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研究明朝?

史海深处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朝代众多,如果按照人们喜爱的热度来做一个排行榜的话,明朝即使当不了榜首,那么前三还是没有问题的,关于明朝的话题有许多,人们喜欢研究明朝无法就是以下几点:

汉人建国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论从疆域、国祚、功绩都和强汉盛唐有的一比,从实力上来讲,明朝都是一个让汉人扬眉吐气的朝代,布衣天子朱元璋在夺取天下的道路上,都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愿意看见自己的祖先是一个厉害的。

布衣天子的传奇性

对于一个朝代的喜欢与否,首先就要看开国皇帝,开国皇帝所建立的国家是否具有热议性,明太祖朱元璋是历代开国皇帝当中起点最低的,从和尚到开国帝王,话题性肯定强,在加上朱元璋开国之后,许多功臣的下场以及对待百姓的做法,所以更让朱元璋具有争议性。

统治者的骨气

到了明朝末年,最后的皇帝崇祯帝,面对国破家亡之际,依然努力不止,虽然没能力挽狂澜,也是话题满满的争议皇帝,他异常勤政却亡了国,心系万民却被万民逼死,性格刚烈却在国政上优柔寡断。在崇祯身上,集中体现了明朝的国家性格:我就算再弱,对外也绝不认怂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虽然不能完全做到,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出了,明朝的君王们宁愿站着挨打,至死也绝不投降或者退缩。

名人辈出

一个朝代的伟大,虽然离不开统治者的功劳,但更多的是众多文臣武将的功劳,开国功臣刘伯温化身前看五百年、后看五百年的半仙之体,永乐名将张辅打越南专治各种不服;王守仁(王阳明)左右开工文武兼备,创立的心学到现在还被后人推崇;张居正发明一条鞭法,被誉为史上最杰出的改革家之一;戚继光东南抗倭,彻底断了倭寇的根基;于谦海瑞袁崇焕的贤名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名人的出现,让大明王朝的谈资更具多样性,特别是还有历史著名的各大宦官。

总结

每一个朝代都是独一无二的,留下来的历史财富也是不可代替的,喜欢某一个王朝自然是无可厚非,但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恶意贬低别的朝代,要正确的看待每个历史朝代,毕竟历史的价值在于借鉴、传承和缅怀,绝不是吐槽谩骂,毕竟绝大部分的朝代都是我们的祖先。


小南史


因为明朝亡得有点可惜,清朝虽然捡了漏,后面到了近代,丧权辱国,反观大明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让人们不禁深思,假如大明不灭,到了近代,会怎么样。

中国历史上的历次王朝更替,很多王朝的灭亡,要么亡于内部腐朽,要么是内部腐朽+天灾。大多数还是因为内部的腐朽崩溃。

明朝有个特殊之处,明朝末年不仅是内部腐朽,先是宦官当政,后有东林党误国,加上积重难返的内部腐朽演化,这是内因。

然后是农民起义四处而起,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四处攻城略地,还有小冰河期的天灾,给国家治理带来更大的负担。

外部还有清朝大军压境,先攻陷辽东,逼近紫禁城,这是外部压力。

可以说,明朝的灭亡,有内部的没落,还有内乱,还有天灾,还有外敌入侵,历史上怕是很少有一个王朝能面临这么多的打击,如果是明朝巅峰时期,或许能扛得住,但是那时候已经是明朝衰败期的顶峰了,想要挽救很难很难。


烟郭说历史


明朝是很强大的朝代。朱元璋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去镇守国门,当一个王朝灭亡的时候,君王去殉国也绝不投降敌人)的宗旨,在我国历史上真正做到这样的朝代,只有明朝皇帝做到。

明朝朱元璋皇帝累死,最后一个皇帝绝不投降上吊而死。

朱元璋第一个开国皇帝,因为太过操劳而病死的。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绝不投降上吊自杀。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天灾不断,明朝境内各种起义军不断,最后李自成兵临城下提出只要明朝皇帝答应封他为王,并给他黄金百万两,他就向明朝皇帝称臣,且出兵对付后金,一般换做任何一个朝代都会爽快答应,但是作为明朝皇帝朱由检却不同意,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勾芡偷生,但是对不起列祖列宗,随后杀光女儿老婆,防止他们城破后收到侮辱,更是留下任贼分割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言,随后自杀身亡,这种气节让无数人敬佩。

