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一线」“累瘫”的最美逆行者……

活跃在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第一线

她们巾帼不让须眉

本报记者 刘 旸 通讯员 刘战伟

6位女性、3台电脑、3个工作小组,每天从清晨忙碌到深夜;核对每一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活动轨迹,评估每一份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系统分析、查漏补缺、细致统计、准确上报……这,就是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控制组,每天真实的工作状态。

“2月16日起,我们抽调全中心骨干力量成立这一小组,对全市每日上报的确诊、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报告,进行再次评估、分析、打分后,上报至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说,每天的郑州市疫情发布,每一个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找出,都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该质量控制组组长、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李肖红说。

「防控一线」“累瘫”的最美逆行者……

「防控一线」“累瘫”的最美逆行者……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控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三大原则。在还没有特效药和针对性疫苗的情况下,尽快找到传染病患者和其密切接触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隔离措施,则是防止疾病传播、扩散最重要的手段。

然而,患者在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作为一个自然人,其生活轨迹零乱而多变、社会交集纷杂且突发,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生活片段,根据蛛丝马迹精准查找传染的源头和关联,需要福尔摩斯般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奋战在第一线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就是这样的“侦探”。

「防控一线」“累瘫”的最美逆行者……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在市内各个定点医院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面对面接触患者或是疑似患者;后来我开始进行疫情数字的审核上报工作;再后来我就被抽调到质量控制组专门负责复核各个县、区上报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控制组成员、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科员范张洁说,疫情发生以来,她和质量控制组同事们一直围绕着流行病学调查变换着不同的工作角色,但是“寻找到每一位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工作重点始终没有变。

「防控一线」“累瘫”的最美逆行者……

在质量控制组成立后,6位组员通常一天需要复核几十份疑似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干到凌晨、没有休息日是她们的工作常态。“2月17日那天,我们一共复核了84份报告,工作到了18日的凌晨4时,大家都没有懈怠。”质量控制组成员、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业务与应急办公室副主任贾伟华说,女性在体能上可能比不上男同事,但是做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工作,女性的细致和耐心往往对工作更有帮助。

就是这样,质量控制组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第一线,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中的年轻党员阙菡雅放弃婚假毅然投入疫情防控工作,老党员宋彩娟顾不上家中正要小升初的女儿。在家里,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儿女。可在防控一线,她们都成了同事们眼中的“女汉子”。

我们申请延期

直到抗“疫”胜利

本报记者 王婷 通讯员 杜亚军

“我们在发热门诊工作已近1个月,有经验。我们请求继续坚守一线,做好抗击疫情的排头兵!”2月18日,本是郑州市妇幼保健院6名护理人员离开发热门诊轮休的日子,然而,她们又一次写下请战书,申请延期。

「防控一线」“累瘫”的最美逆行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发热门诊主任马占敏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好每位发热患者的排查和诊治。护理部吴柳、儿童康复科余小佳、新生儿一区李京京、儿科病区徐成丽等主动请缨,成为首批进驻发热门诊的护理人员。

「防控一线」“累瘫”的最美逆行者……

每天,她们认真询问发热患者健康情况和流行病学史,做好导诊分诊、为每一位患者采集血标本;对所有诊室定时进行通风换气、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为患儿及家长提供健康安全的就诊环境和优质服务。严格登记患者信息做好疫情数据上报,做好防护物资的申报、整理、发放、登记等。

每次值班,她们都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口罩和手套,连续工作8小时,当脱下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脸上出现深深的勒痕、压痕。有时一夜忙碌下来,看见刺眼的阳光都会觉得天旋地转。

「防控一线」“累瘫”的最美逆行者……

徐成丽是个工作15年的“老护士”,平时工作非常认真,对待小患儿亲切细心。“对于疫情,我也有过恐惧,但是从来没想过退缩,发热门诊筹建初期,马主任忙得不可开交,看着都心疼,我想多帮她分担一点!”徐成丽坚定地说。

吴柳的爱人在外地工作,公婆要照顾家里年迈的老人,快3岁的儿子一直由吴柳自己照顾。得知医院要成立发热门诊,吴柳便主动请缨,吴柳的妈妈主动承担起照顾孩子的任务,并对她说:“你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一名护士,这个时候你不往前冲谁冲啊!”

