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既生瑜,何生亮的事例?

于无声处34


历史上这个典故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蒋介石与李宗仁也是经典的一例。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是工于心计、独揽大权、专横霸道的独裁统治者,他先后斗败了汪精卫、冯玉祥、张学良、阎锡山等政敌和地方军阀,可以这样讲,在国民党内部谁也不是蒋介石的对手,谁也斗不过蒋介石。

李宗仁与蒋介石是面对面背对背,他偏不信邪,就要和他争个高下。李宗仁凭借桂系实力,加上白崇禧的鼎力支持,几次反蒋倒蒋,最典型的的有:1927年8月,他和白崇禧、何应钦等实力派逼迫蒋介石通电下野,并由他们三人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党务委员。1929年3月,李宗仁、白崇禧率领桂系与蒋介石之间又爆发“蒋桂战争”,结果桂系战败。1930年4月,在蒋、阎、冯中原大战中,他又加入阎、冯一方,联合对付蒋介石,又被打败。

1949年,随着辽沈、平津、淮海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摇摇于坠,在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逼迫下,蒋介石于1日21日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这一次斗争看似胜利了,但李宗仁政府只是个空壳子,党政军大权仍牢牢地掌握在蒋介石手中。李宗仁幻想通过“和谈”,阻止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他派张治中为代表团团长到北平与中共谈判,张治中临出发前,还专门到浙江奉化溪口,向蒋介石请示相关事宜。最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谈文件上签字,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占领南京。李宗仁乘专机飞往香港,后到美国。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从美国回到了北京,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可以说是叶落归根,安度晚年。


zj史海拾贝


孙膑 VS 庞涓

传说中,两人同时受业于世外高人鬼谷子,但阴险的庞涓深知师弟孙膑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所以下山之后,他时刻关注着孙膑的去向。在魏国,庞涓受到了魏王的重用,指挥着魏军横行中原,战无不胜。

但当他听说师弟孙膑下山的消息之后,就将他骗到了魏国,对他展开了一系列的迫害。被挖去膝盖骨的孙膑利用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师兄的魔爪,来到了齐国。从此师兄弟二人利用齐、魏两个大国的军队上演了一场斗智的好戏。最终庞涓在马陵道中了孙膑的埋伏,全军覆没,自杀身亡。


苏秦 VS 张仪

实际上此二人到没有直接进行过对抗,但他们的政治主张却是水火不容、针锋相对的。一个是倡导六国合纵一致抗秦,一个则是鼓吹连横与秦国结盟。在战国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两个完全相左的主张几乎决定着战国七雄的命运。

苏秦合纵六国,最终促成六国的盟约,六国全都任命他为相国,并承诺共同对付强秦,这使得秦国20多年不敢出函谷关。而当苏秦死后,张仪往来于六国,用自己的伶牙利齿瓦解了六国的联盟,为秦国取得对山东六国压倒性的军事优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诸葛亮 VS 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周瑜死时,曾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含恨而终。其实这句话应改成诸葛亮来说:“既生亮,何生懿”。在后曹操、后刘备时代的三国,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斗智是最精彩的部分。假设魏国没有司马懿,恐怕诸葛亮早就突破了祁山防线,北进中原了。而弱小的蜀国若没有诸葛丞相,可能刘禅也没机会安安稳稳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

两个人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上演像“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样的好戏!


姜子牙 VS 申公豹

《封神演义》里的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师弟,由于本领高强经常看不起师兄姜子牙这个糟老头,他的争斗心与妒嫉心尤其强烈容易误入歧途,这一点其师元始天尊早就看出来了,而姜子牙本性敦厚又肩负助师封神的天命,因此,一日元始天尊派遣子牙衔天命下昆仑山扶周灭纣,事毕,亦完成助师封神的使命。

申公豹对姜子牙手掌封神大权妒嫉不已,反而迫使自己走入邪道,丧失了修道人的智慧,最后丧心病狂挑动大批高人对付姜子牙,给武王伐纣造成巨大的困难,不但违逆师意(师意就是顺应天意)也违反了自己的诺言,终因恶贯满盈被元始天尊将他的身躯填入北海海眼而死于非命。师出同门,却各自为战,冤家对头。


姜维 VS 邓艾

三国后期,主要是三个帅才之间的混战。姜维,邓艾,钟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姜维与邓艾之间的博弈。邓艾与姜维相比智计不差,行军布阵,来去有度,颇有大将之风。然他为人臣不能尽忠,入蜀之后听信姜维之计想天南称王;为友不义,他与钟会一起入蜀,却不能相容,最终让姜维有机可乘,死于刀兵之下。所以,从这点来说,姜维是最强的。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邓艾是最强的,他大破姜维,绕道绵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和姜维的数次对决之中,从未败绩,是当之无愧的将者。姜维屡次北伐,不但未见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最后兵败是其不通兵法所致,在邓艾大军攻到之际,他不能为蜀守节,而后又不能为友尽忠,终于让邓艾等不容而死。


