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不要把孩子越推越遠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

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最好的教育,不要把孩子越推越遠


同理心不只該用於同輩身上,對於晚輩也一樣。

懂得他,比說大道理有用,不明白這點的父母,總是把孩子越推越遠。

教育家魯索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太多父母用高高在上的態度教育,控制著孩子的行為,不管他們是不是會難過。

比如說高中生父母不想孩子玩手機,本是一片愛心,希望他成才,卻用激烈手段對付,直接把孩子手機摔爛。

孩子對朋友說:

當他把手機摔下去那一刻,我心都碎了!

他們習慣指責,而不是理解;習慣命令,去代替溝通。

他們學不會道歉,也從來就不懂道歉。

就像那句很出名的話:父母在等我們道謝,而我們卻在等父母道歉。

這些打擊都會在孩子心中生根,他現在無力反抗,等到羽冀豐滿,便會做出選擇,那個選擇可能不會讓你很開心。

為何對孩子的愛要設條件?

父母對孩子的愛常常是有條件的,你功課好我才喜歡你。

若孩子功課不好,看到他便沒好臉色,東嫌西嫌,和其他小孩不斷比較。

說孩子丟了他的臉,其實孩子懷有長才,他們卻視而不見。

一直強求他在課業上的表現,若有一天孩子成才發達,也不見得會與父母同享。

如果因為他優秀才愛他,這份愛有多淺薄,父母一定會說是我都是為他好。

為他好,為什麼他那麼不快樂呢?究竟是為了誰才逼孩子。

讀書不讀書,不是逼就有用,走不進孩子心裡,問題永遠無法解決。

只有愛才能換來愛

有個媽媽故意鬧女兒,從她碗裡夾走她最愛的香腸。

沒想到女兒下一秒就把剩下的香腸都夾給媽媽:媽媽,妳喜歡吃我的都給妳。

如果媽媽平日並不愛她、疼她,這個行為便會被視為惡意。

孩子只會滿心不願地把剩下的香腸都保護好,誰還會分妳呢?

別一個8歲的小孩,寫了一首詩:做你的兒子,是我的運氣。

下班的地鐵上,男孩揹著媽媽的包,小小的手貼心地扶著媽媽的頭。

累了一整天的媽媽,真想讓她好好睡一會。

孩子剛出生時是脆弱的,他們的本性就是愛父母、依賴父母。

如果不珍惜這份愛,總有一天也會煙消雲散,誰能愛一個不關心自己的人呢?

天下確有不是的父母,女兒辛苦賺錢,卻被媽媽隨意花掉的有。

拿女兒錢去供給兒子的也很多,還視作應該。

最好的教育,不要把孩子越推越遠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


當孩子不再親近父母時,是因為他從後天學到:親近的弊端大於好處。

學生時代他們沒有選擇,等到脫離了父母,便會很清楚看到親疏。

一切都是自己常年來對待的結果,當然也有許多被寵壞的,對他再好,他也不願回老家看父母一眼,沒什麼原因,就覺得老家太舊太髒而己。

但一般正常養大,教會他愛的孩子,只會想方設法多去探望爸媽。

不要等孩子不想愛的時候,才用「孝」的大帽扣下,逼他去愛。

那樣的孝,你受得舒服嗎?不是發自真心的,能暖你的心嗎?

別怪孩子不孝,是你在他成長過程中,給了他太多失望和心寒。

不要再用錯誤的方式表達愛,或是為人父母卻不負責任、不關心孩子,早晚都是要回報在自己身上。

有人說過一句話:

我沒用你想要的方式愛你,不代表我不愛你

話很有理,但接受者就是感到很不快樂,你要他如何看待呢?為何不同理換位思考一下,一切會更好。

連發三天關於教育的文章是因為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不能出去工作,以及對工作前景的不樂觀因而對家裡兩隻神獸發過兩次火,這三章,就是自己深刻的反思!

愛上閱讀,極簡生活!


最好的教育,不要把孩子越推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