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戴进《溪山幽居图》绢本设色赏析之二


明 戴进《溪山幽居图》绢本设色赏析之二

此画作巨石嶙嶙坡岸现一角,典型的“马、夏”构图,大树临风,树干挺拔、枝干弯折;图上远景山石而见丛树、远山;一座溪桥连岸,而两岸的土坡则将近景与远景巧妙连贯,加上桥上行人方向的错落,形成“S”形的构图及走向。满纸墨色浓重而不零乱。树的枝叶、桥及人物,以雄健的浓墨锐锋勾勒。

明 戴进《溪山幽居图》绢本设色赏析之二

如果仅仅观察画面下部的这个场景,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中国传统绘画中诸如访戴一类的题材。事实上,这种溪桥策杖的画面局部在元代文人画家群中逐渐兴盛起来,到了明代吴门画家们的手中,已经成了十分流行的画面构成元素。尽管我们已无从知晓戴进在这件作品中巧妙融入这一充满文人情趣的场景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作品呈现出了元明文人画之间的一定联系。

明 戴进《溪山幽居图》绢本设色赏析之二

画面远景中的大山堂堂与山顶密林让人很容易就能想起肇始自北宋范宽而传至南宋李唐的经典图式。然而,不仅从构图上,戴进在本作中还充分运用了李唐式的紧张利落的短皴来描绘岩体肌理和近景中的坡石,表现出他对于宋代绘画技巧高深的认识与应用。

明 戴进《溪山幽居图》绢本设色赏析之二

明 戴进《溪山幽居图》绢本设色赏析之二

戴进通过糅合宋元两朝绘画的精华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样式后来又成为浙派画家乃至明代宫廷画家们所常用的构图模式,而本作正是戴进这一创举的最好见证。

明 戴进《溪山幽居图》绢本设色赏析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