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大雷教育杂谈


教不好的学生也分类型的。

第一种是实在是有点笨,怎么教都没用的。

比如我姐,小时候头一天在家教会数学,第二天考试同样的题还是不会,这种真的没法。

有一次我给她讲店面面积计算的,她自己开店,人家的设计案不合心意,装修一半了她要改,要算摆放完冰箱各种东西后还剩多少面积,我在纸上画图,还实际拿东西摆给她看,各种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她还是听不懂,大半夜她非得要我跟她回店里,实地算给她看,泪奔。

第二种是智商够但没心思读书不听管教的。

这种爹妈自己都教不好,你指望一个老师?

一个班最少有30号人,多的五六十人,那么多门课,平均到每个老师手上,还剩多少课时?除去正常的讲课时间,还剩下多少时间来一一辅导学生?

再说了现在的家长学生跟以前的一样吗?不能说、不能骂、不能罚、不能打,想教好得多难?

全中国最顶尖的几所高中,什么北师大附中、衡水中学、黄冈中学都还有成绩不好的呢,这些老师难道没好好教?他们教学水平不够吗?

所以永远别说教不好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教与学是个双向过程,老师卖力教,那学生也得愿意学且智商这方面够才能学好。

一个人要愿意学,那他得有个动力,中国很多学生缺乏动力,对未来不清晰,根本不知道未来要干什么,迷茫,没有目标,这样怎么去学好?

很多人要说,目标不就是考高分考好的大学吗?

那这目标可真模糊,具体考什么学校考什么专业什么都不清楚的目标叫目标?

一些国外高中生他们高中的时候就有机会去各个大学参观,还能试课,甚至还能高中就修大学的课程。

我这里说学国外,主要是认为让高中生了解到各个大学的信息,有些什么专业,具体专业都是干嘛的,都修什么课程,未来往哪就业……这些都能很好的鼓励学生去学习,如果让他们实地参观,甚至去教室里体验课程是很好的。

但真实的现状是中国的大学太水了,有的教室里可能上课的没几个人,还可能枯燥无味,如果去985、211参观那可能好点。

当然目标越大越清楚越具体,不是越有动力么。

另外:我敢说中国的大学生里面有一大部分都后悔他们报了XX专业,还有很多是工作后后悔大学学了XX专业。还有无数人工作几年后觉得现在的工作真心不喜欢,想转行什么的。

辛辛苦苦学三年,轻轻松松混四年,一毕业就转行,这是中国无数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这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吧,高中生和大学的信息不对称。

但是很多家长、学校都没意识到这一点,成天让孩子学学学,没个清晰的目标学什么学?

建议有经济能力的家长还是找机会多带孩子去各大学转转吧,多让他们了解下社会各个行业,不要总把自己以为的强加到孩子身上,多问问他们吧,未来的路是他们有走,不是父母在走。

前段时间比较火的流浪大师不就是真实例子吗,父母觉得都给孩子安排好了,可他们有真的问过孩子吗?孩子真的想这样过吗?

偏题了,懒得删了


牧年之荆


这句话如果是从老师的口中说出,那么可视为自我激励或教师间互相激励。
但如果是从外行口中说出,而且振振有词地说出,那么可以视为暴露智商。

我们用归谬法来推导一下。

如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立,那么教练也是老师的一种,“没有练不好的运动员,只有不会练的教练员”的说法也应该成立。等哪天我不想教书想打职业篮球了,我请的任何一个教练都应该把我培养成姚明的级别,否则就是教练员不会教,跟我的身高无关。等哪天我不想教书想要当演员了,我请的任何一个老师都应该把我培养成影帝,否则就是老师不会教,跟我的颜值无关。

可见,如果撇开语境单看这句话,那它就是一句政治上无比正确却枉顾个体差异和教学规律、毫无逻辑的话。

这句话有三处严重错误:

1、没有给出“好”的标准。

究竟是把孩子教到北大的水平为好,还是教到及格的水平为好?

究竟是把孩子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人为好,还是培养成家长需要的人为好,还是培养成孩子自己希望的样子为好?

究竟是全科优秀的全才为好,还是单科突出的专才为好?

