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颜氏家训》,从颜氏内部教材到古代家训的楷模

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至关重要。其实古人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自古以来,许多思想教育家都很注重家教,并且也一直在研究家庭教育的问题。由此而形成的家范、家规、内训、帝训等一系列用以规范家族族人行为的训导和准则,是我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先贤们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深刻思想的家教经验,也对当下的家庭道德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而在古代浩若烟海的家训著作中,能做到承上启下,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当首推写于隋初的《颜氏家训》。这部书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是颜之推写给后辈的谆谆教嘱,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皇皇巨著。书成之后不但名震当时,更是流泽后世。作为一部本属于家族内部教材的家训,何以能做到如此辉煌,这还得从它的作者——颜之推讲起。

浅谈《颜氏家训》,从颜氏内部教材到古代家训的楷模

一、颜之推其人及其著《颜氏家训》的因由

颜之推(531一约591),字介,祖籍琅琊临沂。

颜氏先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有复圣之称的颜回。故而颜氏家族历代以儒学为宗,重视家教,素来有良好的家风与家学传统。颜之推在这种诗礼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就受家风熏陶:“昔在龆龀,便蒙诲诱,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科焉。”而他的父母对其也是温柔以教,很是开明。正所谓“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可惜在他九岁时父母亡故,此后,便由兄长颜之仪教养。 十九岁时为萧绎的右常侍,二十一岁时在侯景叛乱中被俘。次年,梁元帝萧绎即位,他被任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奉命校书,两年中尽读秘阁藏书。 二十四岁时北魏兵陷江陵,元帝遇害,颜之推又被俘。他不愿为北魏效力,在二十六岁时乘黄河水涨南逃,但此时梁为陈灭,便留在了北齐,官至黄门侍郎,主文林馆事,主编《修文殿御览》。 四十七岁时北周灭北齐。 五十岁时又被任为御史上士。入隋后被召为学士,不久因疾病逝世。

颜之推一生跨越南北朝,历任四姓,自叹是“三为亡国之人”。在自己坎坷的经历、士族统治集团的腐朽衰败、乱世里儒学的衰落、贵族子弟的悲惨结局中,他深切感受到了学习知识技能与修养德性的重要,以及家训作为一个家族的主要指导原则,在本家族长久生存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有鉴于此,颜之推大概从北齐武平三年起至去世的这近二十年时间里,陆续写成了《颜氏家训》一书。全书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学、为人、处世、任官之道,用以教育子孙。他在前言中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他认为,家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有着其他教育所不可代替的特殊效用。因为同样的话,人们相信的是自己亲近的人,同样的指令,他们听从的是自己敬佩的人。父辈与子孙心灵相通的血缘基础,祸福荣辱与共的利益关系,以及朝夕相处的亲情关系,都使得家教的可信度高于其他任何人。颜之推的这个想法,其实是与现代的教育心理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浅谈《颜氏家训》,从颜氏内部教材到古代家训的楷模

二、《颜氏家训》的原则与方法

颜之推不但总结了历史上家训的经验教训,更从自己丰富的阅历中汲取经验,并加以总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原则。这套方法,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也影响甚深,基本可以说没有逃脱其所论述之范围。

一是要把长辈的爱融入于教育。他主张对子女的爱与平时教育相结合,反对只爱不教,并指出了溺爱子女的表现及其危害性:“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以这种方式教育,到子女懂事时,还误以为理应如此,就会德行败坏,甚至还为自己招致各种不幸。如梁元帝时有一个读书人,很聪明也很有才华。但是他的父亲只知道宠溺他,并没有很好的教导他。儿子说对了到处宣扬,做错了则掩盖起来,期待他自己能改正。这使得他长大后愈加傲慢、凶暴,说话不知轻重,最后被周逖杀了。又比如齐武成帝三子高俨,天生聪慧,深得皇帝和皇后的喜爱,对他的规制就像是对太子一样。但这种宠爱使他骄恣无节,所玩所吃所用都要与皇帝相比。又因为不喜欢宰相,就假传圣旨把他杀掉,最后自已也因罪被诛。这都是过于溺爱不重视正确教导造成的恶果。

