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鼠灭亡的大明?从《大明劫》的瘟疫,聊聊大明的必亡之路

每个朝代的末期,都会出现些共同现象,例如连年大旱、洪水频发、蝗虫四起、瘟疫横行……明朝占全了,还额外多了个陨石撞地球(王恭厂大爆炸)。总而言之,四个字民不聊生。老百姓活不下去,就面临两个选择,要么饿死,要么造反。明朝末年,以闯王李自成为主的农民起义军数以百万计。人数虽然吓人,但战斗力并不强,遇到正规军一触即散。按理说,起义军想要灭掉大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是这时天命送给他们一件灭明的武器,它的名字叫——老鼠。

被老鼠灭亡的大明?从《大明劫》的瘟疫,聊聊大明的必亡之路

电影《大明劫》


电影《大明劫》中,基本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崇祯十五年,华北地区瘟疫四起,闯王李自成率兵百万攻打开封,开封不守则京城不守。内忧外患下,孙传庭临危受命,成为大明的最后一丝希望与屏障。然而,此时军中瘟疫蔓延,人心涣散,最后孙传庭报憾而终。

被老鼠灭亡的大明?从《大明劫》的瘟疫,聊聊大明的必亡之路

王恭厂大爆炸

击败孙传庭后,同年闯王长驱直入北京,大明灭亡。

明朝的灭亡有许多因素,最直观的便是明末的那场"华北大鼠疫"。明朝国祚276年里,恰好处于小冰河期,显得格外多灾多难。据明史学者统计的数据:"明朝平均每年水灾6.77次,地震5.38次,旱灾3.42次,雹灾1.61次,蝗灾1.17次,风沙灾害0.99次,霜雪灾害0.32次。"天灾必定导致人祸,而"华北大鼠疫"偏偏又是一把锐利的尖刀,狠狠插了大明最后一刀。

当时的鼠疫到底泛滥成什么样子?以北京为例,每日死亡人数过万,直接导致五分之一的人口因病去世,史料记载"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材、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时,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力,京师虽号称有十万驻军,但鼠疫过后,仅余五万,并且精神涣散,毫无斗志。

被老鼠灭亡的大明?从《大明劫》的瘟疫,聊聊大明的必亡之路

流民

大明末期虽然天灾不断,但军队实力并不弱,虽然与满清骑兵相比处于下风,但对农民起义军却仍有绝对优势。如果没有那场鼠疫,李自成不会轻易拿下北京,李自成拿不下北京,吴三桂就不会投清,吴三桂不投清,清军便无法入关,清军无法入关,便对大明无法构成实质威胁,大明最起码可以保全大半壁江山。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没有这场鼠疫的话大明真的不会亡吗?

不,并不是。鼠疫只是最后一根稻草,大明早已在必亡之路上作死裸奔,根本停不下来。就算没有鼠疫,也会有旱灾、蝗灾、水灾……如果没有自然灾害,或许可缓得几年时间,但朝廷内部的腐坏以及整个政治体系的坍塌,才是大明灭亡的根本所在。

讨论明朝的灭亡,足以写篇二十万字的论文,篇幅有限,便以《大明劫》的电影为例,看看孙传庭为了挽救败局都做了哪些努力。

1, 诛杀贺人龙

先来说说贺人龙是何许人也。贺人龙,又叫"贺疯子"。一句话形容就是,一个打仗不要命的疯子。他早年是洪承畴的部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一路升迁至总兵。职位越做越大,朝廷的忌讳也随之越来越大。

被老鼠灭亡的大明?从《大明劫》的瘟疫,聊聊大明的必亡之路

贺人龙

贺人龙的军队号称"贺家军",从名字上便看得出只对贺人龙一人效忠。此军队,战斗力很强,但破坏力更强,出了名的军纪涣散,所到之处必定要烧杀抢掠一番,不像是职业军队,倒像是职业劫匪。对农民起义军补充兵源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军纪不严名是孙传庭要杀他的主要原因吗?并不是。当时的明军大体都是一丘之貉,抢劫百姓的事,谁都没少做。明朝末期,军饷已经开不出来了,军队需要自负盈亏,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如果不抢劫,就没办法开资,军队开不出军饷,就打不过起义军,只有死路一条。如果抢劫,就丢了民心,百姓源源不断加入起义军,最后还是死路一条。