究竟是成绩优秀为好,还是品德优秀为好,还是体育优秀为好,还是艺术优秀为好?

国家、家长、老师、孩子自己,心中都会一个“好”的标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标准是模糊的,是不统一的,是会随着年龄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讨论前提,那么这个讨论就永远是空中楼阁。

2、枉顾个体差异。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潜台词就是“所有人能学好所有东西”。

我们能接受人的手指天生有长短,能接受人的身高天生有长短,但为何不能接受人的大脑天生有差异呢?


一个人擅长逻辑思维,还是擅长形象思维;擅长分析,还是擅长想象;擅长语言,还是擅长运动,既和后天环境有关,也和先天发育有关。

在大量科学结论面前,我们为何还要强迫一个人在他不擅长的领域也学好呢?

3、夸大教育的作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另一种潜台词就是“教育是万能的”。

我也很希望教育是万能的,但只要当过老师或者做过父母的人都应该明白,教育不仅不是万能的, 反而在很多时候是无力的。

人类的教育史和人类存在的历史几乎一样长。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解决学习障碍、行为偏差、游戏成瘾等等问题。

如果教育是万能的,那么何必还要警察和心理医生。

如果教育是万能的, 那么何必要监狱呢?


教师行业里败类也不少,但出败类的比例绝对是各行业中最低的之一。我敢说,中国绝大多数老师只要在岗位一天,就会尽全力对国家负责, 对家长负责,对孩子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我们已经不指望外行尊敬我们,也不需要所有人理解我们,我们只希望不被污名化,而已。


如果您认同本文,请“点赞”、“评论”或“分享”,以让本文被更多人看到。谢谢。


非著名语文教师王振宁


这是一句胡说八道的话,谁说就让谁来教教学生,再看看他能说出来不了吧!看他还能不能理直气壮了。

站着说话,当然不会腰疼了。

当年我初登讲台,我还真是被领导说的这句话鞭策了好多年。感觉学生学不好,都是我没有做到位,都是我的错。“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于是更加拼命地努力,教学当然不必说了,教学之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都一丝不落地、身体力行地去做,真的以为只要我做到了无微不至,学生就会懂得,就会改变,就会被“我教好”!



20多年过去了,才发现这其实是一句谎言,天大的谎言。

前段时间那个拿起砖头在几秒之内敲击班主任老师头部9下的学生,谁能教的好?谁还敢教呢?一个连好坏都不分,轻重都不分的学生,连基本的品行都没有的学生,你如何能教好他?即使是面对一个智商非常高的学生,他如果自己不主动学习,老师怎么能教导好他?好像一个人,如果他不张嘴,你怎么能把饭喂进他的嘴里呢?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假如以后我还有机会在体制内上课的话,如果有领导这样说话,我立刻就会给他怼回去:既然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那我很无能,对不起,把我教不好的学生给你吧,领导,你来教!我相信你是那种可以把任何学生教好的老师!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不就知道了嘛!

面对学生和家长,我还是想当一名挺直腰杆的老师,如果你对我的教学不满意,请另请高明,我不会占着这个位置,影响你们的发展的。

面对领导,我觉得我是一个独立的人,如果基本教学我做到了,请你不要随意信口开河地无理要求我,如果我做的,无法达到你的标准了,我可以把这个位置让开,让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教好你的学生吧!但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种高调,我实在无法认同,哪怕让我承认我是一个无能的老师也行。



Julia平常心


如果优质老师一对一教,根据我的经验,90%的学生我可以用各种方法教好(但是不可能100%)。如果一个老师带几十人的班,能把每个学生教好纯属扯他妈的蛋。本人以前是新东方资深教师,下面是我今年教的一对一高三学生。











功总


我认为不完全正确,这能是相对而言。我的学生年代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跟我坐在一起的同学,尽管为他耐心辅道,对他有必答,尽到了当教师的职责,可是,每次考试还是不尽人意。这与天资也有关系,学生成绩差,不能一味地去责怪老师。


五代忠臣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相当不付合现实.不知此人读了几年书.。我不是老师.不是为老师讲话.我是讲客观存在而事实的说话.现在我简单举一例.我读书时.全班学生是统一上课的.老师是统一授课的.为什么有的学生很优秀.有的学生很差很差呢?