“当当当……”每天晚上,李娟的手机都会准时响起,屏幕那头是她的父亲。在得知女儿在发热门诊上班后,他每天晚上都要和女儿视频一下,一遍遍地叮嘱她做好防护。

“媳妇儿,你去吧,好好工作,孩子们有我呢,放心吧。”当余小佳把自己去发热门诊的想法告诉爱人时,爱人表示全力支持。

王俊伟是发热门诊唯一的男护士,负责每日数据的统计和上报工作。来发热门诊之前他就是手术室里的“开心果”,总是挑重活、脏活干。在医院建立120急救站时,他还主动报名担架员志愿者。是个热心十足的小伙子。

“累瘫”的最美逆行者

记者 王正勋 侯林峰 通讯员 闵 捷


连日来,一张穿着厚厚隔离服,护目镜上满是雾气,整个人累瘫到椅子上的照片感动着无数人,这张照片就是焦作市医疗队支援武汉的队员郭亚茹。

「防控一线」“累瘫”的最美逆行者……

郭亚茹来自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位90后女护师。2月2日,焦作市组织14名医疗队员奔赴武汉支援,郭亚茹就是其中一位。不同的是,郭亚茹此次“出征”几乎算是脱下婚纱换戎装,这位结婚没多久,本来准备度蜜月的姑娘,在看到疫情消息后,第一时间取消了蜜月计划,并写下了请战书:“从生活角度分析,我刚结婚,还没有孩子,家里无后顾之忧;从专业角度分析,咱们科室大都是新来的医护人员,经验相对不足,我在北京宣武医院接受过重症监护培训,已有4年重症护理工作经验,且有较强的安全保护意识……所以,我是最合适到战‘疫’第一线的人选。”出发当天,新婚丈夫和郭亚茹深深拥抱在一起。

「防控一线」“累瘫”的最美逆行者……

刚到武汉,这位90后姑娘郭亚茹满怀激情,向党组织和国家告白,“明天即将打响第一场阻击战。此刻,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写下入党申请书,请党组织在防控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考验我,我将不负所托,尽我所能,冲锋在前,不计报酬,不计生死,以实际行动向身边的共产党员学习,圆满完成支援任务。”驻地没有纸张,她就在医疗流程小册子的空白处写下了这份特别而又真诚的入党申请书,短短几百字,但“尽我所能,冲锋在前,不计报酬,不计生死”的奉献精神彰显了她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不透气的防护服使我汗流浃背,护目镜更是雾气腾腾,所有的一切操作都比平时困难了许多倍。”2月6日,郭亚茹写下了自己的首战感受。就这样,慢慢地,郭亚茹和同事熟悉了这里的生活环境,这里的工作节奏,这里患者说的武汉话。

对于自己“火”了,郭亚茹没有什么感觉,倒是患者的变化让她很高兴。“来到武汉半个多月,最开心的事是昨天意外发现病房里一位重症阿姨的心电监护撤了,心里顿时惊喜万分!从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她就在用心电监护,吸着高流量氧气,心情还有些焦虑。”2月18日,郭亚茹在日记中写到,“今天她的病情开始好转,真的为她感到欣慰”。

项城全面开通“心理热线”

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本报记者 侯少飞 通讯员 马震宇

为了让项城市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间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避免恐慌心理,日前,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该院康复科心理咨询师第一时间开通了公益心理支持热线电话、建立“心理热线”支持群、社区居民疫情心理咨询群,坚持每天1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保证给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通过微信群为广大居民发送疫情医学、心理防护知识,正确引导人们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居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与此同时,该院心理咨询师还积极主动参与到项城市融媒体中心开办的“疫情时期心理课堂”访谈直播节目,心理咨询师们围绕正常的应激反映心理、避免信息过载、做好心理防护等课题进行民众心理疏导,引导群众接纳自己的情绪,把注意力放到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

自项城市心理咨询热线、微信、电视访谈节目开播以来,倍受广大市民的欢迎,从而帮助更多的人群认识、稳定不良情绪,用正确的信念引导人们积极面对疫情,树立疫情防控的必胜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