当时大多数军队选择后者,既然都要死,那就吃饱饭再死。

孙传庭杀贺人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不听话。崇祯十三年,贺人龙随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围剿张献忠,在玛瑙山与左良玉击败义军。总督杨嗣昌事前曾许他功成后为平贼将军,但后来却将此衔授于左良玉。贺人龙大为不满,此后便属管不属调,避免与义军作战,自保实力。致使总督傅宗龙于崇祯十四年战死新蔡,总督汪乔年于崇祯十五年被李自成斩于襄城。

抢劫,我忍了,亏空军饷,我认了,可要是拿了钱还不听话,那就没办法,只能杀了。

崇祯十五年,孙传庭借邀请议事之名,诛杀贺人龙。

其实贺人龙只是一个缩影,大明末期,已经产生了太多听调不听宣的"军阀",拥兵自重,实与流寇无异,贺人龙如此,被袁崇焕所杀的毛文龙也是如此。不过是为了在乱世之中,混一杯羹罢了。

就算没有鼠疫,能指望"贺人龙们"拯救大明吗?


2, 检阅军队、查军粮

孙传庭被崇祯从监狱放出,重新启用时,被问到需要多少军队可平叛。孙传庭报了个数字,五千。

要平战乱,五千精兵再加上当地驻军足矣。这句话是在吹牛吗?不,并不是,至少当时他真是那么以为的。

作为一个常年与起义军作战的统帅,孙传庭深知起义军的弱点。起义军不过是仗着人多,但大多数都是未经训练的农民,装备也无法与正规军相比,战斗意志更是薄弱,只要战事稍有不利,便会丢盔弃甲,溃散而逃。

作为曾把李自成打到仅余十八骑的孙传庭,对此很有信心,正因为了解他们,才敢说五千精兵足矣。

但是到任之后,实质看过军队后,孙传庭的心就凉了一大截。

这哪是精兵该有的素质啊?火铳生锈不堪用,火炮哑弹射不出。这哪是军演,明明就是马戏团里的烟花表演!

这些装备是军队的保养不利吗?不,是因为发下来的就是这样。

被老鼠灭亡的大明?从《大明劫》的瘟疫,聊聊大明的必亡之路

明军

"兵员弹药无法补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既然装备不行,那就先查军粮。这一查更是可怕,满满的粮仓,竟然装的都是沙子。

军粮哪去了?自然是一层层的克扣,落入了中间无数官员的口袋中。大家都很开心,一个个吃得肚鼓腰圆,唯独底层士兵不开心,因为没得吃了。

这时孙传庭终于认清这是怎样的烂摊子了。要装备没装备,要粮食没粮食,说好的精兵呢?这仗该怎么打?难道要寄希望于李自成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自己退兵吗?白日做梦。

而此时的崇祯已经急不可耐,连下圣旨,催促孙传庭出兵讨贼。

没办法,孙传庭为了尽人事,做了第三件事。


3, 联合乡绅凑军饷——打土豪,分田地

自古以来,中国的封建社会便有一条潜规则,叫皇权不下乡。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朝廷下派的官员,最多可以管到乡这个行政机构。而再下层的事情谁来管呢?答,乡绅。

这些乡绅一般是地主和退休官员组成,要地位有地位,要声望有声望。一般来说,知县以上的官员,都是从外面调来的,对本地事务并不熟悉,所以许多事情都要仰仗乡绅,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而乡绅们也都乐于与本地父母官打好关系,一般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很多官员不方便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情,就交由他们来处理,大家各自安好,互相成全。

所以孙传庭遇到困难后,第一反应便是去找乡绅帮忙。

被老鼠灭亡的大明?从《大明劫》的瘟疫,聊聊大明的必亡之路

各地乡绅

乡绅们也很给面子,请客吃饭,准备礼物,面子上一点不差。可当孙传庭提出要乡绅捐赠10万两白银充当军饷时,便开始默不作声。

给上面送钱可以,再多都有的商量,因为有利可图。给下面送钱当军饷?做梦,那就是拿钱打水漂,想都别想!

