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安家》裡的買房故事:貸款or全款?

《安家》和《完美關係》 是最近開播的兩部電視劇,導演是同一個人 ,而且都是職場劇,所以難免被拿來比較。不談劇本,演員,服化道,單就題材的關注度,前者明顯更高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安家》講的是房子的事兒,和演藝圈的八卦相比,更接地氣,隨便一句話,都可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安家》裡的買房故事,好故事都來源於生活。

貸款 OR 全款


《安家》裡賣包子的兩位老人,打算給兒子買婚房。和中介溝通的時候,除了其它的要求之外,還特別交代,是全款。其實,在他們籤居間合同的時候,中介就提醒他們,可以去申請50%的貸款,但是他們怕孩子壓力大,而且湊一湊,可以湊出全款來,所以還是決定全款買房。


在這一點上,我的建議是:買房,能貸款一定要貸款。


以徐州為例,一套200萬的房子。首付50%,貸款50%。如果是商業貸款4.9%的基準利率,30年的話,按照不同的還款方式,需要支付73到91萬元的利息。猛一聽,大家感覺這個利息很高,但是我們平攤到每一年之後,是多少呢?每年是2.4-3萬元。

3萬元能買什麼?兩個包?或者一塊表?買的時候,用的時候,一定是開心的,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對於我們的財富增值沒有任何意義。背上房貸後,我想貸過款的人應該都有感觸,就是最難熬的是頭1-2年,這1-2年少一些這樣的奢侈型消費,熬過去並不困難。之後因為有了貸款,可能會促使我們更加努力的工作,積累更多的財富。


第二點建議 是關於貸款比例的:

在不影響家庭生活的前提下,能貸多少貸多少。


這一點,我想引用一個常規的說法,就是貸款的比例最好控制在30%到50%之間。每月的還款額,最好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一半。

很多人會說,現在社會變化快,不確定性太大,這麼多錢都去還貸了,要是萬一遇到什麼事兒,怎麼辦?我覺得正是因為人生有太多不確定性,才更要買房子。因為房子可抵押,可出售,真的遇到了什麼事兒,它可以快速變現,解決問題。就算一帆風順,天下太平,它也能幫我們積累財富,跑贏通脹。以後時間給的複利會更大。

最後想說一點感受。電視劇裡,兩位老人不願意貸款,這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的消費習慣。海清扮演的博士夫婦,也不想有太大的壓力,希望儘可能的多付首付,少貸款。


但我想說的是,銀行不是慈善機構,銀行運行的規則,是典型的馬太效應。只有信用良好,流水漂亮,才能拿到貸款。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如果因為是首套房,可以享受到9折等優惠貸款利率,更要珍惜。因為這是普通人少數可以享受到折扣的貸款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