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這些僱主又在“斷臂求生”

進入二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蝴蝶效應”仍在持續。全國各地的生產和消費活動被迫按下暫停鍵,線下服務業首當其衝遭受重創,陷入困境。一頭承載著人們的就業溫飽,一頭聯結著城鄉生活的正常運轉,中小企業如何“過冬”?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經濟運行的衝擊,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成為政策關注的重點。

連日來,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並不斷完善幫扶政策,多措並舉支持企業渡過難關。但目前疫情拐點尚未到來,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如何撐下去,怎樣應對接下來的市場形勢變化,全行業自救迫在眉睫。

服務業全線告急

疫情爆發於農歷新年節前,正逢企業結清貸款、發付員工年終獎時期,加上依賴線下流量的傳統服務業為應對春節黃金週的消費熱潮已進行大量前期投入,突發狀況讓企業措手不及。自1月底全國多省市陸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不斷升級的防控隔離措施導致餐飲、旅遊、住宿等行業營收銳減。投入難以回收,停工期間仍需支出的房租、員工工資、貸款利息等成本陡然升高,能否撐下去成為企業面前一道巨大的坎兒。企業現金流告急、裁員“斷臂求生”的報道屢次刷屏,凸顯了行業壓力和從業者焦慮。

隨著各地陸續復工,疫情對行業的影響進一步顯現。“目前家政業務幾乎處於停滯狀態。”58到家公關部負責人表示,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家政企業還陷入了員工儲備和客戶需求同時下跌的窘境——根據往年規律,返鄉過年的家政服務人員一般從正月初五開始逐漸返城,客戶需求則從正月十五開始升高,今年的突發狀況使很多家政服務員無法按時返回,復工時間也要受到返城後至少14天自我隔離和各地小區物業管控的限制,何況當前客戶在心理上也不敢貿然讓陌生人上門服務。作為有一定資金和業務儲備的互聯網家政頭部企業,58到家也面臨著接下來如何控制現金流和優化員工以“保證公司活下來”的嚴峻考驗。

政策“組合拳”發力

連日來,國家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相繼發出通知,要求抓好防疫第一要務的同時多措並舉為中小企業減壓救急。

2月1日起,發改委、央行、財政部、國稅局、人社部、商務部、工信部等多部門政策密集發佈,加大金融支持、財稅減負及相關服務保障,緩解企業現金流不足問題,保障企業復產復工。

各地政策在集中減免延繳稅費、減免租金、降低貸款利率的同時各有側重,如浙江寧波對社會保險費率進行臨時性下浮,下浮標準相當於企業應繳納社會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的2個月額度;重慶生產經營出現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可申請降低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最低可降至國家規定的5%;北京鼓勵大型商務樓宇、商場、市場運營方對中小微租戶適度減免疫情期間的租金,各區對採取減免租金措施的租賃企業可給予適度財政補貼等,根據當地實際加強了措施的針對性。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已出臺的幫扶政策還未能完全覆蓋企業的需求。如多地提出承租國有企業經營性房產減免房租,對於不少租用其他經營用房的中小微企業並不適用。鼓勵私人業主為租戶減免租金在落實中又有相當的難度。當前的隔離措施導致異地員工返程困難,企業又採購不到口罩提供給復工員工。不少企業仍對生存前景憂心忡忡。

企業呼喚精準施策

不同類型、不同狀況的企業亟待更多精準支持。

2月11日,工信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幫扶力度,優化政府公共服務,服務上門、工作下沉、精準對接、因企施策,及時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指導企業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管理工作。

“一方面要戰勝瘟疫,一方面要保障經濟與人民生活,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周德文呼籲各地政府深入企業調研,瞭解企業的實際困難,積極為中小企業“過冬”出謀劃策,同時希望銀行儘量減緩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展期或緩期催收貨款,減輕相關企業的利息和費用,提供更多特定時期的信貸支持。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張銳在文章中指出,緩解中小企疫情之困需政策合力,在勞動政策上應當突出柔性,在確保工作環境安全的狀態下,允許中小企業靈活安排工時,工薪標準也應由勞資雙方協商解決;對於堅持不裁員和有新增員工的企業,可以在社保費繳納上給予一定的寬許和優待。

“疫情會使中長期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比以前更加緊迫,對企業轉型的要求也更加緊迫。疫後市場要在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下塑造新的業態,儘快走岀疫情陰影,推動生產生活業態朝智能化、線上化發展。”周德文說。

企業自救需識別商機

疫情倒逼之下,行業正積極行動,一方面設法止損自救,另一方面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和企業轉型。

為保障現金流,餐飲業開始轉向銷售食材、半成品,西貝、雲海餚、眉州東坡等品牌門店增加了外賣和菜站服務,與電商平臺積極合作,減少損失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附近居民在特殊時期的生活。

面對線下客流冷清、物流還未完全恢復暢通的現狀,各地的實體店鋪開始啟動或加快拓展社群銷售和線上銷售的腳步。在許多城市,品牌實體店和線下商鋪正努力通過微店、小程序等渠道引導顧客轉向線上購物,號召消費者雲逛街、雲上課、雲健身。

2月10日,阿里巴巴宣佈20條特殊時期扶助措施,在減免平臺商家費用、提供資金支持以外,還將設立專項基金補貼供應鏈和物流,提供靈活就業崗位。盒馬繼與雲海餚、新世紀青年飲食有限公司(青年餐廳)合作之後,進一步與多個行業開展“共享員工”,餓了麼搭建平臺幫助餐飲企業員工臨時轉崗為外賣配送員或商超便利店員工,以緩解企業成本壓力和員工就業之困。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周德文呼籲,面對危機要“行業抱團”、“強弱抱團”、“企業內部抱團”,行業協會、商會應充分發揮作用,溝通經營理念,組織行業活動,提升行業品牌,增強全行業的市場競爭力。他提倡大型強勢企業與中小弱勢企業互利合作,企業內部要同舟共濟,“老闆要向員工坦誠企業困難,爭取員工的理解支持,上下同心共克時艱。”

疫情加速了行業的洗牌和重塑。“當前短暫收入有一些影響,但也是獲取大量的潛在勞動者和客戶的一個好機會。”58到家表示,過去幾年來企業一直打造勞動者線上註冊培訓、客戶在線面試、在線簽約的交易和服務流程,疫情的衝擊加速了這一進程,“必須要用互聯網連接阿姨和客戶,不能再只依賴線下的門店。”如果能夠趁機打造好新的運營體系,有可能在疫情結束後的市場上搶佔先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劇錦文分析認為,防疫階段的居家隔離和居家辦公導致居民在生活服務方面的消費習慣發生變化,相當一部分需求由過去的出門尋找服務轉化為“自我服務”,並有可能在未來發展為一種常態化的消費模式,企業“自救”,至關重要的是從危機中識別商機,儘快調整商業模式和經營策略。

有企業期盼疫情結束後出現井噴式的“報復性消費”刺激市場,劇錦文表示,這種情況有可能出現,但此類消費能力的釋放是短期的,企業還應更多注意市場的長期傾向,及時適應變化自我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