二是家教的宽严度。颜之推指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在家教的宽严问题上,他倾向于严教。他说,一般不能教育子女的人,他们也想子女长大后品行端正,不是想把他们置于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想看到子女受到责备后的可怜相,不忍心见其被抽打皮肉受苦而已。认为严教可出孝子,鞭笞可出忠臣。他举例说南朝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夫人,严厉正直。王曾辩在湓城时,是个统帅几千人的将领,虽然四十多岁了,但只要魏夫人觉得他做错事了,就要鞭鞑他。在这种严厉的家教下,最终才能使他成就了一番功业。为了实行严教,他主张父子之间不能过于亲昵,要拘于礼节:“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颜之推认为对子女过于亲近,不遵从儒家的礼法,这是不利于子女教育的。

三是对子女不能偏爱。中国古代讲究的是多子多福,所以家里一般兄弟姐妹都会比较多。但是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这就会使父母在教育上产生一个偏爱与均爱的问题,故而应当要慎重对待。颜之推为此教诫子孙说:“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比如赵王刘如意之被杀,其实是他父亲刘邦偏爱他,想以他顶替太子刘盈而造成的。三国时刘表的最后覆灭,也是因宠爱次子刘琮引起的;袁绍的失败,也是偏宠幼子袁尚,引起兄弟反目造成的。这些都是历史上可资借鉴的教训。

四是个人经验的传授。颜之推重视“风教”、“风化”的功能,上行下效的表率作用,以及亲身经历与感受对子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常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来熏陶子辈们。如《勉学》、《治家》两篇谈读书、爱书时说,他七岁时,就诵读《灵光殿赋》,一直到现在,每十年就温习一下,一直都没遗忘;向别人借的书,要懂得爱护。如果发现本来就有破损,也应当修补好,这也是士大夫的诸多正确行径之一。

又如《养生》篇谈养生,说他曾饱尝牙病的困扰,有一次见到《抱朴子》书中记载的固齿之法,只需早晚上下叩齿各百下。便依此法做了几天,牙真的不痛了,现在一直坚持了下来。象这样的的小行为,日常就可做到,并不耽误正事,所以你们(指后辈们)也可以去做。又谈到反对迷信:“吾家巫觋祷请,绝于言议,符书章醮,亦无祈焉。并汝曹所见也,勿为妖妄之费。”这些事例,立足点高,言之凿凿,很多又都是亲身所历,令人信服。长辈与晚辈之间这样温婉亲切的谈话,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无形的融入教育之中,也更容易为后辈所接受。

五是对典型事例的正确引导。颜之推看到了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教育功能,他既重视正面典型的劝勉作用,也不忽视反面典型的警示意义。因此,他选择了许多榜样人物供子孙仿效,也列举了不少丑恶事例让子孙引以为戒。

浅谈《颜氏家训》,从颜氏内部教材到古代家训的楷模

三、家训的优点

我国的家训历史悠长,据《尚书》的相关篇章以及《史记》等史籍记载,早自周公开始便有了家训,历代仕宦之家亦不乏长辈教诫幼辈的诗文与范例。但总的来说,这些家训家规很多都是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下来,它们或仅针对一事,或局限在某些方面,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颜氏家训》则不同,全书共七卷二十篇,举凡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宗教信仰、学术探讨、社会风气等靡不涵盖。这规模不但在这之前没有,在这之后的家训著作也鲜有能及的。而且

它主张家训应从胎教开始,实行早教,并对教育的主要内容、原则方法、所要达到的目标,都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既有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颜氏家族的传统的承袭,还有纠正时弊的对策。

正因如此,此书不单单仅适用于颜氏一家一族,它还可推广到千家万户,“足令顽秀并遵,贤愚共晓”,因而历来都受到文人学士的普遍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王钺《读书丛残》称它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沈揆《宋本跋》说:“此书虽辞质义直,然皆本之孝悌,推之事君上,处朋友乡闾之间,其归要不悖《六经》,而帝贯百氏。至辨析援正,咸有根据。”

具体来说,它有许多优点。首先是内容全面详备,立论平实公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其“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它的论述多为时人与后世所认同,久远而不废,并对传统的家训及民俗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其次是力戒空谈,务实切用。其要求子孙广泛接触实际,了解民生多艰,不仅切中时弊,而且也有助于他们读书成才后,能成为有所作为的官员。

还有就是对于很多技能都有具体细致的方法,使后学便于操作。如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勉学》篇提出了眼学、勤学、苦学、门学等方法,反对“贵耳贱目”的时弊:“谈说制文,必须眼学,勿信耳受。”在《文章》篇又说:“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关于问学,则说:“《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而论及学写文章,则应“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问,取笑旁人也。”像这样的具体指导,在以往的家教中几乎是没有的。

