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拿下喜馬拉雅123狂歡節銷售冠軍,這位社群達人卻要“消滅”自己

“一個人的成功,85%是和他的人際關係能力有關。”

對於卡耐基此番話,深耕DISC領域(研究人類行為語言)的行家李海峰,經常在教學中引用,其創立的DISC雙證班社群,吸引了古典、秋葉大叔等互聯網知識大咖的參與,4000多名親自認證的專業講師和顧問更是遍佈百餘家世界500強企業。

拿下喜馬拉雅123狂歡節銷售冠軍,這位社群達人卻要“消滅”自己

DISC社群聯合創始人李海峰

2019年,這位成名已久的社群運營達人,決定將自己線下十多年的DISC實戰經驗,通過喜馬拉雅這一互聯網平臺,分享給更多知識青年。作為其推出的首檔知識付費課程《李海峰:DISC人際關係訓練營》,在為期5天的“123狂歡節”中,便獲得了超過萬名學員的加入。李海峰試水線上的第一個訓練營,便成功地拿下了“123狂歡節”銷售冠軍。

在李海峰爆款課程的背後,他和團隊付出了哪些努力?課程打造和運營的邏輯是怎樣的?其又有哪些社群運營經驗可以分享……為此,我們特別專訪了李海峰老師,與你一同尋找答案。

從質疑線上課到成為線上課銷冠

新知榜: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對DISC概念感到陌生,能給我們介紹下嗎?認識和學習DISC的意義又是什麼?

李海峰:DISC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頓博士提出的,用以解釋人的情緒反應。後來他設計了一種行為測驗方法,其中四項因子分別為支配(Dominance)、影響(Influence)、穩健(Steadiness)與謹慎(Compliance),而這套方法也是以這四項因子的英文名第一個字母而命名為DISC。

2009年我寫出第一本DISC方面的專著《我為什那麼看不懂你》,2018年我組織並且擔任第一譯者翻譯了《常人之情緒》中文版,正是在這本書裡,介紹了馬斯頓第一次提出DISC。

我們熟悉的不一定清楚地瞭解,我們知道的不一定能很好地用出來。DISC是一個提升人際敏感度的工具。人際敏感度是不管你有意識還是無意識,不管你經過訓練還是沒有經過訓練都在使用的能力。我們希望藉助DISC工具,可以讓你有意識並且經過訓練,讓你對別人可以從認識做到了解,並且發展和經營好和他人以及自己的關係。別人無意識,你有意識;別人沒有經過訓練,你經過訓練,你就比別人有競爭力。

舉個例子,如果支配型的老闆讓一個“慢”員工查資料,可能會十分鐘問“慢”員工一次,如果問了很多次,“慢”員工還是沒有給老闆一個答案,那麼心急的老闆可能會馬上叫員工滾蛋。但是,如果員工瞭解老闆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在老闆下任務的時候就先答覆老闆:“老闆,十分鐘之內給您回覆”。十分鐘後,不管你得到的資料有多少都向老闆彙報你的工作,那麼,你就會從老闆那裡賺到讚賞。

老闆是同一個老闆,有的時候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是否瞭解他,用他接受的方式影響他,這決定了他對你的評價。

新知榜:《DISC人際關係訓練營》作為您的首次線上開課,將培訓從線下搬到線上,從課程的設計和服務上會有哪些不同,從而滿足線上課程的授課效果?

李海峰:從教學的互動效果來說,線上會弱於線下,所以在課程設計方面,我們會更注重教學生動化。學員幾乎都是上班族,大家都很累,大部分來學習的人並不希望一堂課的信息量太大,把自己搞得更累,但大家也更不願意浪費時間來學習一個空洞無物的課程。

像DISC這樣的課程,有大量的概念,如果用理論書的講法,大家會受不了。所以,我會注意藉助名人、生活案例、流行文化和古典文學裡面的熱點題材解釋DISC理論。比如講DISC內核、挑戰和優勢,我分別用了大家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代入感的小朋友打架處理方式做案例,用了香港熱門電視劇女主角做對比案例,用了三國裡面的劉關張諸葛做案例,這就讓大家破除了對理論的陌生感,很快可以融入對理論的思考。

