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二戰時期小小的硫磺島,為何能成為美軍的噩夢?

硫磺島,是一座位於日本東京以南1080千米的一個小島,面積只有22平方公里,相當於澳門面積的60%多一點。然而在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上,這裡卻成為了美軍的噩夢。為了攻佔硫磺島,美軍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登陸作戰,造成的傷亡人數高達26866人比日軍傷亡的23786人還要多。硫磺島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讓美軍受到了這麼大的苦楚?

二戰時期小小的硫磺島,為何能成為美軍的噩夢?

實際上,日軍在硫磺島上進行了一番固若金湯的防禦建設,這都要得益於一個人,此人名為慄林忠道,是硫磺島的日軍指揮官。此人在太平洋戰場上深刻認識到了美軍的戰術就是以其強大的地空火力殺傷和壓制日軍,日軍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死守,因為這場戰爭本來就沒有勝算,只有通過死守,給美軍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才能為戰後的談判爭取更多的籌碼。

為了加強硫磺島的防禦力量,慄林忠道專門建設了一個以地下坑道陣地為主的防禦陣地,將天然巖洞與人工隧道相連接,而且在所有適合登陸的地點建設了永久火力點和堅固的支撐點,連炮兵陣地也都是半地下室的,以犧牲射界為代價,換取了更強的生存能力。日軍還有遍佈勸導的大大小小的暗堡,硫磺島上的折缽山幾乎被日軍掏空了,裡面四通八達,而且結構精巧,就算美軍攻入了一個坑道,也會陷入日軍的反向包圍中。

二戰時期小小的硫磺島,為何能成為美軍的噩夢?

相比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死磕,慄林忠道明顯更懂得只有活下去才能戰鬥。日軍在塞班島那種不顧一切的反衝鋒,在第一天就讓美軍用火力幹掉了3萬人,這種錯誤絕不允許再發生第二次。慄林忠道嚴禁日本士兵不顧一切進行衝鋒,而且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只有當美軍走到500米範圍內才能攻擊等。

二戰時期小小的硫磺島,為何能成為美軍的噩夢?

除此之外,日軍也在硫磺島上集中了最多的重火力資源。比如75MM以上口徑火炮361們。320MM大口徑迫擊炮12們,此外還有150MM迫擊炮65們,以及81MM迫擊炮81門等。雖然沒有坦克力量,但這堪稱是美軍太平洋戰爭以來,面對的火力最強大的日軍。而當時的美軍卻對此情報稀少,甚至判斷此時的硫磺島上只有13000名日軍。由於硫磺島的位置太過重要,只要美軍佔據了硫磺島,美國轟炸機就能空襲日本本土,在沒有了解更多敵情的情況下,美軍就對硫磺島發起了進攻。

1945年2月19日,美軍開始進攻硫磺島,一開始日軍沒有發起反擊,美軍進攻非常順利,其實這是進入了日軍的全套之內。美軍的先頭部隊向內陸推進後,突然遭到了日軍鋪天蓋地的炮火襲擊,登陸的56輛坦克基本都被摧毀。

二戰時期小小的硫磺島,為何能成為美軍的噩夢?

美軍在第一天登陸島上的3萬人,一開始就有2000多人的傷亡。在隨後的戰鬥中,美軍每前進一步,都會遭到日軍機槍陣地,暗堡和火炮的突襲。美軍這才發現,日本在硫磺島上進行了怎樣驚人的防禦工事建設,硫磺島也因此成為了美軍二戰時期的噩夢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