最后《颜氏家训》也丰富和加深了前人的家训思想,纠正了世俗的许多不良风气。如在《风操》篇中从“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引申出“门不停宾,古所贵也。 失教之家,阍寺无礼。”指出家风、门风也应同时包括手下人的思想作风,希望后辈对管家、僮仆等加强管教,防止他们在客人来访时,以主人各种不便为由,拒绝为客人通报。而在接待时,也应注意进退礼仪、言辞表情的严肃恭敬。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对待儿女婚姻的问题上,颜之推一反“门当户对”的士族旧俗,教导儿孙婚姻勿择权势之家,勿辱贫寒之户。 在《归心》篇中指出,有人因儿媳嫁妆少,就辱骂女方的父母,这样做,实际是“教妇不孝己身,不顾他恨。但怜己之子女,不爱己之儿妇。”在《治家》篇中又谈到:“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这种攀比和买卖的婚姻,使招来的女婿猥琐鄙贱,娶来的媳妇也是凶悍霸道,贪荣求利,最后还是为自己家族招来羞耻。由于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对女婴的弃溺很常见。对此现象颜之推很反对,指出:“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如这等做法,还想指望上天能赐福给你?这些教导,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有重要价值。

颜之推家训思想最可贵之处,是希望子孙为官时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要为了高官厚禄而不择手段,到处钻营。北齐末年,许多人以行贿的方式交结外戚以打通关节,觅嫔妃走门路,以此当上了郡守、县令。但他们“既以利得,必以利殆”,最后的结局不是身败名裂,就是家破人亡。因此,他告诫后辈:“

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

浅谈《颜氏家训》,从颜氏内部教材到古代家训的楷模

四、《颜氏家训》中的不足

作为一部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代家训,《颜氏家训》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家训的标杆。我们在惊叹它思想先进优秀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它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还是存在着不少明显的不足。 简要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重官轻民。儒家的思想教育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族的治理可以说是对将来治国的一种先期实习。一家不治何以治国,以天下为己任是儒者的抱负和基本素养。颜氏家族以儒传家,颜之推亦深受这种思想的浸淫。他为子孙后辈所写的《颜氏家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务先王之道,成国之用才。他勉励子孙博学杂艺,为的是使他们避免浮躁空疏,不涉实务,当一名能经纶天下的官员,不至沦为平民百姓。

二是对待妇女问题的两面性。他虽然反对弃溺女婴,也反对买卖婚姻,但他对妇女的轻视态度依然是明显的。他对子孙说,生女儿是个负担,会拖累致贫。《治家》篇说,妇人对外不能从政,在家也不能主事,她们的责任只是烹调饮食,缝洗衣服而已。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应当是用来辅助丈夫,助其不足。

这表明了颜之推对传统等级思想的固守,也说明了他在妇女观的两面性。由此也可见,传统家训对于女性来讲,不但在婚姻上不平等,而且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上也束缚了其自由。这于妇女、于社会发展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是在认识事物上,信奉宿命论、因果报应说和保身避祸的处世哲学。尽管颜之推在《治家》篇明确反对巫婆神汉跳神弄鬼、道士画符弄法的迷信活动,但他在《归心》篇中却又大肆宣扬关于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其目的无外乎叫子孙们安于现状,不要过于企求功名富贵;或者叫子孙们为善去恶,以求保家延祚。总之,在颜之推的心目中,人的贫富贵贱前生有定、不可强求,不遵道的强求反而要遭致报应,他保身避祸的处世哲学也就为此而生。

这种出于对自然力的无知而产生的对人事的歪曲理解的落后思想,是不可取的,警醒今人引以为戒。

当然,这些并不影响颜氏家学之美、家教之善、家风之清,也不妨碍它成为传统家训理论的奠基著作,乃至被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家法最正,相传最远。”因此,我们在后世的许多家训,比如宋代袁采的《袁氏世范》、朱熹的《童蒙须知》和《小学》、清代陈宏谋的《养正遗规》等家训名著中都可见到《颜氏家训》的影子。

浅谈《颜氏家训》,从颜氏内部教材到古代家训的楷模

五、结语

颜之推以其广博的学识,自成一家之言,新创的家训文体,以及悠久的儒雅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颜氏家训》集以往仕宦家训之大成,它与集帝王家训之大成的《帝范》一起,标志着我国古代家训的成熟。

《颜氏家训》以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很快地渗透入民族心理之中,对于重构传统儒学的道德教育体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在对待《颜氏家训》中的传统道德伦理思想上,我们应该要秉持客观的态度,结合当下实际,以古为今用的方针,从家庭伦理、道德修养等方面获取有益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