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時刻需要洗手?

疫情發生以來,做好消毒防護成為個人和家庭的必備技能。根據WHO推薦的防病毒小貼士,洗手是防護的重要措施。

應該什麼時候洗手?

保持手部衛生是避免病菌傳播以及預防醫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因為80%的病原體都是通過手直接或間接傳播的。打噴嚏咳嗽後、做飯前、就餐前、便前便後、外出回家、接觸他人後都應洗手,回家時建議可增加一個步驟洗臉和鼻腔,因為臉和手都是在外時的暴露部位。

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應該用什麼步驟洗手呢?

洗手用的水一定要是流動的水,這樣可以保證細菌無法停留在皮膚表面。當然,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時,要充分沾滿整個手掌手背以及手指縫隙,推薦使用醫務人員使用的七步洗手法。

“七步洗手法”

內:手心相對,搓洗手心。

外:一手手心搓洗另一手手背。

夾:十指交叉搓洗手指之間。

弓:兩手手指彎曲相扣,搓洗指背。

大:一手握住另一手拇指,揉搓拇指。

立:一手掌心搓洗另一手的指尖。

腕:一手握住另一手手腕,搓洗手腕。

洗手後用乾淨毛巾、紙巾擦乾,或用烘手器烘乾。

另外需要注意,洗手液不是手消毒劑,市面上部分洗手液並無消毒作用。民眾在選購過程中需要注意消毒劑成分,疫情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標註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需要避免購買氯己定為主要成分的消毒劑。

(綜合國家藥監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