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疫情打亂了日系車節奏?

「汽車人」疫情打亂了日系車節奏?


疫情引發的混亂還在發酵。雖然從天津到日本福岡貨輪航行不過兩天,但何時能完全修補中斷的供應鏈,現在看來還是個未知數。



當“世界工廠”停擺,受衝擊的絕不止是中國,從智利果農到澳大利亞漁夫,整個地球村都陷入一定程度的不安。


全球經濟運行在多大程度上依賴中國,成為當下新的關注點。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在世界貿易中所佔份額接近12%,超過美國位居全球第一。據推算,中國的製造業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就被拉低67億美元。


「汽車人」疫情打亂了日系車節奏?


實際上,焦慮已四處蔓延。作為國際石油交易基準的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從1月初的每桶70美元跌至2月10日的55美元,而國際金價繼月初站上1500美元后繼續狂奔,2月19日創下近7年來新高,達到每盎司1612美元。


實體市場衝擊更加明顯,特別是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日本汽車業,正面臨零部件斷供、產業鏈中斷的風險。在不少工廠停產超過20天后,不少源於中國的零部件供給陷入停滯。


「汽車人」疫情打亂了日系車節奏?


2019年,在整體市場下滑8%的背景下,日系車在華逆市飄紅,市場份額與銷量都創下新高。包括豐田、本田、日產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但在中國疫情扇動的蝴蝶效應下,日本汽車業以及日系車是否會遭受更大沖擊?有必要重新權衡。


中國停擺,日系受傷


中國早已成為公認的世界工廠,但若不是這次疫情,直觀上還很難感受到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性。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數據,2018年來自中國的汽車零件進口額約為3470億日元,與17年前非典時期相比增長了約10倍。從中國零部件出口地區分佈來看,日本佔比達到10%,份額約為韓國的一倍。隨著中國市場持續放大、產業日趨成熟,源自中國的零部件進軍全球市場,在部分細分領域已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加速融入跨國車企OEM採購體系。


「汽車人」疫情打亂了日系車節奏?


以福耀玻璃為例,公司業務結構中,海外市場佔比達到48%;對中信戴卡來說,2018年賣出5401萬隻輪轂,全球市場佔比達到18%。成熟的市場環境也吸引著跨國車企加速在華投資。2013年,豐田在常熟投資建立豐田海外最大的研發機構,用於混合動力核心部件研發和生產。更早之前,本田以廣州工廠為基地生產的飛度轎車,早已出口歐美多年。


隨著疫情持續,日系車受到的衝擊逐漸放大。豐田旗下負責向日本供給在中國製造門鎖纜的中央發條公司表示,部分零部件無法立即替代生產;向本田供應車門開關氣彈簧的昭和公司說,需要(從中國)改為臨時從其他企業採購;因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供貨受阻,生產Serena SUV並向北美出口的日產九州工廠日前暫停生產;五十鈴汽車採購的渦輪增壓器有一部分是在武漢生產,該公司表示,供應鏈中斷若走向長期化,將給日本國內生產帶來影響。


「汽車人」疫情打亂了日系車節奏?


中國供應鏈中斷引發的混亂還在發酵。一般來說,汽車零部件庫存平均約為1個月,各企業在春節前生產備貨,考慮到國內需求,對出口日本生產造成的影響將在2個月後在更大範圍顯現。雖然從天津到日本福岡貨輪航行不過兩天時間,但何時能完全修補中斷的供應鏈,現在看來還是個未知數。


“三大”勢猛,長期向好


產業鏈中斷,另一個角度反映出的是日系車在華成果。2019年,在美系車市場總量下滑25.7%、韓系車下滑8.4%、法系車狂降54.5%的背景下,日系車銷量同比增長7.94%,市場份額增長到22.8%。這其中,豐田、本田、日產三大日系車企是最大的贏家,邁入2020年後,三大日系車呈現出更加鮮明的發展特徵。


「汽車人」疫情打亂了日系車節奏?


