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一點活就恨不得告訴所有人是什麼心理?

劉海霞高中政治


我想題主所指的是應該是成年人。

如果是個孩子,幹一點活就恨不得告訴所有人,通常是因為這個孩子渴望得到成年人的關注、表揚和肯定,尤其是父母的,這個時候只要正確的引導,孩子慢慢就會養成處事冷靜的作風。當然,有時候孩子想和你分享他的喜悅,也會這樣做,這個時候需要成年人瞭解孩子的需要,及時給予回應,以免給孩子成長路上留下心理陰影。但是,如果父母本身就是這種作風,孩子耳濡目染,成年以後也會是這種作風,所以,身教勝言傳。

如果是個成年人,除了如上面所說的,小時候耳濡目染養成的作風是一種可能,還有幾種可能。

1.本身很自卑。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給自己打氣,證明自己的能力,同時也需要通過別人的肯定來獲得自信,內心深處十分在意別人的看法,活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2.虛榮心太重。一個人如果虛榮心太重,就恨不得讓全世界知道他幹了什麼,有多厲害。比如,“綠茶”。綠茶們虛榮心都很重,最擅長不僅僅是搶功勞,還擅長到處提醒、炫耀、顯擺,彷彿地球離了他們就不能轉一般。

3.刷存在感。有的人從小被父母忽視,內心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卻沒有,於是存在感很低,但是又心有不甘,總想引起注意,於是成年以後就會有各種引發關注的言行,乾點活就想讓所有人知道就是其中之一,其實,他們只是內心還在和原生家庭的父母較勁。

4.表現欲極強。從小就自我中心,表現欲極強,總想將全世界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這種人乾點活也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最好再配合他們的表演,給點掌聲。

5.人格障礙患者。尤其是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不僅僅是乾點活都恨不得讓所有人知道,哪怕和誰發生點矛盾,他們都會鬧得全世界皆知。在人格障礙患者的認知裡,不知隱私為何物。


裡外雅堂


幹一點活就恨不得告訴所有人是一種好大喜功的行為,這種人往往做事浮躁,善於做表面文章,心思沒放在紮紮實實做事上。其具體心理表現有以下幾點:

1、喜歡在人前冒尖。處處喜歡標榜自己、抬高自己,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做了事,有時還特意添油加醋,誇大其詞。

2、想博取領導的注意,一門心思往上爬。這種人功利心強,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獲取領導或老闆的提攜,把地位和金錢看得過重,銅臭味太濃。

3、內心缺乏自信。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所以處處喜歡錶現自己,以博取大家的關注。

這種人的內心總的來說是欠成熟,不夠健康,應該在生活的大熔爐裡多磨練一下自己,才會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少栽跟斗,少走彎路。


暢遊在文字海洋中的魚


為什麼有些人幹一點活就恨不得告訴所有人?

概括起來,有3種不同的心理原因:

第一種、因缺乏自信而需要刷存在感,亟需通過他人認可來肯定自己。我們都是社會種的一員,曾經有先賢說過“一個人就是他/她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生在人間,我們離不開其他人,離不開其他人的幫助,離不開社會的分工。我們在社會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身份,我們都需要被他人所肯定,尤其是家人、領導、同事等等。在社會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缺乏自信,更缺乏對生命意義的定位,說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對這些人而言,別人眼中的自己、別人口中的自己,就是自己生而為人的全部意義。他們之所以每做一點事情,都恨不得告訴所有人,其實不過是為了告訴自己還活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關心,還有存在感。這類人,可憐亦可悲,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活成了自己所討厭的樣子。

第二種、表現慾望極強,希望一直在舞臺中間。大部分人都渴望被認可,但有一小部分人的這種慾望更強,他們是自帶小舞臺的演員,希望周圍所有人的目光都能投射到自己身上。哪怕你對他/她的表演只是輕輕一瞥,他/她表演狀態就會很好。對於這類人而言,他/她之所以幹一點活就告訴你,其實是為了讓你看她/他的表演,對於他而言,人世間就是大舞臺,而其他的人都是他的觀眾。

第三種、不被自己愛的人所肯定,希望能夠得到他/她的反饋。還有一種人,你覺得她/他幹一點活就告訴你惹得你很煩,其實他/她只是這樣對你,而並沒有如你所想的去告訴周遭的所有人。因為在她/他的心目中你很重要,所以他/她希望自己也能在你心中擁有一席之地,她/他冒著被你討厭的風險還不停的告訴你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只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


飛哥談錢說愛


問大家一句話:吃飽了的人還會叫喚餓嗎?除非是吃飽了撐的。那相反,餓了的人是不是要叫喚呢?肯定會!明白這個道理,就好理解這個問題了。一個人幹一點活都要告訴別人,不是在刷存在感,而是在表達著某種憤怒和不滿。一定是針對著周圍的環境和上面的壓力而做出的反應。在外人眼裡看著挺煩,在他心裡早成了怒火。這個時候,就不要琢磨他的心理了,而是要想著怎麼不惹火上身吧!



垚叔


恨不得是你的自己認為還是其他人也這樣認為呢?人與人之間總有不同看法,有時候對人的做法不認同就基本上都會形成挑刺的看法。

比如以前在單位時,通樣安排工作,有的同事拖到最後甚至不做,有時候對於工作沒有影響,反覆這樣,加上有時候做了點點就跟領導說,導致我們很多人對他有看法,對他的其他行為也看的不甚滿意。這大抵出於不平之聲(領導袒護,他一點點破壞做事規矩,做多做少一個樣,做好做壞一個樣!)