明朝是最有骨气的朝代。没有哪个朝代的皇帝那样“天子守门君王死社稷”。


王松林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研究明朝?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

1、 明朝,中国最后一个汉族统治者建立的王朝,出于对满清统治的极度不满和蔑视,从心理上来说明王朝收到了大家的追捧,满足了一种民族自豪感的心理作用。

2、关于明朝的书籍大量的出现。不可否认,很多明粉的出现跟很多关于明朝的书籍出现很有关系。《明朝那些事儿》和一些关于明朝的穿越小说的出现,让原本对这个朝代并不了解的人们,加深了对明王朝地了解。而这种了解并不是传统的教科书上的生硬的词条,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棱角分明的人物,了解了它的好与坏,荣耀与屈辱,光明与黑暗。读这些优秀的作品,你会对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或欢呼雀跃,或扼腕叹息。读得入神的时候,你或许会将自己代入到某一个明朝的历史人物中,所以成为明粉也并不奇怪。

3、功绩。明太祖朱元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傲骨宣言,第一次从南到北建立了统一王朝。朱棣的三次北伐,三征安南,下西洋。如此功绩在中国历朝历代中的开国君主中也是不多见的!后期的万历三大征,虽然是帝国最后的辉煌,但也创造不朽的价值,尤其是朝鲜一役,至少带来东亚两百多年的和平!

4、气节和人物。“时穷节乃现”,历朝历代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人物很多,明朝人不让古人专美!古有文天祥,明有史可法!宋有李纲围城显勇,明有于谦只手补天!古有断头将军,明有不屈典史;古有安石变法,毁誉参半,明有居正革新,不计荣辱;你有岳家军,我有戚家军!汉有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明有徐达常遇春,逐狼漠北!更为让明粉激动的就是“不和谈,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这些俚语了!尤其是相比于宋朝徽钦二帝的作为,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显得大气,显得男人!

5、文化。明朝的文化其实是华夏文化中间断层后复苏的产物!但也足以璀璨,照耀后世!小说,戏剧,无论作品和作者足以匹敌中外!汤显祖不让西方的莎翁独美!

当然,明朝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让实力并不算强大的满清夺取江山,注定让我成不了明粉!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家有桃宝


首先从情感渊源上讲:明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后一个大一统的汉人统治王朝,中华文明传承中,汉家文化意识中,汉人统治才是正统,所以尽管历史上曾出现过元清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开创王朝的情况,但大多数华夏人还是内心深处推崇汉人治华,所以才有了元末明初的驱除鞑辱恢复华夏的黄巾军大起义以及清初的各地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的活动。曾经的大汉王朝是中国的历史荣耀,也是当时全世界文化经济最强大的王朝,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汉朝汉人汉文化已经根植在每一名中国人的心中,所以明代这个最后完整的大一统的有着辉煌的成就的王朝成为每一名华夏子孙心中的图腾,有着与其他王朝不可替代的感情。

其次从历史发展历程上看:明朝无论是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来讲,都是中国的封建王朝的巅峰。内阁首辅制奠定了君臣共治的政治基础,使得庞大的王朝无论皇帝是否上朝国家机器都能运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君主专制。经济上,传统小农经济更加成熟,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更好地促进了社会生产,满足了大部分农民工商业者自给自足商品交换生产生活的需要。外交上,明朝初期的郑和下西洋以及中后期的和沿海国家通商通关的措施迥异于清代的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明太祖朱元璋订立的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的三不政策无不彰显着强大王朝独立自主硬气,让每一个历观中国近代史满清落后挨打、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人宰割而掀开了中华民族血泪史的国人在内心无比怀念曾经无比强盛的明朝。军事上,明代万历年间三大征无一不取得胜利,成为朝鲜等国邦主国,以致四海臣服都来朝明。火炮在战场上的使用,使明朝成为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后来的明亡也是日积月累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实则亡于民主内部矛盾的李自成而非亡于满清。

综上所述,无论是情感渊源还是历史角度,明王朝都是每一名华夏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它的朝代是汉王朝距今最近的朝代,明亡后再无华夏曾是南明灭亡后的一代人哀叹,足见明朝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所以那么多人喜欢研究明朝而非别的朝代。


大刘侃历史


  一,气节

强汉,盛唐,弱宋,刚明!有明一代,无两宋之岁币,无汉唐之和亲! 不称臣,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华夏最刚强一朝。

