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二戰期間最大的陸地運輸機,設計前衛,堪稱現代軍用運輸機的鼻祖

大型軍用運輸機是每個軍事大國所必備的軍事裝備,在軍隊中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快速運送大量兵員、武器裝備和其它軍用物資到前線的能力,確保部隊戰略機動、戰術投送的規模化、快捷性和突然性,在現代戰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展,軍用運輸機的性能也變得越發突出,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稍加改裝便可另作他途,像預警機、空中加油機、海上巡邏機等特種作戰飛機都可通過大型運輸機改裝而來。現代大型軍用運輸機有載量大、航程遠和飛控性能穩定等特點,在軍用運輸機領域,美國是當之無愧的霸主,著名的C-17"環球霸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服役近三十年,仍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軍用運輸機。不過小夥伴們你們知道嗎,現代軍用運輸機的鼻祖卻並非來自美國,而是二戰時期德國研發的一款大型運輸機,它就是Me-323重型運輸機。

二戰期間最大的陸地運輸機,設計前衛,堪稱現代軍用運輸機的鼻祖

Me-323是二戰時期德國梅塞施密特公司研發的一款大型軍用運輸機,因為龐大的體型而冠以"巨人"的稱號。Me-323並不是一款重新研發的機型,而是在Me-321軍用滑翔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是當時做最大的陸上運輸機。

Me-323的研發並不是很順利。1940年,德國入侵英國的"海獅行動"失敗後,航空部向容克斯公司和梅塞施密特公司下達了指令,要求研發一款大型軍用滑翔機以供再次入侵英國使用,其具體要求是:1、能搭載當時德軍裝備的75毫米口徑火炮的Ⅳ號坦克或者自行火炮及其成員、燃油和彈藥;2、能搭載88毫米高炮及其拖車;3、能運載100名以上的全副武裝的士兵。兩家公司得到指令後,分別展開了自己的研製計劃,容克斯公司按照要求負責設計全木質結構的滑翔機,而梅塞施密特則負責設計金屬骨架蒙布構造的滑翔機。

二戰期間最大的陸地運輸機,設計前衛,堪稱現代軍用運輸機的鼻祖

容克斯公司研製的木製滑翔機代號Ju322,該機翼展達到62米,機翼面積達到925平方米,整體看起來像20年代生產的G38運輸機,超大的體型為其贏得史前巨獸"猛獁"的綽號。該機最大運載量為16噸,並未達到指令要求的20噸,主要原因是容克斯公司在一戰以後就掌握了全金屬飛機制造技術,製造木製飛機並不擅長。再加上採用的木質材料不合格,導致整機強度較差,在多次試飛過程中出現機體斷裂的現象。即使後來增加了設計強度,但其運載量進一步下降到11噸,只達到指令要求的一半。而且該機的起降性能十分不穩定,拖拽飛機很容易置身險境。無奈,航空部最後終止了該機的研製計劃。

二戰期間最大的陸地運輸機,設計前衛,堪稱現代軍用運輸機的鼻祖

與此同時,梅塞施密特負責研製的Me-263(後期改為Me-321)卻進展很是順利,它的貨艙是一個長11米、寬3.15米、高3.32米的長方體,容積達到108立方米,最大運載量達到22噸,可運送超過20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該機最大的特色是機頭安裝了可向兩邊張開的貝殼形貨艙門,就像一個張開的大嘴,將大型物資從口中全部吞入體內。而且該機的貨艙地板設計的很低,並設計了特殊的坡道,方便車輛進出。

Me-263的設計看起來一切都很完美,也基本符合航空部的指令要求,但事無絕對,Me-263仍有一個很難克服的問題—動力。因為體型跟Ju322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重量也更重,擔任其拖拽工作的Ju-90因為動力不足而難以勝任拖拽任務,雖然後來在上面增加了6~8個火箭助推器,但這種火箭助推器的性能十分不穩定,啟動時間不一,總體效果也不佳。

二戰期間最大的陸地運輸機,設計前衛,堪稱現代軍用運輸機的鼻祖

沒辦法,既然外部動力藉助不了,只能依靠自己了。於是,德國航空部決定在Me-321上加裝發動機,使其具備一定的機動能力以擴大使用範圍,這就是Me-323的由來。鑑於Me-321龐大的體型,設計師經過細緻研究,決定為其加裝6部法制格羅姆-羅納14N星形氣冷發動機。加裝動力後的Me-321番號改為Me-323,機體還是沿用Me-321的機體,只是側窗減少了,整機重量大幅增加,由原來的15噸增加到27.5噸,相應的其最大運載量也大幅下降,僅有12噸,滿載時的航程為750千米。其上可搭載12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在撤退時可運送200名以上的無武裝人員。

二戰期間最大的陸地運輸機,設計前衛,堪稱現代軍用運輸機的鼻祖

Me-323前後共生產了201架,除了實驗用機外全部供給323特戰航空團使用,戰爭結束前全部損失殆盡。雖然這種大型運輸機笨重而速度緩慢,但它上面的各種前衛設計卻為後世軍用運輸機的研發奠定了基礎,稱其為現代軍用運輸機的鼻祖也毫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