要的途径。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思维对于可以看见的行为更有印象,也更容易从所见所闻中学习。

言传身教,用语言传递正确的道理后,更需要我们用切身的行为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而现实往往是与此相反的,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基本上没有做到,孩子在落实要求的时候自然会满心抵触,即使抗拒不了,也能慢慢学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敷衍了事。

所以,在要求孩子成长的时候,我们家长更要成长,我们要把孩子当作推动我们个人成长的助推器。是孩子给予我们成长的激励,是孩子让我们不要忘记学习,是孩子让我们不要贪恋于安逸。

结束语

“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的工资,都进了培训班”反映的不仅仅是孩子学习花费高昂,更反映一个家庭中教育的重要;不仅仅反映孩子需要老师引导,更反映家长自身需要加强,为孩子的成长做出正确的示范。

更多教育理念、学习方法文章,请关注@童教雷鸣,提升孩子综合素质,营造书香家庭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