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掛載反艦導彈公開亮相,中國空軍“陸海通吃”新成就達成

近日,在一篇關於空軍航空兵杜鳳瑞大隊的新聞報道中,掛載YJ-83K空射反艦導彈的殲-16戰鬥機首次公開曝光,在新聞畫面中,一架編號65211的殲-16戰鬥機,在左右翼下中部掛架上各掛載了一枚YJ-83K反艦導彈,這是殲-16戰鬥機首次展示其對海作戰能力。

殲-16掛載反艦導彈公開亮相,中國空軍“陸海通吃”新成就達成


這則新聞裡的兩個主角:殲-16戰鬥機和YJ-83K反艦導彈,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公開裝備。殲-16多用途戰鬥機是中國在殲-11型戰鬥機的基礎上改進研發的具有部分四代機特徵的新型作戰飛機,一般被認為是3.5代戰鬥機。該機在設計上借鑑了俄羅斯蘇-30MKK的設計理念,將殲-11這種以空優作戰任務為主的殲擊機,演變成一種集空優和對地攻擊為一體的雙重任務戰鬥機。該機採用雙座設計,安裝有先進主動相控陣雷達,座艙採用單塊大型液晶全綵顯示器,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該機既擁有強大空戰能力,可以配合殲-20殲擊機執行空戰,也可以對地面目標進行精準打擊。憑藉其大載彈量,大航程和先進電子系統,殲-16戰鬥機和更先進且昂貴的殲-20戰鬥機,以及輕型的殲-10C戰鬥機一起被稱為中國空軍未來作戰的主力“三劍客”。

殲-16掛載反艦導彈公開亮相,中國空軍“陸海通吃”新成就達成


殲-16掛載反艦導彈公開亮相,中國空軍“陸海通吃”新成就達成


YJ-83K學名“鷹擊-83K”機載空射反艦導彈,是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研發的一款輕型反艦導彈,是鷹擊-83艦對艦導彈的機載型號。YJ-83K在21世紀初隨著殲轟-7“飛豹”02批殲擊轟炸機一起加入現役,殲轟-7A在服役以後也一直將其作為主要反艦武器使用。其艦艦型在海軍現有大部分主力艦艇上都有裝備,一般驅逐艦裝備16枚,護衛艦裝備8枚,輕型護衛艦裝備4枚。鷹擊-83系列導彈是現階段中國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反艦導彈型號。

殲-16掛載反艦導彈公開亮相,中國空軍“陸海通吃”新成就達成


這兩種武器的結合,看似平常,在筆者眼裡卻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為什麼呢?聽筆者慢慢道來。

在以前,解放軍空軍航空兵部隊和海軍航空兵部隊的任務劃分是非常明確的。空軍主要負責對地面目標的打擊任務,海軍航空兵主要負責反艦攻擊任務。執行不同的任務需要使用不同的武器,所以空軍裝備以空地導彈、制導炸彈、反輻射導彈為主,而海軍航空兵則以裝備反艦導彈為主。現在很難說清當時為什麼會存在這麼個現象,其中包括訓練、經費、以及長期慣性思維等好多原因。

殲-16掛載反艦導彈公開亮相,中國空軍“陸海通吃”新成就達成


空海兩軍開始互相涉及對方的領域,大約在中國決定劃立東海航空識別區前夕。為了增強東海方向的空中反艦作戰能力,原空軍航空兵28師裝備的殲轟-7A“飛豹”戰機開始在全空軍首先裝備YJ-83K反艦導彈。殲轟-7A戰機是一款海空軍通用的戰鬥轟炸機,2004年開始同步裝備空海軍部隊使用。該機可以掛載國內全部型號的輕型戰術對地武器,但空海軍為該機配備的武器卻不相同。當時海軍只裝備了YJ-83K,而空軍只裝備了KD88系列空地導彈,YJ91反輻射導彈和500攻擊激光制導炸彈。在那以前,空軍從來沒有采購過YJ-83K反艦導彈,也沒有進行過相關的使用訓練。所以空28師當時配備的第一批YJ-83K導彈是從海軍航空兵“借”來的,其使用訓練也由海航派員負責培訓。空軍部隊對YJ-83K導彈的掌握速度很快,沒多久就形成了實際戰鬥力,甚至還在海空軍同時參加的對艦攻擊實彈比武中擊敗了使用同款導彈的海軍航空兵部隊。傳聞在宣佈劃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前夜,曾有大批飛豹戰機掛載YJ-83K實彈戰備待命,有力震懾了外軍機艦的騷擾。

殲-16掛載反艦導彈公開亮相,中國空軍“陸海通吃”新成就達成


從那次以後,空軍航空兵裝備飛豹的部隊全部都開始使用YJ-83K反艦導彈,海軍航空兵部隊的飛豹則配齊了空軍裝備的那些武器,本來雙方使用的飛機就是完全一樣的,原先的做法造成飛機一半性能的浪費。從此以後,海空軍在對面攻擊方面的裝備和訓練完全同步一致,兩家裝備的飛豹都能將裝備性能完全發揮出來。

不過殲-16和殲轟-7不同。殲轟-7在研發最困難面臨下馬的時候,是海軍將其作為反艦導彈攻擊機堅持研發,才最終獲得了成功。所以殲轟-7從一開始就是具備反艦導彈使用能力的,後期改型的時候增加了大量使用精確對地攻擊武器的能力,才讓空軍得以接受裝備,該機是一個由海轉陸的過程。殲-16是從空優戰鬥機發展而來,在原先空戰的基礎上增加對地攻擊能力,那麼是否需要同時增加反艦能力,就要看使用者的需求了。畢竟反艦導彈使用的場合比對地攻擊武器要少的多,是否值得為增加反艦能力而花費額外的費用,就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與飛豹主要裝備原強擊機部隊不同,殲-16裝備的都是殲擊機部隊,原先使用的不是殲-11就是殲-8,最差的也是殲7,長期的訓練都是都是空戰訓練為主,對地攻擊都是使用無制導的炸彈和火箭。比如這次新聞中的杜鳳瑞大隊,以前一直使用的是殲-11戰鬥機,其飛行員更熟悉對空作戰而不是對地攻擊。在換裝雙重任務戰鬥機以後,才將現代超視距空地攻擊訓練放到重要的地位。

殲-16掛載反艦導彈公開亮相,中國空軍“陸海通吃”新成就達成


這次杜鳳瑞大隊曝光使用反艦導彈,說明中國空軍戰鬥機部隊的作戰思想,已經從以前分工合作,各管一塊,轉變成全方位全領域的作戰使用,比之前的空地一體更進一步。不僅空戰對地都要精通,還要使用現有裝備進行以前海軍航空兵負責的反艦導彈任務。中國空軍正在推進打造 “全能”型作戰部隊,這樣的部隊不僅可以奪取空中優勢,也可以執行對地攻擊,還能執行反艦任務,可以將裝備的性能全面發揮出來,在未來戰場上形成全方面的打擊能力。

最後,問題來了!殲-16掛載反艦導彈說明空軍航空兵已經形成陸海通吃的全面作戰能力。那麼在擁有了航母、兩棲攻擊艦等海上航空使用平臺,以及艦載戰鬥機部隊以後,中國海軍航空兵陸基戰鬥機部隊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