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國外工業互聯網企業的“前世今生”

工業互聯網是當前的熱點話題,但究竟何為工業互聯網企業,業界尚未形成統一認識。筆者認為,能夠對外提供工業互聯網相關產品、服務或技術是界定其為工業互聯網企業的前提。以此為依據,藉助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信息監測平臺,我們選取國外近500家工業互聯網企業作為樣本,對其歷史發展路徑、當前業務類型和未來可能的產業方向進行了分析與研判。

國外工業互聯網企業的“前世今生”

樣本企業中既有老牌工業企業、移動運營商等傳統巨頭,也有互聯網企業和創業公司等新興參與者,覆蓋了歐洲、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31個國家。信息技術領先的工業強國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具備先發優勢,55%的工業互聯網企業來自美國,佔據半壁江山,德國與日本也表現突出。此外,新興經濟體印度的工業互聯網企業數量在31個國家中排名第三位,僅次於美德兩國,這與印度軟件業的崛起和對製造業發展的迫切需求不無關聯。

從發展路徑來看,國外工業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路徑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傳統工業企業的互聯網轉型升級,如美國企業艾默生(Emerson)和霍尼韋爾(Honeywell)、德國企業菲尼克斯電氣(Phoenix)、法國企業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日本企業三菱電機、韓國企業浦項鋼鐵等,其作為老牌工業企業,積累了大量設備和數據,有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需求和實力。第二類是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等信息技術巨頭在工業領域的落地應用,如俄羅斯移動電信系統公司(MTS)、美國企業思科(Cisco)和亞馬遜(Amazon),藉助其在通信領域和互聯網領域的技術積累,搭建面向製造業的雲平臺和物聯網平臺,為工業企業上雲提供技術支持。

第三類是專注於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新興企業,如2015年成立的印度企業Briston Technomach、2017年成立的德國企業Workerbase和2018年成立的美國企業Corlina,創業企業在遠程資產管理、工業4.0軟件開發、工業數據分析等工業互聯網細分領域深耕,也吸引了不少資本流入。

從業務類型來看,網絡、數據和安全是工業互聯網的三大要素。基礎網絡是工業互聯網得以發展的根基,有近10%的企業專注於工業以太網、M2M連接等基礎網絡業務,並計劃基於5G開展業務,美國企業在網絡的佈局尤為突出;而多樣的產品、服務和平臺實現數據的全流程處理,是工業互聯網價值的直接體現,近八成的企業深耕於此;安全則為工業互聯網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必要保障,重要性日益突出,也吸引了不少新興企業的加入,前景可觀。

從產業方向來看,國外工業互聯網企業的佈局呈現出邊緣遷移和開放融合的特點。

首先,隨著工業入網設備的指數級增長,集中式的雲計算在數據的實時處理上表現出一定的侷限性,數據處理開始向邊緣端遷移,霧計算、邊緣計算等更為分佈式的處理方式降低網絡通信跳數,節省核心網絡帶寬,緩解雲端處理器的壓力,提高數據處理的實時性和效率性,為雲計算提供了有效的延伸與補充,也更加適用於大量分散的工業設備。如美國企業Nebbiolo Technologies提供Nebbiolo霧計算平臺,在雲端與設備端之間搭建橋樑,促進物聯網技術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應用;瑞典企業Crosser為邊緣計算設計和開發的解決方案,實現了數據實時處理和輔助決策功能。

其次,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提供開放可擴展的產品和服務,支持跨空間、跨系統和使用不同協議的設備的泛在連接,同時還融合從數據收集到數據分析的一系列功能,為用戶的工業生產提供支持。平臺是推進開放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樣本企業中,約有20%的企業開發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如瑞士企業ABB集團提供的ABB Ability工業雲平臺就提供了從設備到邊緣計算再到雲端的一體化數字平臺,支持工業設備接入、數據採集處理、性能優化分析等全流程管理;愛爾蘭企業Davra Networks開發的Davra IoT平臺集成了設備管理、數據分析、應用開發等功能。

邊緣遷移和開放融合改變了工業企業的生產方式,為工業企業數據資產的價值挖掘提供了新的思路,預計仍將是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方向。

王雪梅: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研究中心數據分析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有通信行業市場、寬帶接入與業務、虛擬運營商等。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