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永定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抗疫風采錄

紅網時刻永定2月26日訊(通訊員 歐愛瓊)永定區永定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社區醫院,雖沒有定點救治醫院的高危感染風險,但在基層一線,他們承擔著預檢分診、居家隔離觀察、消毒消殺、轉運移送、隔離點醫療護理……從大年三十開始,轄區抗疫戰場的每個角落,都有他們默默堅守的身影。

永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疫风采录

疫情面前,作為院長的王玉標,既是院裡的專家,也是主心骨。他深知身上的重擔,肩頭的責任,更知道當前疫情的嚴峻。接到疫情通知的當天,他連夜組織全院職工專題學習,瞭解疫情狀況,研究防治措施和監測管理辦法,沉著冷靜地對全院工作任務細化到人,一字一句地下達了作戰命令,並身先士卒深入最前線,事無鉅細,面面俱到。這一干就是一個月,他沒有覺得工作的繁重,而是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

永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疫风采录

醫院的“美小護”們紛紛化身戰士,守好醫院的第一道關——預檢門診。她們經過專業的培訓和合理的防護,嚴格操作流程,對每一個進入醫院的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對於發熱患者詳細登記信息,通過專門通道將其送至發熱門診做進一步檢測。骨科護士李容傑作為一名孕期8個多月的準媽媽,堅決戰鬥在預檢分診一線。預檢分診,看似平凡的崗位,實則繁瑣而有風險。 “面對嚴峻的疫情,我們也難免緊張擔憂,我們不是天生的勇士,但責任讓我們必須堅強”。她們如此說道。

永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疫风采录

對返鄉人員的摸排是抗疫中最基礎、至關重要的工作之一。醫院黨支部書記羅廷軍身患不適,堅持帶領公衛組成員深入各社區調查人員返鄉情況,每天兩次進社區入戶為居家觀察人員測量體溫,對其進行為期14天的醫學觀察。36.4,36.7……這些不只是一些簡單的數字,是他們用腳步丈量出來的溫度。他們不畏嚴寒和風險,為了及時掌握監測對象的身體狀況早早出發,有時敲門量體溫時,很多人還在睡夢中,但大家都給予理解和配合;因社區返鄉人員眾多,醫務人員每測量完一次返鄉人員體溫,都已到了下午一兩點,中飯還來不及吃又進行了下午的監測,一刻也不停息,爭分搶秒,經常披星戴月還在忙碌著。羅廷軍、龔潔、吳光英、張紅梅、羅文紅等同志,因為工作需要,連續十多天沒有回過家,深夜歸來住醫院,清晨出發在醫院。

永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疫风采录

他們對密切接觸者和重點人群進行信息登記、體溫監測、醫學觀察及隔離解除等繁雜而風險性較大的工作,他們還負責對密切接觸者人員進行防疫指導和健康諮詢,宣傳防疫健康知識,及時開展心理疏導,解除密切接觸者心理恐慌。“說不怕是假的,多少還有有些擔心,但是疫情當前,作為醫務人員不上,誰上?”“我們守護的監測點,關係的是全區人民的健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這是我們的職責。”這是一群無畏的戰士,他們就是宋維宏、李星、李志霞等。

永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疫风采录

唐國旗、李梅霞一組負責醫療救護和專業消毒工作,他們帶上藥品器具,堅決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隱患;及時完成醫院和隔離點內每天2次的消毒消殺、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分類處理,保證垃圾無汙染;及時對不適人員轉診送醫,確保站點內人員生命安全。

永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疫风采录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他們也想衝鋒在戰役最前線,但卻因為特殊的使命,只能在後方默默地支援。他們每天為全院工作人員發放防疫物資,提前根據在崗人數分裝物資、貼好標籤,方便各科室按實領取。他們貼心為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準備好所有物資。“我們雖然不能在一線工作,但作為一個整體,我們一定要保證抗疫物資供應。”樸實的話講出了胡敏、田才、李懷秀這群人默默做好服務的決心。副書記田才安頓好家中才滿2歲的小孩,積極請戰抗疫工作,按著同志們紅色指印的請戰書沉重擺放在院長辦公桌上,疫情發生後,他們便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永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疫风采录

“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德”。疫情是一場大考,檢驗著每一個人。永定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工作者危難時刻不負使命,勇敢擔當,無怨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