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被判绞刑,一次被判斩刑,这位明朝大臣为何最终都能逃脱死罪

有些古代官员因罪被判死刑,但真正死在刑场上的人只是其中的少数,更多的官员,要么死在狱中,要么得到了赦免。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一位更厉害,两次被判死罪,但都不死,最后还官复原职。

此人就是罗汝敬,江西吉水人,永乐年间考中进士。《皇明奇事述》中说他很有才干,做过庶吉士,后来被朱棣贬为刑部的小吏,又进一步把他贬到遥远的交阯,但走到中途又被放了回来。

关于罗汝敬被贬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他喜欢下围棋,一次与朱棣讨论棋事时,应对不当。另一种说法,是朱棣让他背书,结果他的表现令人失望。

一次被判绞刑,一次被判斩刑,这位明朝大臣为何最终都能逃脱死罪

朱棣晚期,让罗汝敬做了翰林侍讲。罗汝敬既有学识,又敢于说话,明仁宗时代他曾经大胆批评时政,语言直率,听得刺耳,明仁宗就把他打发到云南去,做了云南道的监察御史。

罗汝敬表现很好,执法公正,所以到了明宣宗的时候,让他担任工部侍郎。宣德二年十月,征夷将军王通自作主张,在交阯与黎利订立了盟约,正式放弃了交阯。明宣宗派礼部侍郎李琦、工部侍郎罗汝敬前往交阯,宣布陈暠为安南国的国王。

到了宣德三年,李琦和罗汝敬从交阯回来,黎利的使者一同前来,通报说陈暠自己病死了。明宣宗就派李琦、罗汝敬再回交阯,要求一定寻找陈氏的后人,尊立为国王,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

二人到了交阯,黎利设宴款待两位使者,并安排女乐歌舞。结果罗汝敬当席发怒,把桌上的漂亮酒具打了个稀巴烂,怒斥道:“你们的国君死了,你们为何还敢如此享乐?”

一次被判绞刑,一次被判斩刑,这位明朝大臣为何最终都能逃脱死罪

罗汝敬他们回来之后,黎利开始向朝廷纳贡,坚持说陈氏的子孙都死绝了,找不到了。他自己管理有方,很得民心,请求朝廷允许他掌管交阯,他发誓永为藩臣,向朝廷进献职贡。

那以后,罗汝敬再没往安南跑。大概他就是一个跑腿的命,一趟一趟地去云南、去安南。后来明宣宗给他换了一个差事,提督陕西屯田,负责管理陜西的屯政。

罗汝敬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到任之后,很快就发现了边军屯田中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宁阳侯陈懋等官员贪占官粮、官盐,私自贩卖,同时残害当地军人。罗汝敬毫不客气,大胆揭发出来。明宣宗派人前去核实,果然发现陈懋父子盗卖了大量官粮、官盐,贪占了大量金银财物。

明宣宗把陈懋召回北京,把御史的调查报告给他看,最后看在陈懋功勋显著,只是把贪占的财物追回,没有追究他们父子的罪责。

一次被判绞刑,一次被判斩刑,这位明朝大臣为何最终都能逃脱死罪

结果罗汝敬却倒了霉,很快就被人揭发,说他盗卖官粮,接受指挥傅敏的贿赂,收了人家的金银器皿和貂皮等等贵重物品。罗汝敬被拿问,承认自己受过贿,最终判他一个绞刑,赃物被充公。

这一次,明宣宗没有像饶恕陈懋一样饶恕罗汝敬,但他爱惜罗汝敬的才干,命令先把他关在牢里,等明年春天再处置。不久,明宣宗赦免了北京文武大臣的所有罪名,罗汝敬也逃过一死。明宣宗的意思是让他戴罪办事,重新回到陕西去,继续提督陕西屯田。

明宣宗对罗汝敬寄予厚望,罗汝敬也很想大干一场。但是,大家对于明宣宗的诏书的理解、对于罗汝敬现在的身份的理解,都有分歧。很快就有御史批评罗汝敬“妄引诏书”,诈传圣旨,曲解了明宣宗的旨意。

一次被判绞刑,一次被判斩刑,这位明朝大臣为何最终都能逃脱死罪

这个罪名可就大了,罗汝敬再一次被捕,被判了斩刑,吏部的一些官员也因此受到连累。罗汝敬当然不服气,不断为自己鸣冤。正好明宣宗病逝,明英宗登基。罗汝敬的案子被重审,结果他再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死刑被改判为谴戍赤城卫。

以后罗汝敬官复原职,再一次做了陕西巡抚,一直做到了退休。

罗汝敬这一生起起落落,两次被判死罪,但都侥幸不死,人生的经历像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相当刺激。

于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