开心一刻影音娱乐


英雄没有对手,岂不寂寞,而历史最残忍的玩笑就是让每一个英雄都有一个匹配的对手。比如三国的曹、刘、孙,都是一流的雄主,手下有一流的武将与谋臣,偏偏都出生在同时期。

西方四大军事统帅之一汉尼拔VS非洲征服者大西庇阿

先讲一个国外的,号称四大军事统帅的汉尼拔是迦太基名将,9岁的时候就起誓要终身与罗马为敌,除了项羽之外另一个“赢了所有战斗却输了整场战争”的典型。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率领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突降意大利,长驱直入,坎尼会战重创了两位执政官率领的罗马军队,一路获胜让整个罗马为之震动,然而没有只取罗马,之后汉尼拔在意大利转战16年,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罗马重伤却不致命。

而汉尼拔的对手罗马名将大西庇阿,同样背负着为罗马一雪前耻,为老西庇阿报仇的家仇国恨突袭新迦太基城,征服西班牙,断了汉尼拔的后路。

扎马战役两位都可以成为当时最耀眼的将领进行了直接公平的较量,汉尼拔拥有最多的步兵,大西庇阿的骑兵占据优势,关键时刻罗马骑兵返回战场,汉尼拔失败,给大西庇阿填上一笔最耀眼的战绩。

两个出生就是天敌的人,两个都是极具军事才华的天才,如果没有汉尼拔,也许大西庇阿无法取得如此成就,如果没有大西庇阿,也许罗马人会被汉尼拔打败,但如果那样历史上这个时刻会缺少很多精彩。

宇文泰VS高欢

中国历史上死对头当然也有很多,比如刘邦与项羽等,但是有一些提到李世民与窦建德,勾践与夫差之类老妖觉得虽然他们也是对手,却到不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地步。

而真正典型的,老妖认为除了刘项莫过于宇文泰与高欢这两个相爱相杀的死对头。

北魏尔朱荣死后,高欢异军突起,就连关陇集团第一代首领贺拔岳都被高欢暗害,高欢控制北魏朝政,手下猛将如云谋臣似雨,让四分五裂的北魏重新归于一统指日可待,可惜关中出了一个宇文泰,高欢初见其时,爱才之心甚至想要招募到麾下,但是宇文泰岂会居人之下。

宇文泰也是一代猛人,贺拔岳被害后,接管贺拔岳的军队,立刻诛杀了侯莫陈悦,为自己的霸业打下基石。虽然此时宇文泰的实力弱于高欢,但是经过小关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之战、玉璧之战,虽然有胜有输,但是总算稳定了地盘,硬生生砍掉高欢一半基业。

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宇文泰拥护元修,两人平分北魏,两个当时最亮的明珠,并世双雄,开始了一生为敌的斗争。


妖鬼杂谈录


周瑜临终前感慨。既生瑜何生亮。中国历史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们来一一介绍一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既生瑜。又生亮的事情莫过于三国时期三位雄主。论实力论人才。如若换作别的朝代。他们都会统一天下。迎接天下盛世的到来。可惜他们乘坐时光穿梭机。缺停留在一个纬度上和空间里。结果半斤八两。谁也不服谁。群雄逐鹿中原。

曹操刘备。孙权


都是人中龙凤。世间豪杰。都渴望由自己重整河山。再造华夏。留下千古伟业。他们手下都有一批人中豪杰。刘备有五虎上将。曹操有五子良将。孙权🈶东吴十二虎臣。各个都是顶级武将。他们斗忠心赤胆。他们之间实力平衡。谁也灭不谁。只能天下三分。最后三家归晋。这段历史中国历史这样的只能算作一个小插曲。大概有近一百年额时间吧!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担当生前事。那记身后评。这是最典型的既生瑜何生亮。

此外还有楚霸王项羽和汉高

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和陈友谅等等。就不一一细说了。



约定9521


既生瑜何生亮

当两个实力相近的对手出现时,总有一方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惺惺相惜的敌对关系,生死冤家。

类似于这样的组合,历史上有很多的,我就列举几个。

姜子牙和申公豹

这一对师兄弟可谓是非常经典的冤家对头。

申公豹和姜子牙都是跟着元始天尊学艺的,但是申公豹一直不服他的师兄姜子牙,觉得自己资质更好,哪方面都不比姜子牙差。

总觉得师尊原始天尊太偏袒姜子牙了,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封神之战中,姜子牙选择辅佐西岐,申公豹为了证明自己,选择了朝歌,处处与之作对。可以说是姜子牙一生的宿敌。

两人在封神之战中,打得你来我往,一直持续到一方的死亡才截止。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可谓是人尽皆知。

吴越两国因为相邻,彼此讨伐,都想吞并对方壮大自己。勾践打败了吴国,吴国君王战败而死,吴王夫差又打败了勾践。

勾践被困在会稽决定投降。之后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他等了整整20年终于找到了报复的机会,最后他率领大军一举灭了吴王夫差,最后夫差自尽身亡。

刘邦和项羽

刘邦和项羽这对生死冤家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们曾经是好兄弟,但是为了争夺天下而反目成仇。

