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黄金十年,有多大的成色?真的是一文不值吗

在国民党史册上自认为最重要历史成绩就是“民国黄金十年”。对于这一段历史如何评价一直都是个争议。一方认为,这民国十年繁荣昌盛,是中国走向强大的起点;另一方认为,黄金十年名不副实,一文不值,中国落后贫穷的局面纹丝不动。

民国黄金十年,有多大的成色?真的是一文不值吗


“民国黄金十年”的说法来源于美国人。1951年9月19日美国魏德迈(Albert C. Wedemeyer)将军在国会说:“1927年至1937年之间,是许多在华很久的英美和各国侨民所公认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大幅进步的建制。”

值得肯定的是,在此期间,中华民国在政治、经济、基建、文化、教育、社会政策、边疆民族政策、外交、军事等施政各方面皆取得了一定成就,整体为近代中国较高水平。

民国黄金十年,有多大的成色?真的是一文不值吗


在当时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一片萧条的情况下,1931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业成长率平均高达9.3%,显得格外突出。1937年4月,美国大使内尔森·T·约翰逊说道:“全世界的观察家都为中国政府在农业、工业及交通等方面推行经济建设计划的活力而留下深刻印象”。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实业救国”是当时的主要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1918年到1922年中国民族工业创立企业的总资本,已超过了以前半个多世纪中国企业投资的总额。这比起清朝是一大进步,涌现了像荣氏兄弟这样一大批民族资本家。

1937年的时候全国有近4000家现代工厂、一万公里铁路、11.6万公里公路、12条民航线路,8.9万公里电话线,7.3万个邮政局,中国工农业产值达到了清朝末期、民国肇建以来的最高水平,整个国家初步构成工业产业格局。

民国黄金十年,有多大的成色?真的是一文不值吗


“黄金十年”是有进步的,但是成色严重不足,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重工业。抗日战争国军的主要枪械还是清朝的“汉阳造”。全面抗战的八年里,国民政府总共才生产了98门大炮,其中94门是从国外购买零件组装的,还有4门是试验性的高射炮。钢铁的产量更是惨,1927年,全国钢产量是3万吨,到1935年才达到5万吨。

在1905年,清朝可以制造的大炮已经是50吨级的305毫米口径巨型阿姆斯特朗大炮。

福建马尾造船厂在1880年建成了大清第一艘大型钢甲巡洋舰“平远”号,排水量2150吨,装备火炮17门。

民国的重工业确实可怜,坦克大炮军舰都造不了,连大清也比不了。

民国的最大成就是轻工业,工业品除丝织品、植物油尚可输出,火柴、卷烟、针织品尚可自给外,其余大部分都不可以自给。

民国黄金十年,有多大的成色?真的是一文不值吗


所以有人说,民国还不如大清。民国真的不如大清吗?

民国建立是中国发展的一大进步,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清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清朝统治者以为船坚炮利就可以无敌于天下,最终拿着先进的武器变成世界列强的肥肉,任人宰割,丧权辱国。

民国的重工业没有发展起来是有原因的。

清朝是中央集权,有强大的控制力,像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实力派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民国有点先天不足,袁世凯去世以后,军阀混战,各行其是。只有在北伐成功以后,国家名义上实现统一。但是,国民政府能掌控的不过是江浙等少数省市,大部分还是在军阀手里。像蒋桂战争、中原大战还是不消停。在这样的条件下,连续十年保持经济增长也是不容易的。

民国的时间太短了,一共才38年期间,而且是多灾多难内忧外患,稳定发展的时间也就是十来年。北洋政府财政破产,靠借外债度日,最著名的就是段祺瑞的西原借款。1927年国民党取代北洋政府,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才有点国家的模样。

民国黄金十年,有多大的成色?真的是一文不值吗


国民政府在外交上重新修约,关税自主权得到提高,实行统一纸币制度,有利于货币统一和国民经济发展。

1935年4月,国防设计委员会与兵工署资源司合并,改称为“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

193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提出三年工业计划,制定了庞大、完整的工业建设规划,其中包括中央钢铁厂、茶陵铁矿、江西钨铁厂、四川油矿等一大批重工业厂矿企业。如果该计划完成,中国的重工业会大有改观的。

民国的重工业也不是一无是处,也能生产一些高端产品,“航空炸弹”、“防毒面具”等,甚至也能造汽车,民生牌55型卡车。

民国黄金十年,有多大的成色?真的是一文不值吗


民国的宏伟计划往往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日本的侵略,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从清朝到民国一直在努力,因为日本的侵略被迫中断。第二个原因就是国民政府的腐败,美国人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这样评价,“政府成为有组织的‘贪污集体’”。

民国的重工业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资源委员会的经济计划及其创建国营企业的理论和实践,为50年代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计划者提供了具体的模式和基础。

民国代替大清这是历史的进步,不能因为清朝能造军舰大炮而民国却造不了,就说民国不如大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

清朝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克虏伯大炮,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却被蕞尔小国日本打得落花流水割地赔款,打出来一个“东亚病夫”。

民国黄金十年,有多大的成色?真的是一文不值吗

2

同样面对日本侵略,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国人民却绝不投降,即使大半个中国被日本占领了也不投降。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大大被激发出来了,这是民主共和的功劳。

对民国的“黄金十年”,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过度拔高,客观分析实事求是,才是科学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