用户76377356742


这话我不认同,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很烂,但我不觉得是老师的问题,相反,我很清楚是我自己的问题,除了个别老师,是直接让我对他这个老师的师德产生怀疑,英语不好,是因为我自己不喜欢英语,也学不好英语,在同一个老师的教导下,有一些人英语很好,有一些人英语不好,其中除了天赋问题,更多的是自己努不努力的问题,学不好,怨自己,而不是怨老师。


何以解忧唯有ni


我记得湖南卫视有一个少年说的节目,其中有一个孩子父母离异,那孩子成绩特别差,每天混迹网吧,后来换了一个老师,老师拿孩子当自己孩子一样,后来孩子居然考上重点高中,那孩子叫老师妈妈,还说,要拿着高考成绩单去见老师,这种情况你说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


可爱的宇1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个百分之一的聪明(灵感),而这一分的聪明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成立吗?如果我们要引用这方面的例子,则古今都有大量的事实来佐证它的正确性。但是,现实中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教不好的,难道这是因为“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的确,一个会深入浅出讲解的老师肯定比一个照本宣科的老师“会教”,如果只是一般智商可以理解的问题,那么,会教的和不会教的老师差别很大,学生再笨,也有可能被会教的老师点拨,从而学会——因为,这只是一般智商都能理解的问题。比如三八二十四,你可以将24颗豆子分成8堆,每堆3颗,然后让笨学生一颗一颗地数,从而启发他乘法的原理。但是,解方程呢?已经不是一个接近傻子智商的学生所能理解的了,你再怎么“会教”也没用,因为已经到达了他的理解极限。

我们之所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出发点是在鞭策老师多想想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而非真的那样绝对。


敬翔通俗文化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作为一名老师,

我很欣赏这句话,只是放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已经严重变味,甚至有些歪曲变形了。

一、“好”的标准被无限拔高,高不可攀。

1、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家长们也陆续有了孩子们的成绩通报。网上沸沸扬扬的有了一些家长因为孩子考了94分而头疼的报道。考了94分的成绩算教得好吗?不好,因为是班级倒数,让家长头疼了。可多少分算好呢,60分合格,70、80分良好,90分优秀,你说这老师教好了没有?

2、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五个指头还有长有短。可我们总是在反复教育学生不能偏科,平衡发展,语数外政史地生理化那么多学科门门都要优秀,为什么我们教育学生就一定要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学得了无生趣?为什么我们教育学生就非得忽视其智力差异赶鸭子上架呢?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不是在扬长而总是在补短呢?我们总是口头喊着因材施教,却一条线的对待千百万学生。

马云的数学考过1分,钱中书考过15分,朱自清的数学也差得可以,是他们的老师不会教吗?“扬长避短”可不是一句空话,可我们今天为什么都拚命地补短呢,补成每一个孩子都一样长短?

二、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问题是你让我教了吗?

1、孩子送到了学校,家长的手也伸到了学校里。学生上课玩手机,专家们说手机是私有财产,老师不能没收,收了手机没准还惹上杀身之祸。孩子犯错了不能打不能骂不能站不能跑也不能抄,轻言细语可别伤了孩子的玻璃心,据说语文老师上课有激情声音太大还吓着了孩子呢?

2、家长不尊其师,孩子不信其道。现在懂教育的人太多,老师烂大街的,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对老师指点一二,问题是当你对老师评头品足的时候,孩子心头的“天地国亲师”的神位早巳经跌落尘埃,老师的说教还会有多大份量?

3、老师说往东走,你说往西行,老师说讲道理,你说给打回去。一个是老师,一头是父母,孰重孰轻,孩子分不清?孩子的毛病,就像弹簧一样,辛辛苦苦压了5天,周末一回家,“澎”地一下全放松,5+2=0,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不是老师不会教,而是老师不知道该怎么教。

一般当中有特殊,个别师德不彰、才德不符的老师和有智力障碍、暴戾乖张的学生不在讨论之列。

结论:陈鹤琴老先生是一位理想主义教育家,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提倡的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这句话理当作为我们每一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而不应当是精神枷锁,更不应该成为挥向教师的皮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