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别把你的情绪甩给孩子,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习生活的榜样,不仅要成为孩子形成高尚精神、崇高人格的榜样,也要成为孩子多种能力的榜样,还要成为孩子健康心理的榜样。

别把你的情绪甩给孩子,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家长的情绪情感对于孩子来说感染力极强,如果家长开怀大笑,孩子也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家长怒气冲冲,孩子也会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所措,甚至于嚎啕大哭。所以家长的情绪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作用。

孩子中有的性格倔犟,有的性格温顺,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比较敏感等等,都与父母的情绪有着相关作用。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家长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做事马虎的,孩子做事往往也急躁粗心。这不正好说明了家长的教养方式、情绪状态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吗?

别把你的情绪甩给孩子,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家长对孩子急躁

当代家庭多数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独生子女身上承载着父母亲全部美好的期望,同样享受着来自父母亲全部的爱。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越快越好,吃得越多越好,内心里甚至巴望着孩子一生出来就有五六岁了,吃一餐就能吃成一个胖宝宝。

别把你的情绪甩给孩子,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所以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养育常有“拔苗助长”的现象,带着这样的观点去教育要求孩子,家长的情绪自然容易急躁,容易焦虑,容易对孩子发脾气,对孩子失去耐心。

比如孩子不肯吃饭或吃得比较少时,家长担心孩子饿着就哄着吃、追着喂,到最后就逼着吃。当孩子早上起晚了、出门慢了就一个劲儿地催着,嘴里还念念有词“还不快点,要迟到了,要被老师罚站了。再不快点妈妈上班也要迟到了。快点快点”。

孩子自然也被家长催得心烦气躁,天天在这样的催促声中上学,也难怪不少孩子会对上学产生厌恶,因为家长压根儿没有帮助他们建立与学校、老师之间的美好联系。

别把你的情绪甩给孩子,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家长容易害怕

婴儿出生时并不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对自己有危害,并不懂得对特定的物体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

心理学家华生就曾做实验证明幼儿的害怕、恐惧既是后天环境影响造成的,也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消除孩子的害怕与恐惧的心理。比如有的家长突然看见自己脚边有一条蚯蚓会惊慌地大叫起来,那么身边的孩子就会受到惊吓。这种习得的害怕不是因为蚯蚓而是因为家长的惊叫声。

别把你的情绪甩给孩子,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生活中还经常会碰到家长阻止孩子自己去拿杯子喝水的情况,家长会惊慌地叫着“放下,放下,杯子很烫”。当孩子想要拿起剪刀剪纸时,家长又在边上叫着“别动别动,小心剪刀剪到你的手”。

但恰恰是生活中家长的这些一惊一乍的做法,甚至是不当的做法让孩子不该害怕的时候却害怕了,让孩子慢慢失去了对外界的好奇感与新鲜感,变得缩手缩脚了。

别把你的情绪甩给孩子,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家长整天抱怨

孩子做事没有成功,没有做得很完美,这都很正常,更何况成人做事也常常会出差错。但很多家长由于自身性格的关系,平时对人、对事就要求十全十美,现在同样会以对待成人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带来的结果就是指责孩子、埋怨孩子。

生活中还有一些家长把在单位里、工作中形成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里,在家中当着孩子的面儿就大发脾气,指桑骂槐,或者抱怨老天不公平等等。有的还会把在外面受到的火气、怨气带回家往孩子身上发,孩子成了家长的出气筒。

别把你的情绪甩给孩子,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家长这些情绪表达的方式就是孩子直接的学习模仿的榜样,今后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容易抱怨别人、指责他人。所以,当家长自身面临失败、挫折时该如何应对、如何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应慎言慎行,注重自身的情绪表现与情绪调控,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为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最终促进儿童的情绪智力发展。

别把你的情绪甩给孩子,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家庭教育一直都是现在家长探讨的问题,如何成为一对好父母,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也都是每个家长所追求的。在此,我为大家推荐这套“正面管教”系列,希望为广大家长提供参考。

别把你的情绪甩给孩子,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该系列丛书包括《好父母不吼不叫》、《正面管教》、《听孩子说胜过对孩子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及《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生》

五本,帮你读懂孩子,与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人。

别把你的情绪甩给孩子,你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这五本亲子家教丛书一起购买仅需要78元,平均每本只有15元,十分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