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別把你的情緒甩給孩子,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學習生活的榜樣,不僅要成為孩子形成高尚精神、崇高人格的榜樣,也要成為孩子多種能力的榜樣,還要成為孩子健康心理的榜樣。

別把你的情緒甩給孩子,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家長的情緒情感對於孩子來說感染力極強,如果家長開懷大笑,孩子也會高興得手舞足蹈;家長怒氣衝衝,孩子也會嚇得心驚膽戰不知所措,甚至於嚎啕大哭。所以家長的情緒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著直接作用。

孩子中有的性格倔犟,有的性格溫順,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比較敏感等等,都與父母的情緒有著相關作用。

我們在生活中也常發現這樣的現象:家長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做事馬虎的,孩子做事往往也急躁粗心。這不正好說明了家長的教養方式、情緒狀態會對兒童的身心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嗎?

別把你的情緒甩給孩子,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家長對孩子急躁

當代家庭多數是以獨生子女為主,獨生子女身上承載著父母親全部美好的期望,同樣享受著來自父母親全部的愛。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越快越好,吃得越多越好,內心裡甚至巴望著孩子一生出來就有五六歲了,吃一餐就能吃成一個胖寶寶。

別把你的情緒甩給孩子,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所以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養育常有“拔苗助長”的現象,帶著這樣的觀點去教育要求孩子,家長的情緒自然容易急躁,容易焦慮,容易對孩子發脾氣,對孩子失去耐心。

比如孩子不肯吃飯或吃得比較少時,家長擔心孩子餓著就哄著吃、追著喂,到最後就逼著吃。當孩子早上起晚了、出門慢了就一個勁兒地催著,嘴裡還唸唸有詞“還不快點,要遲到了,要被老師罰站了。再不快點媽媽上班也要遲到了。快點快點”。

孩子自然也被家長催得心煩氣躁,天天在這樣的催促聲中上學,也難怪不少孩子會對上學產生厭惡,因為家長壓根兒沒有幫助他們建立與學校、老師之間的美好聯繫。

別把你的情緒甩給孩子,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家長容易害怕

嬰兒出生時並不知道生活中哪些物體對自己有危害,並不懂得對特定的物體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

心理學家華生就曾做實驗證明幼兒的害怕、恐懼既是後天環境影響造成的,也可以通過改善環境來消除孩子的害怕與恐懼的心理。比如有的家長突然看見自己腳邊有一條蚯蚓會驚慌地大叫起來,那麼身邊的孩子就會受到驚嚇。這種習得的害怕不是因為蚯蚓而是因為家長的驚叫聲。

別把你的情緒甩給孩子,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生活中還經常會碰到家長阻止孩子自己去拿杯子喝水的情況,家長會驚慌地叫著“放下,放下,杯子很燙”。當孩子想要拿起剪刀剪紙時,家長又在邊上叫著“別動別動,小心剪刀剪到你的手”。

但恰恰是生活中家長的這些一驚一乍的做法,甚至是不當的做法讓孩子不該害怕的時候卻害怕了,讓孩子慢慢失去了對外界的好奇感與新鮮感,變得縮手縮腳了。

別把你的情緒甩給孩子,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家長整天抱怨

孩子做事沒有成功,沒有做得很完美,這都很正常,更何況成人做事也常常會出差錯。但很多家長由於自身性格的關係,平時對人、對事就要求十全十美,現在同樣會以對待成人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帶來的結果就是指責孩子、埋怨孩子。

生活中還有一些家長把在單位裡、工作中形成的不良情緒帶回家裡,在家中當著孩子的面兒就大發脾氣,指桑罵槐,或者抱怨老天不公平等等。有的還會把在外面受到的火氣、怨氣帶回家往孩子身上發,孩子成了家長的出氣筒。

別把你的情緒甩給孩子,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家長這些情緒表達的方式就是孩子直接的學習模仿的榜樣,今後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也容易抱怨別人、指責他人。所以,當家長自身面臨失敗、挫折時該如何應對、如何調整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與兒童相處的過程中,家長應慎言慎行,注重自身的情緒表現與情緒調控,提高自己的情緒智力,為兒童的成長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最終促進兒童的情緒智力發展。

別把你的情緒甩給孩子,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家庭教育一直都是現在家長探討的問題,如何成為一對好父母,培養出健康優秀的孩子,也都是每個家長所追求的。在此,我為大家推薦這套“正面管教”系列,希望為廣大家長提供參考。

別把你的情緒甩給孩子,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該系列叢書包括《好父母不吼不叫》、《正面管教》、《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以及《好性格讓孩子受用終生》

五本,幫你讀懂孩子,與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人。

別把你的情緒甩給孩子,你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這五本親子家教叢書一起購買僅需要78元,平均每本只有15元,十分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