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官牛肉、晋爵咖啡:美国国务院如此巴结中国谈判代表

120年前,农历庚子年,中国钦差大臣赴美国进行谈判,美国人竟这样巴结他:鸡汤是“一品”,小牛肉叫“加官”,大牛排叫“多福”,连咖啡也是“晋爵”……

加官牛肉、晋爵咖啡:美国国务院如此巴结中国谈判代表

1900年12月15日,美国国务院在纽约鲁特斯会馆举行宴会,招待大清国驻美公使伍廷芳,缎面中英文双语菜单异常精美,菜品十分丰盛:


百禄盘小蚝(Blue Points)

北京一品鸡汤(Consomme de Volaille, a la Pekin)

播丁加官牛甜肉(Boudins of Sweetbread Duchess)

海宇清平炸鸡块(Turban of Chicken Halibut Marguery)

吉临薯(Potatoes Hollandaise)

华盛顿多福牛肉扒(Tenderioin of Beef, a la Washington)

安仁寿烤面包(Celestial Punch)

油生菜(Quail sur canné, Lettuce Salad)

钦差什锦水吉临(Cream Variées a la Ministerial)

什锦饼饵(Petits Fours)

什锦牛奶饼(Rouquefort and Camembert Cheese)

晋爵加飞(Cafe)

加官牛肉、晋爵咖啡:美国国务院如此巴结中国谈判代表

这份菜单似乎打破了人们对“弱国无外交”的固有想象,当年美国人不但准备了超规格的国宴(通常只有一两道主菜),而且还悉心编制菜名来讨好来自中国的这位钦差。
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取得外国律师资格的华人、首位能流利使用英文交流的驻美公使,伍廷芳临危受命赴美斡旋,成功缓解了由义和团“拳变”等事件造成的中美两国危机。

加官牛肉、晋爵咖啡:美国国务院如此巴结中国谈判代表

实际上,美国人原先也不是这么尊重伍廷芳。1900年1月27日,《纽约时报》曾报道一场外交酒会,伍廷芳被放在报道的醒目位置,文章描述这位满清大臣“身穿传统东方绸缎衣服,上面绣满金线和汉字”,并刊载了他在酒会上的精彩发言:

“尊敬的会议主席和各位先生,感谢你们提及我的国家,和你们热忱的态度。但请允许我表达一下我的困惑,为什么我的发言被放在最后,成为第三位发言者呢?……我在读菜单时找到了答案。就像上菜,第一道是牡蛎,第二道是汤,第三道是配菜。于是我今天的演讲也就是各位的配菜……”

面对强国对弱国的不公平待遇,伍廷芳巧妙地利用菜单比喻表达了抗议,并且意味深长地对美国人说:大山从不向穆罕默德移来,穆罕默德只好向大山走去,意在告诫在场的西方政客,他们应主动与中国营造良好的外交关系。

加官牛肉、晋爵咖啡:美国国务院如此巴结中国谈判代表

爱面子的美国人被伍廷芳这么一激一劝一忽悠,很快便改变了对中国外交官员的傲慢态度,再也不敢懈怠这位东方来客,于是才有了上面那场“巴结”宴会,这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都是罕见的。

国家强大自然是外交官的坚强后盾,但谈判代表的个人素质也很重要,危急关头玩得转、顶得住,才能为国家挣面、为民族争光。

如果谈判代表换成其他人,可能连顿冷饭也没得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