有的人做了是為了讓別人看到他發揮了自己工作的效能,可能跟現在的留痕工作要求有關係。現在很多是本職工作、職責的事做了都顯得那麼優秀,主要出於對比,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主要是以前做好本職工作的比較少,所以才凸顯出來這樣的。

這用我們農村的話來說就是(報雞婆:下蛋咯咯四處叫的母雞),習慣使然,讓他人看到他做了,並且做的不少,我所瞭解的有個例子:有一個現在關於他學校的東西(新聞之類)幾乎所有群都發。大抵出於展現自己領導下的學校做的不錯之意,有時候這是必須的,有時候多了過了就會讓人不舒服咯。


一蓑風雨任平生


小孩子有三個基本訴求——看著我,抱抱我,誇誇我。

你說的這種就是不成熟的那種“求表揚”心態啦。不同的人,對被認同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就需要直白高效的被肯定,有的人卻不在乎是否有人為自己點贊,自己認同自己就夠了。生活中前者居多,因為都是俗人,境界有限哈。被關注被誇獎被安撫的時候,多巴胺會分泌,幸福感會上升喲。


愚鴻說


幹一點活就恨不得告訴所有人,如果是個孩子有這種想法,這是最自然的心理表現,這是天性使然,每個孩子都想得到大人的肯定,自然做了好事情,就想被表揚,被獎勵,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而如果一個成人存在這種想法進而有這種行為,那就太虛偽了。本來這就是份內事,自已該做的,沒有什麼該炫耀的。如果在工作中有這種行為,說明這個人好大喜功,不能腳踏實地做事情,不適合做大事,更談不上為人民服務了。


百獸王者


我認為更多的是一種炫耀的心理!

炫耀就是把自己對比別人好的事情的滿足感,通過張揚的,甚至是挑釁的方式向外宣示的行為。炫耀其實是自我評價比較高,自我優越感較強,甚至凌駕於他人之上的一種表現。有人或許會納悶了,人為什麼會產生炫耀心理呢?炫耀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呢?據我所知有幾方面的因素。

炫耀很大程度來源於比較,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的一種自然的優越感。愛炫耀的人總帶有一種盛氣凌人,居高臨下的感覺,總認為自己非同一般,非常了不起。

比如一些人在同學會上的各自炫富行為。一些人混得有些成就,就想在同學們面前極力的炫耀自己,表現自己,通過他人羨慕的眼光,追捧的話語,來得到自我的滿足和成就感,並加強自我的優越感。

而這樣的優越感和自我陶醉,往往會讓人感到浮誇,嘚瑟,小人得志的反感和排斥,太過張揚的炫耀自己的優越感,與人與己都是不利的。

“楊修之死”給我們一個警示,太過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容易拉嫉妒,受禍患。對別人來說,你的鋒芒對他們也是威脅,反感,嫉妒和仇恨。

2.炫耀是對生活的一種投射。

炫耀和自卑是兩個相對應的關係。有時候過度浮誇的炫耀是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感。有人說,如果你想要知道一個人內心缺少什麼,那麼你只需要看他在炫耀什麼就知道了。

比如一些人不斷的向別人炫耀自己擁有多好的物質條件,炫耀自己如何受到別人的疼愛。這恰恰顯示了這些人十分在意這些物質條件和待遇,以及內心深處對這些的強烈需求和渴望。

越是想要得到,就越想採用一種特殊的方式顯示出來,從而凸顯自己的價值感。這往往又顯示了自己對此的缺失和期望,也顯示了自己信心的不足,並缺乏相應的安全感。越是炫耀你所擁有的反而越投射了你對這方面的匱乏感和相應的卑微感。

3、炫耀也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愛炫耀的人往往想通過炫耀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乞求得到別人的認同。

比如一些人炫耀豪華的車,炫耀華麗的衣服,極力炫耀個人的能力,炫耀家人的厲害等等,無非是希望通過這些得到他人的肯定並讚揚(你看我都這麼厲害了,快來誇誇我),最終獲取別人的認同感。

炫耀也是為了吸引別人,表明自己某種價值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希望通過他人來加強自我肯定和成就感。說白了,是一種虛榮心極力得到認同的心理。而這種迫切的認同需求,其實也暴露了自己的匱乏感……


大顧


首先,這有一部分人是能力不強的。做一點正常的事情,覺得自己完成了登月壯舉。出於分享,那他會告訴所有他認識的人。

其次,還有一種人,就要值得深思了。他們知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而且屢屢嚐到哭的甜頭。現如今“會哭”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哭好了,可能會讓他人對你刮目相看。可是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裝哭”,比如我們說的“賣慘”,指的是故意扭曲和誇大事實,過分利用自己的慘況來博取別人同情。還有比如“碰瓷”,這類就是以製造虛假信息,來達到投機取巧,敲詐勒索的目的。

你哭的次數多了, 你的曝光率就高了。意味著,你自我表揚的次數多了,更多人知道你,領導也知道你。這樣被重用的機會,相對大一些。這個就像自媒體中標題黨,靠一些手段引起了別人的注意,但是能不能成功,還是內容。會哭,只會一時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是需要腳踏實地的做出來的,不是靠嘴吹噓出來的。打鐵還是自生硬,我希望各位在職場中,還是以自己的實力說話,不要走捷徑。


61爸爸vlog


我家婆婆就是這種,幹一點活就要計較半天,給人感覺別人都是等著她伺候一樣。我們做的再多她都不會說什麼,她幹一點活那就不得了了,這種求關注的心理,很正常,但是情商太低,用錯辦法,用抱怨的口氣求關注求認同,只會讓人更反感,反而個人一種不知足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