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飛天茅臺“口感”不如從前?原來原因是這樣

經常有朋友問:“為什麼我今天喝到的醬香酒和以前喝的味道不一樣?”

還有的問:“為什麼同一瓶醬香酒昨天喝的比今天喝的好喝?”

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些疑問並不是醬香酒品控不好,就算是貴州茅臺酒也一樣有這樣的情況。

今天咱們說說是什麼因素影響所謂的“口感”。

飛天茅臺“口感”不如從前?原來原因是這樣

酒品真偽

你要了解自己的酒量,喝下這杯酒才不會無所適從,知道該喝多少才算恰倒好處。一次醉酒讓你體驗一次酒精的威力,品嚐一次過分的痛苦,你就找準了做人的方向。這也是影響酒水口感的最主要因素。


心理因素

幾乎在吃所有食品時,心理都會發揮很大的作用。比如:你一定覺得在高級餐廳吃個炒麵比路邊攤的吃起來好,喜歡喝茶的朋友一定有這樣的感受,在茶莊泡的茶好喝甘甜,但是同樣的茶您帶回家再喝,感覺味道就差點。這其中除了水質、茶藝的因素以外,心理狀態上起了很大作用。


同樣的醬香酒,如果您到酒廠酒窖去喝,那口感和感覺截然不同,但是酒還是一樣的酒。


時間影響

“酒是陳的香”這句話,並非適用所有的白酒,準確地說,這句話更多的是指“優質的醬香型白酒”。例如茅臺酒裝瓶出廠後,隨著時間的延長,酒質會有明顯的優化。所以,即便您喝的是同一種茅臺酒,因為出廠時間的不同,口感也會不同。時間的跨度越大,口感的差異自然越大。

飛天茅臺“口感”不如從前?原來原因是這樣

身體狀況和情緒

人的身體狀況、情緒對品酒效果的影響是很大的,我想這一點酒友們都深有感受。


外界溫度對酒質的影響

茅臺酒在堆積發酵過程中產生有較多的高沸點物質,理論上講,要體會這些物質的細微風味,茅臺酒應當有相對其他香型白酒更高的最佳飲用溫度。


有媒體認為,喝茅臺酒在酒體溫度為37℃時是最香的。但是科學認為人舌的靈敏溫度為15℃~30℃,而味覺最為靈敏的溫度為21℃~31℃。低溫能使舌麻痺,高溫給舌以痛感。


茅臺酒的酸、甜、苦、辣、醬、枯、糊七種味道的強弱程度與溫度變化的關係不盡相同。一般甜味在37℃左右時最能品味出來;酸味與溫度關係較小,10℃~40℃範圍內味感差異不大;苦味則隨溫度升高而味感減弱。高於35℃左右時大腦優先處理“燙”的信息,對其他風味的體會減小;15℃~35℃間,由受體蛋白更活躍使得感受的甜苦枯糊味隨著溫度增加而信號增加。這符合上段對溫度與味道關係的解釋。茅臺酒含有很多微量成分,上千種物質對風味與口感有相應的貢獻。


從上述分析來看,茅臺酒的品飲溫度範圍當介於21℃~35℃之間。

飛天茅臺“口感”不如從前?原來原因是這樣

全國食品工業技術委員會之前頒佈的《白酒分析方法》指出,品評室溫為20℃~25℃,樣品要在20℃±2℃環境下平衡24小時或水浴中保溫1小時。

這說明在國家標準中,白酒進行感官評定時酒液溫度介於18℃~25℃。也與茅臺酒適宜飲用的溫度基本吻合。


如果離這個溫度區間差別過大,而直接品飲茅臺酒的話口感的確會有所不同。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