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宅在家里看历史:塞外承德美食说烤羊

宅在家里看历史:塞外承德美食说烤羊

1.这几年,呼啦一下,承德的烤羊火了,市内禁烟火,周边的农家饭很多都有烤羊,一只烤羊,送十几个荤素凉菜,外地朋友来了,香嫩可口,客人吃的高兴,主人也有面子。

其实,承德的烤羊真的历史悠久,还带有皇家的风味。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葛尔丹。

康熙出征,心中挂念祖母孝庄皇太后,每有新鲜见闻、美食或有意思的物件,都会随战报一起送回北京,这一次,来到的是塞外。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蒙古王爷憨厚,皇帝来了,得到沿途王公贵族和百姓的热烈欢迎,他们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献给皇帝。一天,康熙吃到一种石烤羊肉,觉风味甚佳,吃完后,便亲自盯人又烤好一只,去骨后,打包六百里加急送京。

他还担心路途遥远,影响口感,特意叮嘱:“再烹蒸,食之良佳”。

孝庄皇太后吃完烤羊,感觉口味甚佳,就问送烤羊的人:这是哪里的烤羊呀?

送羊的人有些懵,因为塞外苦寒地,他也不知道具体的地名。

但是他知道在北京有一个南苑,是皇帝打猎的地方,这个烤羊来自北边的塞外,也是皇帝狩猎的地方,就顺嘴说:这是北苑烤羊。

现在承德市区北边的双峰寺老西营,还有一家北苑烤羊,应该还有所传承。

宅在家里看历史:塞外承德美食说烤羊

2.内蒙古高原水清草美,昼夜温差大,为抵御寒冷,这里的羊都有厚厚的脂肪。因为环境优美,水草丰厚,在所有的羊里,锡林郭勒盟羊肉最为上乘。

最关键的是,内蒙古人民对牛羊的感情都非常的深,他们用爱心去牧养牛羊。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有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为了抢救集体的羊群,小姐俩不惜自己的生命,至今还令人感动。

前几年有一个电视节目说过,内蒙古草原的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都是六味地黄丸,有些夸张,但很形象。

康熙皇帝近臣高士奇的《扈从纪行》描写了这里当时的景象:

张家口外皆国家育牧之场,牛羊不下数千百万,望若云锦。(皇)上缓辔巡行,罕其勤惰,蕃育之盛自古无媲,赐挏马酒、塞外乳饼枯芦等物。

宅在家里看历史:塞外承德美食说烤羊

康熙皇帝亲征葛尔丹后,烤羊就正式登上了御筵,满汉全席里有一道“烤琵琶羊腿”,是乾隆皇帝的最爱。具体做法是:

选羊小腿下部,把边缘修饰整齐,呈琵琶形,在腿的内部划2分深的斜十字花边,用料酒、盐、酱油、花椒、小茴香、姜片、葱段、蒜片、洋葱、芹菜挫末,腌渍3—4小时。

腌渍好后,用一米长铁签子或不锈钢签子穿羊腿,放到烤架上,用事先烧好的炭火烤制一个小时左右,一边烤一边转动签子,将羊腿烤至糊黄色。取下,放在专门盛放烤羊的盘子里,底部用竹帘垫起,起到控油汤之用。吃的时候用刀叉、配黄酱、葱段、椒盐、辣椒面儿等(故宫出版社《满汉全席》)。

宅在家里看历史:塞外承德美食说烤羊

3.满汉全席的菜谱和做法密不外传,现在人们研究满汉全席,多是从李斗写的《扬州画舫录》里的描述而进行研究的。

乾隆皇帝南巡,驻跸扬州天宁寺行宫,地方官为皇帝随行官员准备的招待筵食。李斗参加了这次宴会,把他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这些记录是后人研发满汉全席的基础。在这个菜单里,羊肉出现了好几次,有风羊片子、油炸猪羊肉、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煮猪羊肉、白蒸小猪子小羊子鸡鸭鹅... ...

可见,御筵里除了烤羊外,还有羊下货等多种吃法。

宅在家里看历史:塞外承德美食说烤羊

4.在过去,羊肉一直都是贵族和有钱人的食品,苏东坡在海南的时候,市场上羊肉都被地位较高的官员们买去,他只好买些羊脊骨回来,

煮熟、过水、洒酒、抹盐,烤至微焦。剔拨一天,往往只有一铢半两些许肉,但是味极美,品尝起来呀有蟹的味道!每隔三五天他就要吃一次,感觉大补。

这是他给弟弟苏辙的信里说的。

可怜的苏东坡,在海南不去吃螃蟹,而是在烤羊脊里吃出螃蟹的味道来,有些伤心呢。

现存苏东坡书法有寒食帖,被当代人极为推崇,其实那就是苏东坡的日常写作。

老羊铲史经常思考,书法是艺术吗?是吗?真的是吗?!

那么多疯癫大师靠着写字就能浪荡江湖,他们写的真的好吗?