另外,如今的知識付費朝著延展性服務的方向發展,學員不是簡單地聽你講完一堂課就結束了,他需要更多延展性的服務,比如加入優秀的社群,結識牛人。我們的訓練營一次性鏈接52位行業大咖,這些大咖都來自於我們自己的社群,比如秋葉PPT品牌創始人秋葉大叔、全國影響力正能量作家小川叔、騰訊特邀效能顧問講師鄒小強、百萬粉絲公眾號達人“剽悍一隻貓”等。單從這一點來說,每位學員都能獲得“黃金人脈圈”,這是線下課程無法比較的。

拿下喜馬拉雅123狂歡節銷售冠軍,這位社群達人卻要“消滅”自己

新知榜:如何與喜馬拉雅結緣?能夠成為去年喜馬拉雅“123狂歡節”的銷售冠軍,喜馬拉雅又提供哪些支持?

李海峰:眾所周知,喜馬拉雅上面有特別多的好課,比如陳春花老師、楊國安老師的課。最初,我們在自己的社群內推廣這些好課,然後一推廣就變成第一名。漸漸地,我們和喜馬拉雅的團隊越來越熟悉。

當時,他們跟我建議上線一門自己的課程。其實,我對線上課的效果是持懷疑態度的,畢竟我們的課以線下為主,且線下課一直做得不錯。經過多次磨合,最終才確定以訓練營的方式推出線上課。

在課程研發的過程中,喜馬拉雅團隊全程介入,特別是雷雷老師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議。最後上線時,也幫我爭取到很多站內曝光的資源,比如開屏等。總體來說,喜馬拉雅給我的支持就是:一支成熟又善於激發人的製作團隊;願意關注好產品且願意為好產品爭取曝光的機會。

師生比1:10,首創“主題營”社群運營模式吸引上萬人參與

新知榜:《DISC人際關係訓練營》作為首期線上訓練營,便吸引超過萬名學員加入,規模如此之大,想必壓力不小,能否兼顧到每位學員?

李海峰:市面上很多課程的講師數量少,無非就是運用幾個工具進行簡單的社群運營,對於我們的萬名學員,大家自然會認為照顧不到每位學員,但事實不是如此。

目前我們有5000位專業的講師和認證的顧問,當然5000人不可能全部來。針對這門課程,我們學員和講師顧問的配比是10:1,照此計算,1萬名學員就會配1000位講師顧問。

具體來說,我們將1萬名學員分為58個群,平均一個群200人左右,按照10:1的比例,一個群大概有20位講師顧問。有人會有疑問:為什麼不再細化些,按照一位講師和10位學員的標準建群?其實,當學員在群內諮詢問題時,20位講師顧問無論誰看到問題,都能及時答疑,而僅僅一位講師或顧問,便有很多不可控因素。而且,人數更多的群,整個氛圍會更好。

新知榜:《DISC人際關係訓練營》能獲得成功,還少不了DISC社群的助力。成員們曾將社群概括為三個關鍵詞:溫暖、有趣、喪心病狂,為什麼這樣說?

拿下喜馬拉雅123狂歡節銷售冠軍,這位社群達人卻要“消滅”自己

李海峰:目前我們有4000多位社群成員,在前面最先加入的1122個人中,有超過100對的夫妻,其中還有100多歲的夫妻。另外,在前面的1122個人中,有300多個是同事關係。當然,不管是夫妻關係還是同事關係,目前的佔比都更大了。

如此大的夫妻和同事關係佔比,實則反映了社群天然具備溫暖基因的一個關鍵因素。在這裡,大家可以把親人變成有血緣關係的朋友,也能讓朋友成為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

至於有趣,其實前面已經提到過,比如課程中設置的生動案例和實操訓練。這裡我們重點介紹下“喪心病狂”。

舉個例子,我們每天晚上都有主題運用的分享,會要求每位學員在群裡講一下他怎麼運用,比如怎麼運用到婚戀關係、怎麼運用到團隊建設等等,最多的時候,我們11個群的畢業生同時直播分享。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堅持了1500多天,已經有3000多個主題分享,除了過年的6天之外,沒有哪天我們間斷過。

新知榜:據說在近期開展的第三期《DISC人際關係訓練營》中,首創“主題營”的社群運營模式訓練學員,能給我們介紹下嗎?