當地時間2月10日,豐田完成對斯巴魯的股權變更。豐田耗資700億日元,將自身對斯巴魯持股比例由16.8%提升至20%。這意味著,斯巴魯正式成為豐田的子公司。


對豐田來說,完成對斯巴魯的控股,不僅意味著銷量和財務報表可以合併計算——若加上斯巴魯104萬輛的銷量,豐田集團銷量將超過大眾集團成為全球第一,豐田看重斯巴魯的還包括其獨樹一幟的技術實力。


在控股斯巴魯之前,豐田旗下控股企業包括有大發、日野、五十鈴,以及馬自達、鈴木各5%的股份,倘若再考慮到過去一年裡入股滴滴、合資比亞迪等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舉措,豐田“朋友圈”不斷變大的同時,跨領域綜合競爭力也在不斷提升。


「汽車人」疫情打亂了日系車節奏?


對中國市場,豐田寄予更大期望。豐田中國高級執行副總裁董長征曾向《汽車人》透露:希望有一天豐田在中國的業績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2019年,豐田在華銷量達到162萬輛,同比增長9%,創歷史最好成績。2020年,豐田在華計劃增長8.6%,銷量目標176萬輛。除此之外,作為奧運會頂級贊助商,豐田計劃借奧運東風在華提高聲量。


本田去年在華同樣風光無限,2019年,本田中國市場銷量達到155.4萬輛,同比增長12.22%,創下歷史新高;但與豐田不同的是,雖然中國市場逆勢增長,但依然無法抵消其他地區的市場低迷。


本田去年全球銷量為517.1萬輛,同比下滑3.5%。不僅銷量下滑,各項經營指標也出現滑落。據本田汽車最新公佈的2019前三財季業績報告,顯示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淨利潤均有所下跌。


「汽車人」疫情打亂了日系車節奏?


中國市場依然是定心丸。2020年1月,本田在華終端銷量達到14.9萬輛,同期增長9.8%,在行業整體20%的降幅面前格外醒目。不過今年本田最大的難題在於,去年發展勢頭最強勁的東風本田,今年不確定性也最大。由於旗下三個工廠都位於疫情暴風眼武漢,今年東風本田在復產與供應方面將遭遇不小的難題。東風本田副總經理潘建新告訴《汽車人》,今年1月東風本田銷量同比增長達到21.3%,遠跑贏大盤,但身處疫情爆發中心,復工難度也大許多。


受全球銷量下滑以及前會長卡洛斯·戈恩被捕後公司管理層震盪的影響,日產將全年銷售利潤目標從原計劃的1500億日元下調至8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5億元)。消息傳出後,日產股價暴跌9.6%,跌至10年來的新低,市值在日系車企中下滑至第五位,甚至位於鈴木和斯巴魯之後。自2018年以來,日產汽車股價已經跌去將近一半。中國市場業績或許是惟一的亮點。


「汽車人」疫情打亂了日系車節奏?


2019年,東風日產全年銷售117萬輛,同比微增0.3%。同位於湖北的車企一樣,東風日產也面臨著部分供應中斷、安全復工的難題。東風日產副總經理陳昊向《汽車人》表示:“在確保員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東風日產將盡快恢復正常的經營秩序,讓全價值鏈的生產經營運轉起來,並評估疫情對企業整體的影響,快速調整生產、採購、營銷節奏。他介紹,東風日產各地工廠已做好預案,可以滿足一到兩個月的車源。


雖然疫情打亂了原有節拍,但沒有改變對中長期車市的判斷。包括豐田、本田、日產在內的多位受訪人士認為,疫情可能會對私家車需求產生一定促進作用,使得一部分首購剛性需求提前釋放,增購車型也會帶來一些機會。“中國車市的剛需不會改變,中長期向好的趨勢就不會改變。”(文/《汽車人》管宏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