刘邦老谋深算,项羽骁勇善战。一个出身市井,一个出身豪门贵族。

各自代表自己的阶层进行着斗争,刘邦打仗基本没赢过,但刘邦韧性极强,毕竟主角光环。历经八年一战消灭了项羽,成就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


夕阳下的小罗罗


既生瑜何生亮,我想没有比高欢和宇文泰这对生死更适合这个词语的了。

这两人,先是把北魏分割成东魏和西魏,进而又演化出了北齐和北周两个政权。两人之间数次攻伐,互有胜负,可谓一时之瑜亮。两人的后代,一方有兰陵王高长恭这样的绝世战神,一方有北周武帝宇文邕这样的一代英主,亦是旗鼓相当。

其他关于两个人是如何发家致富,如何分割北魏政权的在此就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自行搜索一下。简单给大家介绍几次两人之间经典的攻伐吧。

渭曲之战,高欢率20万人进攻宇文泰,当时宇文泰手中不过1万人,结果宇文泰胜;沙苑之捷,高欢卷土重来,率10万人攻宇文泰7000人,结果宇文泰胜;高欢两次进攻均受挫,这回轮到宇文泰进攻了,邙山之战,宇文泰率30万大军进攻高欢,高欢以10万人迎击,结果高欢胜。

这哥俩也真是有意思,你打我,我打你,谁兵少谁赢。通过这三次战争,也基本奠定了北齐北周并立的局面。

不过总体来说,宇文泰还是要略占上风。后来建立的大隋的杨坚和建立大唐的李渊,俱是出自宇文泰集团,这也是拜宇文泰创建的府兵制所赐。


楚邑散人001


我认为最贴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侵朝联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陶陶雪雪


战国时期的孙膑和庞涓,他们都是战国初期有名的兵家。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与庞涓同为鬼谷子的徒弟,两人在学艺期间关系不错,是老铁,但论带兵打仗的能力,孙膑还是强于庞涓。出道的初期,庞涓的仕途较孙膑为之顺利,在魏国当上了军师,深得魏王的信任。孙膑于是去投靠庞涓,庞涓表面上欢迎,但实际上十分忌惮孙宾的才华,害怕魏王日后会重用孙膑而弃用他,于是他便设计陷害孙膑,使得孙膑双腿残废,孙膑识破庞涓的奸计后,忍辱负重。后孙膑被齐国使者所救,当上了齐国的军师,后用减灶计引庞涓上当,在马陵道乱箭射死庞涓,成功复仇。




一位唏嘘的科比球迷


既生瑜何生亮,很明显这里面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周瑜,一个是诸葛亮,两个人是不同的阵营的,所以才会有人猜测,这句话,实则是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之意,而其实有了后半句,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被误解了千年。

不用说周瑜的本领是很高的,作为东吴的大都督,其实才是真正的兵马统帅,不用说,比起一般的谋士,周瑜真的是一人之下的角色了。然而说到周瑜和东吴之间的渊源,还要从孙权的哥哥说起,当时孙坚的家眷都在周瑜家里居住,为了让孙坚可以更好的打仗,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孙策才会和周瑜相识。

两个人成了最好的朋友,在孙坚死后,周瑜也受到了重用,两个人还是连襟,分别娶了二乔,算是冥冥中的缘分吧。可惜天妒英才,年仅26岁的孙策,就这样英年早逝了,留下了幼弟,把江山托付给了弟弟和周瑜,因此,孙权出现了,在周瑜的辅佐下也很快的成长起来。

而这个周瑜也是把孙权当做孙策一般,很是忠心,不仅如此,在这个时候曹操发动了战争,虎视眈眈,周瑜在这里遇到了这一生都很钦佩的对象,他就是舌战群儒的诸葛亮。见到诸葛亮的那刻起,他就被吸引住了,他从来没有见过有这么远大学识的人,所以他很坚决的邀请诸葛亮来东吴,为了这样,他宁愿让出自己的官职,也想让诸葛亮来。

可惜诸葛亮并没有同意,那既然做不成朋友,就只能敌对,他之所以会邀请,也从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诸葛亮是周瑜很看中的人。在赤壁之战之后不久,刘备就和孙权交恶了,不用说周瑜就没有机会和诸葛亮共事,但是他却在心里一直都很爱慕诸葛的才华。到了后来周瑜本人也是在西征的路上染了疾病,最后没有治好就死掉了。

谁知,这个周瑜在临死之前,想到的依旧是诸葛亮,所以才留下了一句遗言:既生瑜何生亮,君未归孤何安。第二句的意思就是,你没有来,我怎么能安心走呢?其实他到死还是很希望诸葛亮可以来孙权这里,到东吴效力的。

在诸葛亮知道了周瑜去世之后,听到了这样的话语,还是很伤心,后来还亲自去祭奠周瑜,对周瑜的死也是很遗憾,不然两个人肯定就有得一拼了。看了这些是不是明白了之前都是误传的!







历史名人物


比起演义 师出同门的孙膑与庞涓的故事更具代表。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后来出仕魏国,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但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后来孙膑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的魏军,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