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景泰八年,這一年的正月很特別,一個月裡有兩個年號,也有兩個皇帝,通過奪門之變重新恢復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再次回到了皇宮大內,忙碌過後,他準備秋後算賬。

這八年,南宮之內的日子,度日如年,朱祁鎮把屈辱一點點劈開、揉碎,然後全部裝進了忍耐之中,如今,天位重歸,自己當初的忍耐也該到釋放的時候了。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朱祁鎮翻開桌案上的奏摺,看著徐有貞、石亨等人上的摺子,裡面羅列著應該懲辦的大批景泰朝奸臣,而名單上第一位大奸臣卻是兵部尚書、少保于謙。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對於這位,明英宗本人都覺得很無語,于謙本人在北京保衛戰時的表現自己雖然沒看到,但後來也聽人講起過,於公來說,這位可是個大忠臣,而於私來講,于謙對自己也談不上背叛,因為就在不久前,于謙還為自己兒子朱見濬的皇位,爭取過一次。

于謙的爭儲行為

當景泰帝違約廢除太子朱見濬(即後改名朱見深),改立了自己親兒子朱見濟之後,還不到一年,新太子就暴斃了,痛失愛子,景泰帝朱祁鈺悲痛欲絕,而下面還有幾位不知死活的御史,拼死上來結疤,你看你兒子死了吧,這就是天命所歸,你非要勉強。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朕就是不信這個邪,一陣廷杖,杖斃掉那幾位文臣之後,景泰帝開始化悲痛能夠為力量,自己如今才三十多歲,還算年輕,兒子沒有了,自己還能生,景泰帝開始廣採美女,數年下來,非但沒有一兒半女降生,自己的身體卻因為漁色過度、一天不如一天,漸漸病入膏肓,看著景泰帝的樣子,朝臣們為皇儲之事漸漸擔憂起來。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景泰七年十二月下旬, 重病不起的朱祁鈺下旨罷免當年的元旦賀慶 ,使得聖躬違和的消息,頓時傳遍了朝野上下。

兵部尚書于謙、戶部尚書肖鎡 、工部尚書江淵 、左都御史兼鴻臚寺卿楊善 、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學士商輅、禮部侍郎姚夔、吏部侍郎李賢等朝臣一起商議之後,決定聯名推薦早先廢黜的先皇太子,即如今的沂王朱見濬復立東宮。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景泰帝朱祁鈺與太上皇朱祁鎮都是宣宗皇帝的兒子,如今朱祁鈺的兒子“懷獻太子”已經薨了,景泰帝這個樣子鐵定再生不出皇子,他這一枝算是絕了,如今皇儲的位置,於情於理應該冊立沂王朱見濬,畢竟自古有嫡立嫡, 無嫡立長 , 無嫡無長則擇賢而立,這個時候不立朱見濬,還能立誰?

《復儲疏》由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學士商輅起草、寫好之後,于謙又特意在上面添了兩句話:

“乞早擇元良, 以安人心事 。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 當立章皇帝子孫 。”

他這兩句話看似平淡,卻將立儲的人選範圍縮小到了宣宗章皇帝的子孫,如今宣宗章皇帝的子孫只剩下朱祁鈺、朱祁鎮和朱見濬了,太上皇是沒戲了,等於明著告訴朱祁鈺,大傢伙都商量好了,就朱見濬這一個人選了。

于謙在奪門宮變發生之前,于謙為自己無意間,爭取到了一次活命的機會。

徐有貞的反擊

明英宗朱祁鎮不是一個糊塗的人,這麼多年在瓦剌、南宮的顛簸、屈辱,他已經將其從當年的意氣少年打磨成了一個看破世事之人,他不想殺于謙,畢竟擔著一個殺忠臣的惡名,在青史上不好看,而且於謙畢竟於公於私,最終還是在自己的底線之上游走著,夠不上首惡的罪名。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於是他便給徐有貞等人的奏摺上批覆了一句話,

“于謙實有功。”

而這一批覆讓那些等著升官發財的徐有貞、石亨之輩心裡有些發慌,于謙不死,那自己這幫人忙活的這麼一通,以後該怎麼定性?