孙传庭见要不到钱,就想起了明朝的屯兵制度。大明王朝建立初期,制定了一个屯兵制度,就是给每个士兵若干田地,不打仗的时候,士兵就是农民,自己种地,自给自足,打仗时放下锄头便是军人,可以上阵杀敌。

但这个政策随着年代的变迁,早就名存实亡,本该属于士兵们的田地,纷纷变成乡绅们的私产。想要乡绅把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吐出来,那就是断人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你要我钱,就是要我的命,那我就跟你同归于尽。

前面我们也说过,皇权不下乡。一个外来的官员,是要看本地乡绅脸色过日子的,何况那些田地就算要回来,也落不到知县大人手里面,那何苦费力不讨好呢?

这是大明近300年的规则,靠着孙传庭一个人,该怎么改正呢?

改正不了,那就抢吧,用贺人龙对待百姓的方式,对待这群乡绅,家产全部充公。费尽心血,终于凑够了军饷。但是这就可以与李自成决战了吗?

不,别忘了,还有鼠疫。


4, 解决鼠疫

鼠疫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要从嘉靖年间开始说起。

嘉靖时期,蒙古与中原的战争频发,边境百姓不堪战乱,大批迁入草原避难。而华夏民族本是农耕民族,到了草原后,将草原开发成耕地,严重破坏了牧场本身的生态结构,压缩了草原属于老鼠的生存空间,并大大的增加了人接触老鼠的机会。老鼠身上的鼠疫杆菌通过跳蚤,将病毒传染给当地居民。

然而,这只是鼠疫变质的第一步。

前文我们说过,明朝末期遇到小冰河时期,灾难频发,天气异常寒冷,全国进入一个少雨的时代。

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里,连年大旱,就注定了连年饥荒。百姓无饭可吃,便将主意打到了老鼠身上,先是偷吃老鼠藏在洞里的食物,之后更是开始吃死在路边的老鼠。

这就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鼠疫以光速传播,从陕西到河南、再到山东,最后传到河北。整个华北地区成了人间炼狱。

被老鼠灭亡的大明?从《大明劫》的瘟疫,聊聊大明的必亡之路

隔离鼠疫患者

孙传庭的军队中,鼠疫开始蔓延,医生吴又可被临危受命,希望能用医术来拯救危如累卵的大明,不过一切都是徒劳。在吴又可的努力下,病人们被隔离,鼠疫得到控制,眼看着希望就在眼前。可这时战事已经越来越紧急,朝廷也越催越急促,孙传庭已经没有时间了,他选择了最有效也是最残忍的方法,把病患都杀了。

对此他的解释是:"那些染病的士兵,如果我带着他们,非但打不了仗,还有可能传染整个军队,如果留在这里则有后顾之忧,那些闯贼一直在旁边窥伺我们的一举一动,倘若后方爆发瘟疫,出师必败。"

他做错了吗?以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他们只是生错了时代。


结尾

终于,钱够了,病消了,后顾之忧全部解决了,孙传庭用自己的方式做了全部能做的事,最终却仍然败了。同年,闯王攻进北京,大明灭亡。

军阀也好,瘟疫也好,不过是大明末年的一个缩影而已,历史要残酷得多。

大明灭亡的根本,在《大明劫》最开始,吴又可与师父为军中士兵诊病时出现分歧时,就已经说出来。师父认为军中之病是伤寒,吴又可诊断是瘟疫。最终,在师父的坚持下,用治伤寒的法子治瘟疫,导致瘟疫越发严重,师父也死于军中。

大明的病症一开始就被误判,以为民心的离散、外族的入侵,不过是场小小的伤寒,没有人在意,权贵们依旧歌舞升平,相信伤寒总会过去。等到有人发现,大明的病症不是伤寒,而是瘟疫时,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即便每日用人参吊命,也逃不了灭亡的命运。

所以,大明真的是亡于老鼠吗?非也,大明之亡,是亡于离散的民心、腐朽的朝堂,只是老鼠送走了大明的最后一程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