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新冠肺炎传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抽烟、排泄都可产生气溶胶!

在2月8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强调进一步加强家庭内部的疫情防控非常重要!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

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那么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个头小小,如漆似胶,能飞会飘

可能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走在楼道里甚至路上,明明周围几十米之内都没有人,但仍然可以闻到烟味。我们闻到的就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几百纳米左右的颗粒。越小的颗粒,空气的粘性作用就越明显。微米级的颗粒在空气中像是芝麻撒在蜂蜜里,几乎不下沉。定量来说,静止空气中同一高度的小颗粒停留时间跟其表面积成反比。对于1微米的颗粒,在静止空气中沉降时间为1小时以上。而环境中总有风吹草动,于是这些颗粒几乎永远不会沉降,始终停留在空气中。这也是为什么抽烟的人可能早已经消失不见,但余味还久久不散。

这种在气体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叫做气溶胶(aerosol)。之所以翻译为 “胶”,大约就是取颗粒与媒介之间黏黏糊糊、难分难舍之意。

含有新冠病毒的飞沫核尺寸就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与烟草燃烧后的颗粒尺度类似。因此,飞沫核在空气中可以悬浮很久,并且在空气中湍流的推波助澜下漂移到远方。飞沫核中的冠状病毒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 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活性。若是被人吸入体内,就有可能导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注意!新冠肺炎传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抽烟、排泄都可产生气溶胶!


排泄活动也可以产生气溶胶

2020年2月1日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某些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RNA)阳性。虽然检测出 RNA不等同于是有活性的病毒,但可能性是有的,这使 “粪口传播” 引起关注。

不过,“粪口传播” 不大可能通过吃,而主要可能是通过气溶胶和呼吸传播。这是因为与呼吸活动类似,排泄活动也可以产生气溶胶。排泄活动也是牵扯到软物质和复杂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过程,这些过程甚至可能比较剧烈,因此产生气溶胶是也很自然的。

气溶胶的传播距离之远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一个相关的研究证据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涉及437个马场的马流感传播事件。这些马场间距平均距离约为1公里,最远达13公里。马流感开始时,隔离政策的宣传和执行都很到位,没有马与马的近距离直接接触,但仍发现很多马被感染。原来,感染区域与风向也密切相关!这些证据说明马流感在气溶胶模式在固定风向的作用下可能具备公里级的超长距离的传播能力。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极高,因此具有长距离传播能力的气溶胶不容忽视。

很多人担心,飘去飘来的气溶胶,是不是一不留神就被吸入身体里了,岂不是防不胜防?楼上气溶胶会不会飘进家里?电梯里有没有?

原来气溶胶是这样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有人担心,气溶胶在空气如影随形,谁知道什么时候飞来一群有病毒的气溶胶。

很多呼吸道疾病都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并不算一种新的传播途径。大家听说得少,可能会产生疑虑和恐惧。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说,气溶胶是悬浮在气体中的颗粒,形成空气中的小液滴。它并不是一直飘,很容易沉降,附着在物体表面。这和接触传播防范要求相同。

即使是飘的状态,一来我们有口罩防护,所以提倡正确戴口罩,口罩要遮严口鼻,尽可能减少面部和口罩边缘之间的缝隙。二是病毒致病也要达到一定的量,

在空旷、人少的环境里,气溶胶被稀释了、吹散了,微量的含有病毒的气溶胶不太可能让人“中招”,在封闭的空间,如电梯、办公室,气溶胶感染风险才会高一些,所以提醒大家不要聚集,排队时相隔1.5米到2米左右是个比较安全的隔离距离。

没你想得那么容易

一位携带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在附近,他呼出的空气是不是就饱含了带病毒的气溶胶。郭威说,正常呼吸的情况下,位于肺部这种下呼吸道的病毒没那么容易出来,倒是猛烈地咳嗽、咳痰时,更可能产生气溶胶,这和飞沫传播是一致的,其实气溶胶的传播途径也包含在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之中。

气溶胶的传播对医护人员防范的意义更大。提醒他们在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时,采取空气隔离措施,比如戴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楼上气溶胶会不会飘进家里

还有人担心,邻居中有感染者,楼上的气溶胶会不会飘进自家来,到底还能不能开窗透气。

长江航运总医院感染科专家组组长许绿叶说,开窗透气是必要的,要保证空气流通,室内换气,气溶胶随之吹走,空气不流通,别说新冠肺炎,其他呼吸道疾病也容易上门。她建议,一天可以开几次,总时长可保持在2-3个小时。她认为,如果不是恶劣的生活习惯,比如随意吐痰,这种传染的可能性很小。总之,开窗透气,更新室内空气,即使有气溶胶也会沉降,按照防范接触传播的要求,用消毒液拖地、擦桌子,都可以防范。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科李晓宁主任医师进一步说明,楼上楼下有隔离病患的情况下,需要灵活掌握。例如点式楼房的窗户直接和邻居对开的,要错峰换气,或者不开那一扇窗;如果楼间距不大或者是老旧小区,人口居住密度很大的话,而且在已知周围有感染病人时,不建议频繁地开窗换气。因为万一邻居家的换气时间和自己家正好一致,而恰好风向还朝着自己家吹,那么有可能将别人家的空气和自己家的流通了。

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李发久副主任医师也认为可以开窗通风,如果和患病邻居隔得比较远,应该没问题。

气溶胶的传播大部分都是在封闭的房间当中,比如说实验室、医院诊室,释放到大气当中,气溶胶的传播能力会比较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何美安教授认为,市民加强防范没有错,但适当开窗是必要的,要选择好开窗时机。

电梯里会不会有

电梯被认为是高风险地带,会不会前面一个人留下了带病毒的气溶胶,正好被后面一个人吸入。许绿叶认为,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所以之前推荐的防范举措都是有效的,减少出门,不聚会,必要外出时戴紧口罩。建议身体不接触电梯空间,按电梯键时,可以用纸巾隔一层再按,回家后立即洗手。

踩上了气溶胶怎么办

气溶胶会沉降,如果踩上了气溶胶怎么办。专家认为,不用过于担心,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室外和室内穿的鞋子都是分开的,出门穿的鞋子可以放在门口,不放到室内来。

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参照为鞋子消毒的方法,在鞋底喷洒消毒水。

冲洗马桶会产生气溶胶

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内检测出了新冠病毒。专家提醒,粪便中会有病毒,冲洗马桶的水流也会产生气溶胶,建议把马桶盖盖好,可以防止气溶胶传播。冲完马桶,还可以用消毒液擦拭马桶盖。

关于下水道和马桶是否造成楼上楼下传播病毒,专家们认为风险不大。李晓宁主任建议下水道的消毒可以在每天晚上没有人使用的时候,用84消毒片或84消毒液放进下水道或马桶里,注意如果它是金属的就有腐蚀性,如果是PVC的管道就没有问题。

李晓宁主任强调,家庭里还可以多采用换气扇来促进室内空气的排除。卫生间和厨房在用84消毒的时候,一定要开通风设备,就是要开换气扇通风,防止中毒。

居家防疫要做到“七个要”

针对这些传播途径,专家呼吁广大社区居民,一定要注意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要提高家庭聚集性疫情防控意识,居家防疫要做到“七个要”:

一要取消一切社会活动聚集,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推迟探访计划;

二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六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来返沪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带好口罩;

七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