李海峰:設置主題營,其實是讓大家在正式學習前就有意識地做一個訓練。開營前,學員根據自己情況選擇主題營:D火營、I風營、S林營、C山營、普通營。這五大陣營,也是初步讓大家瞭解DISC概念和分類。

D火營,這是一個讓學員戰勝拖延的學習營,也是最虐的一個營,因為要攻克的任務是:極致完成率,也就是完成所有學習打卡;I風營是一個趣味營,S林營是一個注重思考的精選營;C山營是一個盡情釋放輸出的強兵營。這個營很有意思,我猜那些會寫的人都在這裡了,因為這裡每人一定要有一篇2000字以上的深度覆盤;剩下的人都在普通營了。

未來聚焦“去個人IP化”

新知榜:您前面提到目前社群有幾千位講師,在培訓這些講師時,您提出要“消滅李海峰”,為什麼?

李海峰:“消滅李海峰”就是去李海峰IP化,一個課程如果只有我能講,別人講不了,代表訓練系統有很多完善的空間。

具體來說,“消滅李海峰”主要是指大家要學精髓,不是學我的表現形式,我只提供一個內核,外在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雖然我講得多,但是針對某些特定主題和特定對象,講師經過訓練後有機會超越我,比如專門針對中小學校校長講、專門針對醫患關係講、專門講企業的溝通等等。同時,大家可以根據對象去延展他們自己親身經歷的東西。

其實,去個人IP化一直都在做。2018年,我們做過一個統計:DISC雙證班社群裡的職業講師為市場上帶來DISC相關培訓課程超過4000天。經過多年努力,社群裡很多講師對DISC理論的演繹已經在我之上,比如任博老師、俞亮老師等。

新知榜:說到IP,您十分認同秋葉大叔所說:做知識IP可以向下影響,也可以向上影響。如何理解這句話?

李海峰:如果你只有能力向下影響,那麼很可能最後你的很多行為就變成“收割”粉絲。但如果你有能力向上影響,那麼這就是巨大的躍遷。

IP要想向上影響是很難的,唯一的途徑在於抱“B端的大腿”,藉助第三方大平臺的影響力來提高自己的IP影響力。比如秋葉大叔,他把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混沌等幾乎所有的大腿都抱了,這也是他的牛逼之處。

拿下喜馬拉雅123狂歡節銷售冠軍,這位社群達人卻要“消滅”自己

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我們參與很多活動,都努力在拿第一。因為只有拿到第一才有勢能,才能藉助勢能提高IP影響力。比如,這次我們在2019年喜馬拉雅“123狂歡節”拿到全站暢銷榜第一名,這個勢能為接下來推廣傳播DISC很有幫助,尤其是在我們萬人營同步召開之後,我們有機會參與行業標準的定義。

新知榜:隨著知識付費進入下半場,在內容打造和推出形式方面,有哪些新規劃?

李海峰:未來會繼續加強訓練營的運營,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讓我的講師擁有自己的訓練營。這個變化要回到剛才的話題“去李海峰IP化”,接下來我會讓訓練營成為品牌,而不是李海峰成為品牌。

在做第1期、第2期訓練營時,我用喜馬拉雅的音頻做我的主學習資料,但在第3期,我們用的是視頻資料,裡面的聲音已經不是我的聲音了。這代表什麼?我在嘗試做一種去李海峰IP化,也就是說接下來我會讓訓練營成為品牌,而不是李海峰成為品牌,然後希望我所有講師都有不可取代性,這種不可取代性才能體現出講師的價值,體現出訓練營的價值。

進一步說,未來我要打造的,是完全可以脫離我,但是給到別人又是利器的東西,所以我現在很在意兩方面的培養:一方面是我要讓學員成為一個成熟的學員,他不會只滿足於成長了的感覺,更會關注成果的獲得。另一方面,是給我的認證講師和認證顧問配上全系列的交互工具,讓他在線上活得很好,在線下也會更有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