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被指借疫情漲價,長租公寓為什麼總出問題?

2月10日,金姐躺在床上玩手機時瀏覽到一條新聞:長租公寓品牌“自如”,趁疫情期間租客換房不便,給租客漲房租!據說最大漲幅高達38%!

同日,據新京報報道,自如對此事回應稱,續約整體平穩,出現個例多為長租換短續導致,租金價格變動僅為個別租客情況。

按金姐的理解,這也就是說,自如的房租,確實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上漲。

這讓金姐感嘆,長租公寓這個行業,可真的是問題不斷——前兩天,蛋殼公寓一面要求房東們減免房租,一面卻要求租客們繼續交租,這樣有恃無恐的做法,讓《人民日報》都看不下去了:

自如被指借疫情漲價,長租公寓為什麼總出問題?


監管之前鼓勵長租公寓發展,目的是為減少住房租賃市場的亂象,讓每一名租客都能“居者有其屋”。誰能想到,長租公寓行業,竟也成了亂象的溫床?

金姐覺得,長租公寓淪落至此,是因為行業太過急功近利,一開始就搞錯了發展模式。

漲租金或為求生存

先來看一下自如租客們的爆料。

從他們提供的數據來看,自如大面積多地區地對續租租客大幅度漲價,最高竟然達到了38.3%。

自如被指借疫情漲價,長租公寓為什麼總出問題?


在消費投訴平臺黑貓上,有租戶反映,擔心疫情期間不方便找房,於是想在到期前提前續租,但是自如“坐地起價”,原本3230的月租金漲到了3660到3690,漲了近500元。自如工作人員在於交流時租客時表示,疫情期間原價無法續約,要按照市場價來辦。

自如被指借疫情漲價,長租公寓為什麼總出問題?

對此,自如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本來是鼓勵長租,但現在是特殊時期,有短續需求,我們可以理解,也會盡快推出相應便利措施。還有可能因為業主合約變動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價格浮動,我們也會根據租客實際跟進解決。”

短續為什麼比長租的租金更貴?因為短續結束後,可能會出現房子暫時沒有租客入住的空置期、房子也需要重新清潔和維修,對長租公寓而言,這會提高它們的運營成本。

長租公寓的運營成本,包括裝修、人工和營銷成本。青客公寓曾經披露,毛坯房的裝修成本大約2萬/間,帶裝修房源成本最低可壓縮至1.4萬/間。如果再算上保潔、管家等人工成本,地鐵廣告等營銷成本,長租公寓在收房後五年之內,都很難實現盈利。

這其中,也要算上他們為了擴大規模,加快收房,為房東多付房租而帶來的高額成本。

事實上,當前長租公寓如同一個沉重的包袱,人人避而遠之。2月3日,此前大舉進軍長租公寓的A股公司世聯行發佈公告,2019年淨利潤下跌八成,股價也再創新低。

為儘可能減少虧損,長租公寓自然有充足的動力“先坑房東、再宰租客”。

原本,春節後是住房租賃市場的旺季,大量外來人口回到大城市,租房需求旺盛,當地租金也能有所上漲。據界面新聞數據統計,2012年至2018年,每年的2月份(大致為春節復工期),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的住宅租金均容易出現過明顯上漲。

自如被指借疫情漲價,長租公寓為什麼總出問題?


但突入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這一切。由於各大公司的復工時間一推再推,大量人口滯留在外地老家,租房需求銳減,房屋空置期大概率不會短於1個月,此前一直在虧損的長租公寓為求生存下去,也就顧不得吃相難看了。

“爆雷”、“被貸款”成熱搜詞

對長租公寓而言,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據金姐不完全統計,2019年有53家長租公寓經營難以為繼,其中資金鍊斷裂及跑路的共有45家,4家企業被收購,4家拖欠或拒付房租,“爆雷”數量歷史創新高。

可能是“爆雷”的長租公寓實在太多,金姐在百度搜索“長租公寓”關鍵詞,系統提示的熱門搜索中,“長租公寓爆雷是什麼意思”赫然在列。

自如被指借疫情漲價,長租公寓為什麼總出問題?