二,武力强盛

两千年来历朝历代得国最正,最得民心,最血气方刚,最励志的王朝就是明朝。从乞丐到天子,赶跑外族,恢复中华,南征北战,锐意进取,洪武时期是百姓福利历朝最好的。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人类大航海时代, 明朝并非不能占领海外殖民地,不为也,儒释道皆以屠杀和抢劫为耻。明朝将灭亡之时打败海上马车夫荷兰,打败刚从混战中统一的战斗力强大的日本。

1、清朝的统治方式其实是延续了明朝或者说是中国历朝的,没有多大的改变;闭关锁国其实在明朝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在思想和科技上落后西方也是在明朝就开始了。我想说的是中国虽然是在清朝末年饱受外国列强欺辱,但其祸根早在明朝就已经埋下了,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完全归咎于清朝是不太合理的。

2、清朝入关后对所谓的汉文化是没有多少损害。清朝是以汉学治国,其历代的皇帝对汉学也有都很高的造诣,中国的很多名著也是在清朝成书的。所以以清朝打压和损害汉文化为理由而讨厌清朝不是很站得住脚。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被当年明月最推崇的一个人,应该就是王守仁。文能开派谈哲学,武能上马平乱世。当时的明武宗朱厚照呢,被作者成为明朝最能闹腾的皇帝。

其实史书上对这哥们的评论都是两级分化的,正派说他从小聪颖能骑善射,联合贤臣灭刘瑾,率军出关战蒙古叛军,大败蒙古头领小王子,而且与士兵同住同食深得人心。反面呢大概就如这本书中所说,昏庸无道,任用宦官奸臣,不理朝政以致怨声载道。

它有郑和下西洋,它是最后的一个汉人王朝,这些都是原因,但我想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因为崇祯,因为崇祯,让大家感觉明朝不该亡,所以大家对明朝更多的不是爱和喜欢,而是一种同情。

崇祯上吊自杀了,就把明朝对历史犯下的罪的救赎了,至少救赎了一部分,就是大家佩服崇祯的气节。在历史上有多少皇帝,兵临城下时就跑了,就人家崇祯不。就跟项羽一样,它犯了多少罪啊,它对华夏的罪绝对比刘邦要多得多,动不动就爱屠城的就是项羽,刘邦干过吗?但今天大家都认为刘邦是小人,项羽是个汉子,就是项羽在江边自刎了。


祁连山下行者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起的大一统王朝。

自秦汉以来,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统一了思想,皆认为只有汉族建立的王朝才是正统。

而明朝的创建者朱元璋自布衣起家,可谓真真的白手起家,与汉高祖刘邦还是有些区别,刘邦起义时是泗水亭的亭长,所以朱元璋可谓真正的顺天承命。用现在的话说是真正的草根逆袭,很励志。

明朝自建国到其灭亡,始终都是非常有骨气的。

在这二百多的时间里,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即使是在土木堡之变皇帝成了俘虏的情况下,也依然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真可谓是很牛。

无论是汉唐,都无法达到这个程度。尤其是汉族经历了两宋的积贫积弱和元政府的剥削压榨,越发觉得这种精神的可贵。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关注█ ▇ ▆ ▅ ▄ ▂



益儒历史


我是一个明粉,没有专研历史学科只有了解一些各个朝代的社会制度而自发喜欢明朝。

  首先,明朝喊出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祖训,要知道,哪怕是在封狼居胥的汉朝都无法喊出这句口号,更别说外交政策基本靠和亲解决的唐朝了。

  其次,在经济上,明朝虽然禁海,对外交流很少,但是,不得不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民间资本沸腾的年代,以至于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反观唐朝,虽然开放,但是唐朝的开放却给后世带来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先进技术被夺。别的不说,单说桑蚕,唐朝的兵饷是用布匹代替金钱发放的,士兵再高价卖给当地人或者西方的行商可以得到比单纯发放金钱更高的获利。可是文成公主外嫁松赞干布把桑蚕带到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再把桑蚕技术卖给西方来的行商,后果就是断送了士兵的兵饷支付制度,也让士兵离心离德,西方人再也不用来中原采购丝绸,以至于在往后的时间内东西方的往来慢慢中断,也为后世中原朝代的故步自封带来伏笔。