挾太上皇以邀私功?

不行,于謙是景泰朝的鐵桿維護者,自己這些人擁立太上皇復位,如果景泰朝的首惡不能伏法,自己這些人便會很危險,看著皇帝這個念頭,好像還想起復此人,萬一讓其東山再起,哪有我們這些人的活路?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不行,必須給皇帝抖點兒猛料!

很快,徐有貞等人再次上表,而此次上表的內容是,于謙當初想擁立的皇位繼承人不是沂王朱見濬,而是外藩襄王的世子,而且有外召迎立的行為。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襄王是宣宗皇帝的親弟弟,他的兒子,作為景泰帝的皇弟,繼承皇兄的帝位也還說的過去,最重要的是,一旦襄王世子繼位,那麼明英宗一系便徹底沒戲了,而且景泰帝這邊也不用擔心死後遭到清算的問題。

這種提議,很合理,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也讓朱祁鎮馬上產生了疑慮,有這事兒?查!給我立即查!

丟失的金符

這種事情,沒有字據、沒有錄像、錄音,怎麼查?但很快便查出了結果,因為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制定下了一個祖製成法,藩王無詔不得隨意入京,而朝廷如果想要召見外藩親王入京 ,則會將相應的金牌敕符交給使者,見到金符方可進京。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而這個金牌敕符則收藏在大內禁苑之中的印綬監, 如無當皇帝聖旨或者太后的許可 , 任何人都不能私自取出。

每個藩王都有對應的金符,這就好辦了,如果朝廷當時想要迎立襄王世子,則必然會取出金符,因此只要吩咐印綬監管事之人,立即清檢查閱 , 看看襄王的金符是否尚在 ,便可知曉是否真有迎立襄王世子之行為。

很快, 奉旨查閱各藩王府金牌敕符的印綬監方面便傳來了消息:

“各王府金符俱在 ,獨缺襄王府金符 。”

這可就觸及到了明英宗的底線了,想要改立皇位繼承人,那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背叛。

在得到襄王府金符不在的消息之後, 明英宗最終下定決心,不久便批准了于謙、王文等人的死刑。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天順元年正月二十二日, 于謙、王文、範廣等人在北京西市蒙冤處斬,而直到這時,于謙都不知道那枚金符的事情。

那麼這枚金符到底是不是于謙迎立襄王世子所取呢,它到底在哪裡呢?

太皇太后的一次忘事

那麼,襄王金符不見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原來 ,宣德十年, 明宣宗“駕崩”,當時的皇太子朱祁鎮只有十歲, 而太皇太后張氏作為奶奶,畢竟和孫子隔著輩兒,她更喜歡自己的三兒子,也就是五皇子襄王朱瞻墡, 誰不想自己的兒子好呀,大兒子去世了,老么頂上去,也不算過分吧?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於是張氏便以“國有長君 , 社稷之福”的理由,想要改立襄王為帝 ,同時下令印綬監取出襄王金符 ,準備派人持金符去湖南長沙迎立襄王入京繼位,但她這個袒護幼子的行為卻遭到了內閣三楊(楊士奇 、楊榮、楊溥)以及朝廷眾多大臣的堅決反對 ,已經有皇太子了, “立國當以嫡”。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本來就是自己的私心, 再加上眾位朝臣的反對,因此張太后也覺得自己的理由名不正言不順 , 便打消了自己的主張 。


一枚金符,為何卻讓明英宗下定了殺掉于謙的決心,事實很尷尬


然而張太后雖然打消了自己的念頭,但她取出了襄王金符卻沒有將其送歸印綬監收藏 ,所以這襄王金符就一直留在張太后當年所居的深宮暖閣,雖然張太后去世了,但暖閣一直空著,留作懷思之所,所以沒人發現這枚金符罷了。

而於謙臨死也沒有想到,最終堅定明英宗對自己殺意的,竟然是太皇太后的一次遺忘,真是冤枉至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