為快速搶佔市場,各長租公寓大多采取了簡單粗暴的燒錢模式,高價收房,低價出租,每出租一套房源,每月的損失可能高達數百元。

這顯然不是一個長久之計,錢總有被燒完的一天。長租公寓為填補資金虧空,想了兩個辦法:一是賬期錯配,二是引入消費貸機構。

賬期錯配很容易理解:長租公寓通常按季付給房東租金,但卻要求租客按年給自己付租金,這樣它們能在自家賬戶中沉澱一部分資金,繼續擴張規模。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房東可能會成為受害者,因為他們很可能不能按時收到房租。

據北京商報報道,天津蛋殼公寓房東趙先生,原本在今年1月28日,應該收到蛋殼最新一個季度的租金,但直到現在,他也沒有收到本就屬於他的那份錢。

“我的房子月租金3250元,去年6月30日與蛋殼公寓簽約,當時在我的強烈要求下,蛋殼方面支付9273元作為房租,那是我第一次收到季付房租,也是簽約以來收到的唯一的一筆。”

這就像“擊鼓傳花”的遊戲,只要能找到新租客付房租,這個遊戲便總能繼續下去。問題是,萬一新租客想租房,卻又一時拿不出全年租金呢?這時便輪到消費貸機構閃亮登場了。

自如被指借疫情漲價,長租公寓為什麼總出問題?

長租公寓把租客導流給消費貸平臺,讓租客表面上享受了“押一付一”的優惠付款模式,實際上卻是在拿自己的信用申請消費貸。在上述過程中,租客完全不知情,稀裡糊塗“被貸款”。

對長租公寓而言,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消費貸公司提前把一年的租金支付給了自己,租客的月租金變成了消費貸的月供,使得長租公寓的經營風險被轉移了。

至於手握重金的長租公寓,它要麼繼續擊鼓傳花,要麼索性捲款跑路,卻坑苦了一大堆無房可住還得繼續還貸款的租客。

畢竟不還錢的話,租客會被消費貸平臺反覆催收不說,大概率還會影響徵信記錄,未來再想貸款買房、買車都成問題。

“二房東”模式的苦果

金姐覺得,長租公寓上述種種亂象的根源是,它們從一開始便弄錯了商業模式。

現在的長租公寓,說白了就是二房東,身為中間商,賺差價是它們唯一的收入來源。

“我們很多內部員工都住不起自如的房子”,一位曾就職於北京自如的朋友自嘲道,同樣的話金姐在深圳自如員工的口中也聽到過。相同小區、房型大致相同的情況下,自如的房子租金偏貴,已經是租客們的共識。

自如被指借疫情漲價,長租公寓為什麼總出問題?

以北京市石榴園北里小區為例,該小區一套58.54平米的房子,自如的整租報價為每月5990元,而同樣是在該小區,一套60平米的房子,金姐在安居客上的報價,僅為每月4600元。

自如被指借疫情漲價,長租公寓為什麼總出問題?

當長租公寓變身二房東,某種程度來說,租客被坑便很難避免——有過租房經歷的朋友一定都清楚,二房東究竟有多可惡。

何況之前得益於監管的鼓勵,各路資本一擁而上,都想借佈局長租公寓業務來賺快錢,更是進一步破壞了行業的良性發展秩序。

約莫三五年前,金姐記得,有一對在北京工作的情侶,與房東簽約了十年期的長期租約,同時一次性付清了這十年的房租。緊接著,在徵得房東同意的前提下,小兩口自費對房子重新進行了裝修改造,把它變成了自己理想中“家”的模樣。

金姐覺得,這才是長租公寓的雛形,它做的事情是盤活存量房源,化腐朽為神奇,而不是“高買高賣”、盲目擴張,妄圖壟斷住房租賃市場後,再謀取相應的壟斷利潤。

真正的長租公寓,是藉助機構的信用,租客與房東能形成長期穩定的租約,租客能少花錢,房東能將未來的租金提前變現,長租公寓能收到服務費,三方多贏,皆大歡喜。

同時,對囊中羞澀的租客,長租公寓也能為其匹配相應的金融借貸服務。

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金姐覺得,這才是長租公寓原本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