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縣,東北邊陲之地的麻辣燙江湖

賓縣,東北邊陲之地的麻辣燙江湖

任何文化來到東北,都能被迅速解構,而後融入這片黑土地。

四川麻辣燙在東北得到顛覆性改變,可以喝的麻辣燙儼然成了東北特產;以傳統肉串形態為代表的新疆烤串,在東北人手中完成又一次重生;而北方人常吃的餃子,東北人以深入骨髓的愛,讓餃子館開遍全國各地。

一改往日傳統語境裡鋼筋森林形象的東北,用多彩豪爽的態度,創造著屬於東北人的特色品牌文化。《東北“特色品牌”逆襲行為大賞》將以麻辣燙篇、燒烤篇、水餃篇的報道,揭開品牌在黑土地逆襲的絕密檔案。

麻辣燙髮源地是四川,結果卻在東北發揚光大,儼然成了東北的特產。

東北人在擁抱麻辣燙過程中,將太麻太辣的川渝色彩淡化,融合創新出可以喝湯的麻辣燙,從而使新一代餐飲標榜的“正宗”麻辣燙登上舞臺,並遠渡重洋,在日本和澳大利亞征服了無數食客。

這其中,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功不可沒。十多年前,遠親平輩倆楊國福和張亮,先後加入麻辣燙大戰,從東北家門口,一路反推進四川,完成了史無前例的超級逆襲。

1 麻辣燙“東北雙雄”

楊國福和張亮,先後從哈爾濱賓縣走出來,不但讓加盟門店遍地開花,亦成為各路麻辣燙品牌爭相模仿的領路人。哈爾濱賓縣這個東北邊陲之地,也因此締造了麻辣燙神話。

從兩個品牌官方網站顯示的數據來看,截止到目前,楊國福麻辣燙在海外2個國家,中國大陸22個省份,擁有5000+家加盟門店;張亮麻辣燙全球盈利店4800+家。

從百度地圖上來看,楊國福和張亮在全國範圍內實現“病毒式”蔓延。如果找一個參考值,那麼兩者的門店數量,已經雙雙超過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即將攀至肯德基在中國的規模。

宾县,东北边陲之地的麻辣烫江湖
宾县,东北边陲之地的麻辣烫江湖

儘管“楊國福”和“張亮”的名號響徹全國,但是在他們的老家賓縣,這種光環便失去魔力,只不過成為眾多品牌中普通的兩個。

在大眾點評上搜索“麻辣燙”,賓縣顯示結果為284個;而與賓縣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方正縣(根據2016年哈爾濱各縣經濟總量排名),麻辣燙搜索結果為83個。

據《財經》雜誌報道,在賓縣縣城中心的賓州商廈周圍,半徑400米範圍內就有9家麻辣燙餐廳。賓州東路上的“尚禾佳”和“蜀辣坊”,兩家麻辣燙僅有一牆之隔。

在麻辣燙之都,俯拾皆有可能是家連鎖品牌。比如“馬玉濤大叔的麻辣燙”,目前擁有1000多家加盟店;再如“鴻興源”通過加盟方式擁有100多家分店,只是目前尚未成立公司。

宾县,东北边陲之地的麻辣烫江湖

哈爾濱賓縣部分麻辣燙品牌列表

在賓縣,同樣俯拾即是的還有,很多品牌的創始人,可能就來自於楊國福和張亮的加盟體系中,每個人都選擇性地複製原體系中的一部分,然後自己再做些創新。

可以想見,賓縣麻辣燙的競爭是何等激烈,就算是楊國福和張亮,也面臨不小的壓力。但不管怎樣,楊國福和張亮為父老鄉親指了條致富出路,賓縣商業氛圍也因此被激活。

2 領路人“突圍記”

楊國福和張亮起家時,市場並非藍海,已經有不少四川麻辣燙割據勢力。他們到底是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又如何做成全國性的連鎖品牌呢?

  • 口味融合創新,迎合大眾需求

在楊國福看來,四川麻辣燙太麻太辣,在尋常川菜中,這個問題不嚴重,但在湯水較多的麻辣燙,尤其是蔬菜大量吸水的情況下,過度麻辣,導致很多人吃不下口。

楊國福發現,東北天氣冷,牛骨湯喝後驅寒暖身,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菜,何不將牛骨湯和麻辣燙融合?經過不斷嘗試,減淡湯汁麻辣度,在底料中添加冰糖和全脂乳粉,最終終於調製出,湯汁呈現奶白色,口味鹹中帶甜能入口的麻辣燙新品種。

脫胎於四川麻辣燙的東北麻辣燙就此誕生,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味道沒有那麼辣,甚至湯可以喝。如今我們常見到的大部分可以喝湯的麻辣燙,都源自於此。

