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溝通者懂得如何巧用肢體語言來引發溝通對象的共鳴

導讀:一場成功的對話往往不僅限於談話技巧,還需要良好的肢體語言來配合。聰明的溝通者懂得適當運用良好、得體的肢體語言來為自己的溝通加分。一方面,語言、談吐傳達的是個人的思想與感情,而肢體語言則代表著一個人的風度。另一方面,從某種程度上講,肢體語言更具張力,能夠更傳神地幫助溝通者表達自己的情感,更容易引發溝通對象的共鳴。

心理學家就曾經列了這樣一條公式:7%語言+38%外貌+55%肢體語言=溝通。這些數字或許並不精確,但它們卻明確宣告了肢體語言在溝通中的地位。

我有個朋友就非常注重且擅長用肢體語言與人交流。所有與她聊天的人無一例外都很喜歡她豐富的肢體語言。舉個例子,在為他人描述某人時,她會選擇邊說,邊比劃的方式進行描述。當說到那個人的身高時,她會把手舉高向人們示意對方的身高;當說到那個人的體型時,她又會用兩隻手一起圈出一個虛擬的人體範圍……一番談話下來,人們對於她描述的那個人很快就有了初步的印象。這樣的描述方式相較於具體而枯燥的數字更容易深入人心。這是因為很多時候,人們對於數字並無概念。單純依靠數據和文字的描述很難令人有進一步想象的空間。相反的,如果在描述的時候,能以肢體語言為輔助,那麼敘述會更顯生動和活潑。這也是人們更偏向於喜歡與肢體語言豐富的人交談的原因。

聰明的溝通者懂得如何巧用肢體語言來引發溝通對象的共鳴

值得注意的是,在溝通時,除了注重大幅度的肢體動作外,細微的肢體動作也應當得到重視。舉個例子,或許許多人都曾聽過這樣的要求:“在與人聊天時,切忌玩手指,切忌經常撥弄頭髮。”這是因為,在與他人聊天時,類似玩手指、撥弄頭髮的舉動很容易引起對方的注意,打斷對方的爭吵思路。並且,很可能會給對方留下“你不願聽講”、“你不耐煩”的印象。很多時候,這類細微動作在對方看來是一種不尊重的體現。所以,在溝通時應當注意避免。相反的,類似微微前傾、張開雙臂、昂首挺胸等細微動作能夠大幅度增強對方的表達欲,促進溝通的順暢進行。

聰明的溝通者懂得如何巧用肢體語言來引發溝通對象的共鳴

在溝通中,肢體語言的力量不容忽視。它是溝通的組成部分,更是表達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要想學會運用肢體語言的技巧,你可以這樣做:

1.學會點頭,讓你的交流更真誠

在與人溝通的時候,適時點頭是最常見的肢體語言。但事實上,或許你不知道的是,在交流過程中“如何點頭”也是一門學問。點頭的輕、重、緩、急在談話對象看來有著不同的意義。

舉個例子,重且緩慢的點頭方式會讓談話對象覺得你是經過認真思考後對他的談話內容作出反應。這樣的意識能夠讓對方充滿表達的慾望;而急促的點頭方式會在無形中對談話對象產生催促的作用。促進對方較快結束話題;並且,事實證明,面對從不點頭的人時,人們的談話慾望會大幅度降低。因此,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善用點頭技巧。

2.讀懂別人的肢體語言,溝通更順暢

很多時候,人們的真實內心未必會通過言語直接表露。但是,在溝通時,不經意的小動作卻往往會洩露他們的內心。如果你能讀懂對方的肢體語言,那麼,你們之間的溝通會更加順暢。

舉個例子,當與對方正面交流時,對方雖面向你,但腳尖卻朝外,這意味著對方對你的話題不感興趣,希望儘快離開。如果對方在與你溝通時,眼睛不斷看向鐘錶,那麼他的內心往往是很希望終止聊天的。

聰明的溝通者懂得如何巧用肢體語言來引發溝通對象的共鳴

3.學會模仿對方動作是拉近彼此關係的好辦法

在與他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他人的肢體語言進行模仿。能夠快速幫助你與對方產生共性,建立親密感。舉個例子,在你與他人進行交流時,可以對他的站姿、坐姿,甚至是習慣性動作進行模仿。對方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被你所吸引,認為自己與你有共性,並開始喜歡上你。這對拉近溝通雙方的關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這種模仿僅限於對方無傷大雅的小動作,小習慣。絕不能將對方的缺陷性特徵視為模仿內容。舉個例子,當你的溝通對象存在跛腳等缺陷時,絕不能對其走路姿勢進行模仿。否則容易讓溝通對象覺得你在嘲諷他。如此一來,模仿他的動作不僅不能讓對方產生親近之意,反而會讓他對你產生厭惡。

肢體語言對人們的溝通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你能妥善利用好肢體語言,那麼就意味著你至少掌握了最基本的溝通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