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真的很“慫”?你可以說它弱,但是大多數時候,它真的不算慫

宋朝給我們當代人的感覺,一般有兩條:第一,很繁榮;第二,很弱。當然,這兩條可能都是事實,但在我看來,

宋朝雖"弱",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夢想";宋朝雖"弱",但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戰鬥。

宋朝真的很“慫”?你可以說它弱,但是大多數時候,它真的不算慫

宋畫中的宋朝是儒雅的

宋朝的國運和仇恨,其實都和燕雲十六州聯繫在一起。就像隋唐兩朝都想拼命地對高句麗進行滅國政策一樣,整個宋朝,始終對奪回燕雲十六州戀戀不忘。

燕雲是漢人的北方屏障,沒有燕雲的統治權,北方少數民族就能一馬平川,直接衝進中原。作為大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每每想起燕雲就充滿無奈,一臉憂傷。他曾經在內府庫設置"封樁庫",從每年的財政收入中劃出一部分盈餘儲存起來。

他的想法是,等存滿五百萬緡,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存滿五百萬塊錢時,就向契丹把燕雲十六州給贖買回來。如果契丹不同意,那就將這些錢作為戰爭經費,用來收復北方的領土。

宋朝真的很“慫”?你可以說它弱,但是大多數時候,它真的不算慫

趙匡胤

可惜的是,太祖還沒有等到實現這個目標就突然離開了人世。他的繼任者太宗趙光義也時刻惦記著收復燕雲地區。

公元979年,在太宗滅掉北漢政權之後,不顧群臣反對,於五月份趁勢北伐。然而,這場北伐因為太宗中箭受傷而告終。當太宗乘著車輦從北方蒼黃地回到汴京時,他一定是孤獨的,惆悵的,同時也是不死心的。

公元986年,太宗再次北伐。但是,他這次的對手是歷史上著名的蕭太后,所以,北伐最終以楊業被俘絕食而死告終。

兩次北伐的失敗,讓宋朝對遼國的戰略由進攻轉變成了防守,並且從此再也沒有取得過實質性的戰略優勢。

宋朝真的很“慫”?你可以說它弱,但是大多數時候,它真的不算慫

趙光義

可是,不論是後周的柴榮,還是太祖趙匡胤,亦或是後來的宋代皇帝,他們都知道,失去燕雲地區,北方門戶大開,大宋朝廷就永遠不可能高枕無憂。

宋真宗時期,邊境戰事又起。在寇準的主導下,無奈的真宗御駕親征,最後和遼國達成議和,史稱"澶淵之盟"。這條盟約,確定了宋遼兩國友好關係的總基調。

但是,不要忘了,除了遼國,宋朝在西北方還有一個強勁的對手西夏。所以在暫時"擱置爭議",解決了北方問題之後,宋朝又將主要焦點聚集到了西夏。

宋神宗繼位後,啟用王安石進行變法,以圖富國強兵。這一時期,在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支持下,宋將王韶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進攻吐蕃的邊緣地區,建立了一道進攻西夏的有利戰線。

宋朝真的很“慫”?你可以說它弱,但是大多數時候,它真的不算慫

熙寧開邊後的宋朝疆域

宋哲宗親政後,重新開始了變法,並且停止與西夏的談判,對西夏採取攻勢。哲宗年紀雖小,但是性格中有一股衝勁兒,有一股烈勁。

在他當政期間,宋朝在西北沿邊地區修築了平夏、靈平等數十個堡壘,對西夏構成了嚴重威脅。在之後的戰爭中,宋朝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從此,西夏對宋朝由攻勢變為守勢,再也無法對宋朝形成實質性的威脅了。