  再次,在政治上,不论历史书上怎么美化唐朝,唐朝始终是一个世家贵族林立的朝代。贵族世家林立使得唐皇无法一言九鼎,以至于唐朝的辉煌从各个方面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假,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是贵族世家的辉煌就说得通了,这也导致了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五代十国也成了世家贵族的坟墓)。而反观明朝,明朝虽然皇帝各种不靠谱也是历史朝代的集权之最,可是,在内阁制的作用下,有了一丝资本主义的雏形,这个情况就让喜爱假设的我浮想联翩了。明朝在这个问题上就犯了几个及其严重错误,以至于国家被东林党挖倒,那就是允许商人子弟考科举(这是东林党崛起的根基,其在明朝末期彻底占据朝堂),士农工商不一体纳税(这导致中期的土地兼并与后期的国家财政枯竭),重文抑武(导致军队的糜烂丧失战斗力)。

  接着,在文化上,明朝出了个知行合一的王守仁,而唐朝呢,虽然唐诗文化璀璨,但明朝也有小说的灿烂文化可以与之相媲美,所以相比起文化上的优劣,能做出突破的明朝无疑更令人信服。

  然后,在外部环境下,明朝明明可以下西洋,但是,却固步自封,禁海,而此时世界正在掀起大航海的时代序幕。这也是汉民族参与世界大势的最好的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假设,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阻挡的诱惑。

  最后,谈谈朱元璋,不管朱元璋出身如何卑微,也不管他制定出的政策如何奇葩,但是,他有一点非常好,那就是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农民农税三十抽一还不到,比起汉唐低太多,可惜的是朱元璋不懂国家财政运转,只知道一味的降低百姓负担,削低官员俸禄,将吏定死在岗位上,商税还十分之低,无法有效的让国家健康,稳定而高效的运转起来,最终让明王朝走上不归路。


Fjdjhf


1:明朝是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而且前面是蒙元,后面是满清,相比之下,更显得出挑。当初朱元璋北伐元朝时的口号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几百年后,孙文建立同盟会时也用了同样的口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2:立国之正。朱元璋一介穷叫花子,拿着个要饭的破碗,白手起家,硬是建立起了一个大明朝。而且明朝的版图里收复了许多曾经的失地,像是“燕云十六州”,自从北宋将这块地方拱手让给辽国后,400多年来一直都没被收回;还有河西地区,更是被异族人统治了整整600年之久,而到了朱元璋这儿,该拿回来的全都拿了回来。

3: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几乎彻底扫平了北方的蛮夷。之后“永乐大阅兵”,“郑和下西洋”,几乎万国来朝,周边的许多小国都向大明俯首称臣,明朝也是历史上接受外国朝贡最多的国家。

4:“土木堡之变”后,面对着兵临城下的大军,大明朝廷“不迁都、不纳贡、不和亲、不称臣”,“天子守国国门,君王死社稷”,另立新君,奋起反抗,最终大败蒙古。比起北宋的“靖康之难”和唐朝被吐蕃攻陷长安时皇帝的仓皇出逃,不知硬气了多少倍;

5:政治制度完善,即便是接连出了那么多“不正经”的皇帝,大明朝的“国家机器”仍然能够正常运转,万历皇帝甚至28年不上朝都没什么事儿。

6:末代皇帝崇祯,面对闯王李自成的大军,宁可自缢在煤山,也不肯迁都南下,做一个偏安之主。临死前还留下遗言: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7:作为中国国产影视剧的巅峰之一《大明王朝1556》,和后来“当年明月”撰写的《明朝那些事儿》,都很受广大吃瓜群众的欢迎,为普及明朝历史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也让越来越多的喜欢研究明朝


笑看往事如云


还是先说说我个人为什么喜欢明朝吧!

想必很多人和我持相同观点。

明朝在276年(不算南明)的历程中,一共经历了16个皇帝。

这些皇帝中,除了朱元璋、朱棣、朱由检这三位,由于其所处于特殊的历史变革时期,而在史书中留下了较多的笔墨外,其余十三位皇帝基本都是匆匆带过。

这十三位,有喜欢做木匠的明熹宗、喜欢撸猫的明宪宗、痴迷道教的明世宗、爱财如命的明神宗。更有甚者,长年不理朝政。

我们常见的文学作品对此描述为“宦官专权”、“东林党人内斗”等等。

一个朝代出现了如此多不努力做皇帝的皇帝,不仅没有出现大臣武将趁机造反黄袍加身的现象,国家机器反而基本平稳地运转了276年!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奇迹!

宦官监军机制?

东厂特务机制?

六部机制?

宰相监督机制?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