宾县,东北边陲之地的麻辣烫江湖

張亮對湯底的改良始於第二次嘗試。經歷過第一次閉店,第二次營業時,張亮嘗試改良了麻辣燙的湯底,同時又配上了北方人愛吃的芝麻醬,這才讓門前排起長隊。

  • 地緣宗親抱團取暖,小步快跑

隨著楊國福生意越來越紅火,周圍親戚朋友豔羨不已。在講究人情關係的東北,依靠親友關係找活計、謀生活是普遍情況。楊國福直接送人牌子,也不收取加盟費,通過親戚朋友的加入,從2003年開始創業的兩年時間內,楊國福的麻辣燙門店,發展出

二三十家的規模。

張亮初期的擴張軌跡和楊國福十分相似,最初的加盟都是從親戚朋友開始,都不收取加盟費。這一方面是出於行走江湖的朋友義氣,另一方面也是寄望於通過熟人網絡完成第一階段的擴張。但當時有的招牌上寫“陽光麻辣燙”,有的標“兄弟麻辣燙”,品牌還不統一。

  • 正規軍高速擴張,進軍全國

靠親朋好友總歸是小打小鬧,隨著市場競爭對手越來越多,楊國福考慮正式走品牌和公司化道路。2005年,楊國福用自己的名字註冊了商標,2006年正式對外開放加盟。

起初,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費很低,擴張速度非常快,但由於麻辣燙入門門檻低,出現加盟商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2009年左右楊國福叫停了加盟,開始認真整頓篩選加盟商,並對店面進行統一裝修。如今,楊國福把合作多年的加盟商培植成16個區域總代理,通過不定期的銷售獎勵來鼓勵其幫助總部招商、開拓市場。

張亮正規加盟體系始於2008年。這年張亮麻辣燙成立公司,十來個親友成為正式員工,對接加盟商。和楊國福一樣,張亮剛開始擴張很快,但總部對加盟商管控鞭長莫及,很多店面達不到預想。

2009年左右,張亮在各地成立分公司,同時分公司在所在地開設直營店,盈利貼補分公司的開支。隨著分公司的成立,張亮麻辣燙才逐步走到內蒙古、山東等地,隨後才有了進軍全國的能力。

  • 構建核心競爭力,穩固供應鏈體系

相繼成為全國性麻辣燙連鎖品牌後,在供應鏈體系的打造上,楊國福和張亮也逐漸走向分化。楊國福選擇重資產投入,自建工廠的方式,而張亮打算以投資或者相互持股方式,來強化供應鏈。

2018年,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在成都工廠投產,據楊國福方面介紹,進口設備佔設備總數的65%,配備調味料研發中心、智能廚房實驗中心等,生產規模可以滿足1.2萬家加盟店的調味料需求量。

在楊國福看來,底料、複合調味料是麻辣燙的核心競爭力,外採這些材料確實不需要重資產投入,但標準化程度會大大降低,無法保證幾千家門店都是同一種口味。保證加盟商的高存活率,讓加盟商賺到錢,才是競爭優勢。

3 品牌啟示錄

楊國福和張亮麻辣燙的發展路徑,實際上為當地創業者和外來進入者,提供了很好的示範。

在遍地紅油麻椒的四川,麻辣燙的結局只能是湮沒,而東北卻成了它雄起的根據地。關鍵在於楊國福和張亮賦予它重生機會,使其口味具備了普適性。實際上,中國各地還有許多與麻辣燙有著同等命運的品類值得重做一遍,如果再結合東北人獨特的地方飲食風格,很有可能再造多個楊國福和張亮。

舉例來說,燉、醬、烤是東北菜的主要烹飪方式,尤其是形糙味濃、不拘於細節的燉菜,是東北人粗線條的飲食底色。而現在市場流行的燜鍋品類,在東北市場潛力巨大。燜鍋不需要過多複雜的工序,葷素搭配,一鍋而出,完美契合東北人豪爽和慷慨。

和燜鍋類似,東北的鐵鍋亂燉,也數此類。但目前來看,燉菜在東北備受喜愛,但並未誕生全國性連鎖品牌。原因在於燉菜過於接地氣,如果稍微對其進行解構,在產品價值或裝修風格上賦予其儀式感,迎合當下新潮餐飲形式,東北的燉菜並不是沒有走向全國的可能。

楊國福和張亮能夠迅速崛起的一個原因還在於,流動勞動力資源是品牌裂變的又一保障。所以誰都可以賣的麻辣燙,只有東北人把它賣出了規模。因為只有東北才有如此多的“剩餘勞動力”,足以把麻辣燙店開到全國每一個城市。東北人也很清楚,海量下崗工人撐起來的餐飲業,東北本地肯定消化不了,必須走出去,才有生路。

在“三高一低”的餐飲業,人力成本還在不斷攀升,東北大量流動勞動力對於外來進入者來說,也是降低成本的一大有效途徑。

放眼全國,哈爾濱賓縣產業集群現象,很像福建沙縣。在經濟發展不好或工業轉型的困境下,通過低門檻的連鎖餐飲或服務,既能解決本地勞動力問題,又不拘泥於當地有限的消費力,從而激活市場活力。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裡,東北欠缺活躍的營商環境,哈爾濱賓縣卻在產業升級浪潮前,為東北產業轉型給出了一個很好的方向和答案。

宾县,东北边陲之地的麻辣烫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