在宋神宗期間還發生了另外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戰爭。

彼時,交趾,也就是現在的越南,以反對王安石變法作為發動戰爭的理由,率軍進攻宋朝。交趾在前期一度佔領眾多宋朝領土,憤怒的宋神宗排郭奎前往前線作戰。

郭奎到達前線後,宋軍水路夾擊,收復全部失地,並且殺掉了交趾李朝的洪真太子、昭文王子,逼迫交趾豐表求和,西南邊境暫時重歸和平。

宋朝真的很“慫”?你可以說它弱,但是大多數時候,它真的不算慫

李氏交趾與宋朝西南地區

徽宗當朝,宋代一度達到了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巔峰。西邊,童貫打得西夏再無還手之力;南邊,同樣是童貫,用一個月時間平叛了方臘起義;北邊,在宋徽宗的主導下,宋金海上結盟,童貫大軍壓境,試圖滅亡遼國,一勞永逸燕雲問題。

但可惜的是,一系列政治和軍事決策的失敗,導致了童貫在北方的大潰敗。結果汴京兩次被圍,北宋亡國。

但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北宋滅亡以後,宋朝面對的主要敵人變成了金朝。這時候,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的岳飛橫空出世。

公元1140年,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只可惜,在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之下,岳飛不得不放棄收復舊山河的絕佳時機。公元1142年,岳飛因"莫須有"的罪名被殺。

宋朝真的很“慫”?你可以說它弱,但是大多數時候,它真的不算慫

岳飛畫像

岳飛死後,宋朝並沒有得到想要的和平。公元1161年,宋金兩個重啟戰事。在關鍵的採石磯大戰中,南宋中書舍人虞允文臨危受命,憑藉長江天險,以不足兩萬人的兵力,一舉擊敗金國的數十萬大軍。這場保衛戰的勝利,保住了大宋朝的江山。

但是,宋朝的歷代皇帝,都沒有放棄過北方的領土。北宋如此,南宋也是如此。甚至在南宋皇帝的眼中,杭州只是"臨安",開封才是大宋朝的首都。

宋孝宗登基後,先是為岳飛平反,後又任用張俊,開始"隆興北伐"。宋寧宗時期,宋軍再度北伐——史稱"開禧北伐"。

雖然都失敗了,但是宋朝君臣從來沒有放棄過。

宋理宗時期,宋朝覺得滅亡世仇金朝的時機到了,於是和蒙古達成同盟,對金朝形成夾擊之勢。宋朝大將孟珙一鼓作氣,多次大敗金朝軍隊,最後將金朝皇帝屍體一分為二,一半歸蒙古,一半帶回臨安,一血靖康之恥。

宋朝真的很“慫”?你可以說它弱,但是大多數時候,它真的不算慫

孟珙畫像

據說,當時憤怒的孟珙還"侮辱"了金國的帝后。確實,當時無論是南宋的皇帝和大臣,還是老百姓,對金國的仇恨都太深了。百年前的亡國恥辱,現在哪怕粉身碎骨,也要金人償還。

所以,血海深仇終於得報,彼時的臨安普天同慶。然而,這也是大宋朝最後的光榮。孟拱本人,則是大宋朝最後的體面。

因為接下來宋朝面對的是更加強大的對手。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元軍俘虜。在被元軍押往大都的時候,文天祥連續絕食八天未死。元軍動用各種手段誘導他投降,卻一次次被他拒絕。

失望的元軍最終殺死了這位大宋朝的宰相。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79年,元軍進攻崖山。名臣陸秀夫知道敗局已定,對年幼的皇帝說:"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說完就揹著年僅八歲的皇帝跳海自盡。

宋朝真的很“慫”?你可以說它弱,但是大多數時候,它真的不算慫

陸秀夫石像

據說,後來元軍在打掃戰場時,發現海面上一共漂浮十萬具宋朝軍民的屍體。是的,面對國家的滅亡,大宋朝最後的十萬軍民陪著八歲的皇帝一同跳進了大海之中。

什麼是民族氣節呢?這當然就是民族氣節了。

其實仔細想一想,讓中華文明在挫折中一次又一次生存下來的動力,不就是這種民族氣節嗎?

宋朝雖然很弱,但是骨子裡卻是一個戰鬥王朝。它也知道自己很弱,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生存和自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