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大明王朝灭亡的另一种解释

以前我们看到“瘟疫”两个字,不管是历史书上还是影视作品中都是一带而过,总觉得那都是古代的事情,离我们现在这样的文明社会很远,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现在,当我们身处疫情中,才能深切理解“瘟疫”这个两个字的全部含义。

因为疫情在家里无事可做,又看了一遍《大明劫》这部电影,感触颇深。


《大明劫》——大明王朝灭亡的另一种解释

大明王朝气数已尽

崇祯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他鸡鸣而起,夜分不寐,穿的衣服都带补丁,为了保持皇帝的威严,坐在龙椅上都要想办法遮住补丁,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作为皇帝,怎一个惨字了得。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勤政的皇帝,明朝还是灭亡了。


《大明劫》——大明王朝灭亡的另一种解释

崇祯不可谓不努力,但是依然挡不住明朝灭亡的大势所趋

临死前,崇祯留下了非常著名的 一句话,“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翻译成白话就是:诸臣皆可杀。

崇祯的这句话道破了明朝灭亡的原因,当然首因是以为内身边大臣误导,但是明朝末年的瘟疫或许是压死大明王朝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崇祯十三年,最早出现鼠疫的是山西,之后,这场瘟疫一路传播到了京城。


《大明劫》——大明王朝灭亡的另一种解释

千里无鸡鸣,万里无人烟

在当时的社会和医疗条件下,这场鼠疫的致死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京城每天死人上万,以至于城门口都被运出去的棺材和尸体堵塞,街道上连玩耍的小孩子都没有了。李自成打下京城,只用了两天(大量将士染上鼠疫,战斗力不行)。占领这所“死城”后,李自成的军队里也有人染上鼠疫,42天后李自成率军队弃城离开。再之后,李自成与清军打战,溃不成军。

当时也出现了国士无双的名医---吴又可。


《大明劫》——大明王朝灭亡的另一种解释

剧中冯远征饰演的名医吴又可

经过他的研究,发现瘟疫病毒并非是入侵肌肤而感,而是通过口鼻呼吸传染,因此他根据不同程度的病情进行隔离治疗,对症下药。但是面对瘟疫,任何人都会忐忑,也会害怕死亡,吴又可希望去更多的救治病患,但是明朝已经容不下他了。。。。


《大明劫》——大明王朝灭亡的另一种解释

知道切断传播途径,在当时是不得了的医学发现

1642年底吴又可写出传世之作《瘟疫论》,1644年明灭亡。

明末大鼠疫的发生,直接造成了明朝华北和江南人口锐减,税银和粮食收入锐减,军队非战斗损失巨大,人民体质虚弱,让仅有10万披甲的满清就征服了中国关内地区。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镜,可知兴衰。

结合当下全国抗击疫情的大环境,不由得让我想起一首诗:


《大明劫》——大明王朝灭亡的另一种解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