那是古人的基本功,就是写字。

写得好是真的好,苏东坡是仙。

在当时,苏轼除了诗文出名外,他的书法在已经非常有名。

苏轼的朋友韩宗儒也酷爱吃羊肉,可惜家里穷,买不起。韩宗儒就把苏轼写给他的信,送给殿帅姚麟,送一次,姚麟就能送给他十几斤羊肉。

自从发现了这个好办法,韩宗儒不断给苏轼写信,让苏轼回信。次数多了,终于有人告诉了苏轼:“东晋的时候王羲之用字和道士换鹅。现在你的字被人拿去换羊肉了。”

苏轼听完大笑。之后不久,韩宗儒又让仆人给苏轼送信,并要求把回信快点拿回来。仆人见到苏轼,一再催促苏轼回信。

苏轼笑着说:“你回去说,今天屠户休息,没肉吃了。”

黄鲁直戏东坡曰:“昔右军书为换鹅书,今日韩宗儒性饕餮,每得公一帖,于殿帅姚麟家换羊肉数斤,可名公书为换羊书矣。”公在翰苑,一日宗儒致相寄,以图报书。来人督索甚急,公笑曰:“传语本官,今日断屠。”(《侯鲭录》)

宅在家里看历史:塞外承德美食说烤羊

5.羊肉温补,对人健康有多种益处,清代还在制度上规定了皇帝每天都要吃羊肉,按照故宫出版社的《满汉全席》记载:

皇帝每日的膳食原料有:盘肉二十二斤,汤肉五斤,猪油一斤,羊二只,鸡五只,鸭三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共十九斤,大萝卜、水萝卜、胡萝卜共六十斤、包瓜、冬瓜各一斤,苤蓝、干闭蕹菜各五斤,葱六斤,玉泉酒四两,酱、清酱各三斤、醋二斤,牛乳一百斤,玉泉水十二罐,乳油一斤,茶叶十五斤。

始于康熙、盛于乾隆的千叟宴,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筵者最多的盛大皇家御筵,在清朝共计举办过四次。千叟宴的主次两份菜单里,羊肉均出现了两次,分别是配铜火锅的羊肉片一份、烤羊肉乌叉一盘。

宅在家里看历史:塞外承德美食说烤羊

6.容妃是电视剧里的香妃,聪明善良,貌美体香,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她曾十次陪皇帝来承德避暑。

香妃是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在北京的时候,饮食就和其他嫔妃不同,宫中有一个穆斯林厨师叫努倪马特,专门为她烹饪清真食品。

乾隆皇帝在承德的时间比较长,为了让香妃高兴,专门从北京迁来的三户“红帽子”回回落户承德,香妃来的时候,专门请阿訇宰牛羊,设专人专灶侍奉。

在承德市现在的中心广场,有一个清真寺,在过去叫东清真寺,香妃按照教规去瞻仰,还赠给这个寺里宫灯、宝葫芦等物,以作纪念。

现在承德回族马姓,就应该有他们的后代,红顶子。

香妃走了,回回落户承德,承德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烤羊也就流传了下来。

宅在家里看历史:塞外承德美食说烤羊

7.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很多事都是后人干着急没办法。

爱新觉罗·溥佳是爱新觉罗·载涛的长子,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弟,当年他和溥仪一起被驱逐出紫禁城,在他的回忆文章《清宫回忆》里,写到了末代皇帝的吃饭:

我看见每逢开饭时,溥仪吩咐一声“传膳”,御前太监就照样向殿外高喊一声,殿上的太监便赶忙应一声“嗻”!真是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上菜时,“殿上的”把菜饭送到东暖阁门外,然后再由御前太监摆到桌上,没有薄仪的吩咐,他们是不能随便进入东暖阁的。

......宫内的饮食也达到了穷奢极欲的程度。我初到养心殿时,溥仪曾叫我同他一起吃饭,宫中叫“同桌”。这也是皇帝对臣下一种了不起的“殊遇”,按规矩是要叩头谢恩的,不过溥仪嫌麻烦,以后就免了。溥仪用饭是在东暖阁,每餐的饭菜,总要摆三、四张八仙桌。据说,皇帝每餐都有定制,辛亥革命后已有所削减,但菜还是有六、七十种之多。这些都是御膳房做的,另外还有四位太妃送来的二十几种精致的家常菜。米饭有三、四种,小菜有十几种,粥有五、六种。在官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一看二眼观三”,大概就是形容饭菜多的意思。

这是末代皇帝。

宅在家里看历史:塞外承德美食说烤羊

8.在记载康熙皇帝征伐葛尔丹的时候,每天只吃一顿饭,即便是吃烤羊的时候,也是和将士们一起吃。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

创业年代,可以同甘苦,到了后代怎么就不行了呢?!

刹四风怎么就这么难呢?

1625年,正在创业的努尔哈赤召集众贝勒训话时说:

尔等与其进各种食物适联之口,何若秉承朕意,将国家之事精心治理之为愈也。尔等于有利于国者,心有所得,务即陈述,以备采择,施于国中。否则遇事务遵朕行之。

意思是说,你们不用总是哄我高兴,如果真的按照我的心意,把自己承担的治理国家的事情做好就行了,有了好的治理国家的想法,都告诉我,让我推广。

大臣们要以国事为重,不要在饮食上挥霍。

努尔哈赤说:“筵延或饮食时,不可为朕一人独宴”。

末代皇帝溥仪,看到祖辈们打江山时的辛苦,能不能羞死。

宅在家里看历史:塞外承德美食说烤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