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只有投資才能給你人生自由,避免成為工作的奴隸

微信公眾號:"股海沉思",我將和大家系統分享關於股票的全部研究成果,包括理論、模型、方法和工具,歡迎關注。


我們要實現自己理想的生活,或多或少都需要錢。經濟活動由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一般來說有三種方式可以有錢,一種是工作,自己創造了財富,自然可以分配一部分,一種是投資,在財富的創造過程中提供了生產要素,比如土地、資本等,在分配環節可以拿一部分,最後一種就是撞大運,發現了被樹樁撞死的兔子,撿皮夾子了,也能有錢。


我把第一種叫做勞動,這是最辛苦的,悲劇的是我們社會中勞動力這種生產要素一來經常供大於求,在生產要素的市場中要不到較高的價格,表現在市場經濟中工人階層的薪資一般跑不贏通貨膨脹,處於溫水煮青蛙式的貧困陷阱中,再則這種生產因素除了極個別具有特殊技能的個體,大多數可替代性很強,話語權很弱,在分配環節中處於"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境地。當然最主要的是這是一個單利的過程,是一個加法,財富的積累很慢,人生過的比較辛苦,我把這叫做小民生活。一輩子辛辛苦苦,謹小慎微,卻總是緊緊巴巴,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


第二種呢,是投資,投資有很多種,如圖是沃頓商學院教授傑米裡.西格爾的傳世鉅著《股市長線法寶》及《投資者的未來》裡,曾將200年間不同投資品種的收益做成一張圖。

只有投資才能給你人生自由,避免成為工作的奴隸

股票的收益遠超其他品種,而大眾心中的硬通貨黃金和美元則處於相對貶值中,美元作為一種信用貨幣,在較長時間段天然承擔了貶值的使命,所有信用貨幣都一樣,這裡不再贅述。黃金收益較低則主要是因為其不能產生現金流的收益,無法參與複利的過程。至於票據、債券雖然能收取一定的現金流,但是收益率卻低於股票,在時間的長河中,自然被股票遠遠拋在身後。


股票為什麼收益比債券高呢?這個很好理解,股票是股權,是去創造財富的人,債券是借錢給別人的,如果借錢給別人比自己幹更賺錢,那麼誰還去創造財富呢,大家都把錢借給別人好了。


一個社會要進步,必然是體現在生產力的發展,要鼓勵創造財富的人,給他們比較多的財富分配。社會的財富可以分為四類:一是政府拿走的稅費;二是參與GDP創造的個人所獲收入;三是非營利部門獲得的捐贈和服務部門提供的中介服務費用;四是企業的盈利。在這四類參與體中,政府基本不創造財富,而企業這種經濟組織比個人、家庭或政府有更低的交易費用支出——通過深化分工、專業化協作,以及對利潤的激勵和對損失的懲罰機制等手段達到的(可參看諾獎得主、新制度經濟學鼻祖羅納德.科斯的論文《企業的性質》——這是他1991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主要貢獻),因此,在現代經濟中,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是高於個人和中間組織的。


只有投資才能給你人生自由,避免成為工作的奴隸


企業作為天然追求經濟利益的組織,其生產效率最高,為了鼓勵其發揮作用,才分配環節也能得到最大的比例,一個社會如果在分配環節不這麼幹,一定不利於社會發展,是逆時代潮流而動,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定會被傾覆。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生產效率最高的組織分得最多的財富,企業為效率而生,競爭中存活的企業效率最高,那麼整體上說企業就擁有最高的財富創造能力和最大的財富分配份額。


上市企業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對於投資人而言,投資上市公司能獲得三重收益。一是企業的利潤,可以稱為內生價值,收益來源於企業內部;二是企業再融資中的轉移資產,可以稱為外生價值,收益來源於企業外部;三是股價上漲給投資人帶來的超額收益,可以稱為隨機價值,收益來源於股票價格的隨機波動。


當然這種高收益是指企業整體,上市企業整體,所以投資寬基指數長期看是很好的投資,如果投資人有能力從上市企業中把優秀的企業挑出來重點投資,那麼其收益會更高。


說到底我們投資上市公司股票的收益來自兩方面,一個是其本身創造財富的效率較高,一個是在時間長河下的複利效果,後者才是投資的本質。


巴菲特說,如果你找不到一種睡覺都可以賺錢的辦法,可能會工作到死。通過投資,做市場的朋友,甚至超越市場,你的財富才能在社會的震盪中不斷增值。我把這種富裕叫做大富,投資人只需要依靠識別優秀公司、長期持有享受複利就可以擺脫對金錢的焦慮,去追求精神層面的愉悅,享受更大的選擇權,這就是大富。


只有投資才能給你人生自由,避免成為工作的奴隸


那麼守株待兔呢?這種純屬概率,假如有足夠數量的人守候在足夠數量的樹樁跟前足夠的時間,一定有人會遇到被撞死的兔子。但是我想還沒有人因為你之前有人遇到過被撞死的兔子而守在樹樁跟前苦等吧。


概率有個特徵叫做遍歷性,什麼意思呢,假如晚上有100個人去一家賭場賭博,其中99個人賭完了都賺了一點,只有一個人賭到輸光了。那請問,這家賭場是不是一個危險的所在?答案似乎是並不危險的,畢竟輸的概率只有1%。


好。還是這家賭場,我們乾脆假定去一次的輸光率真的是1%。那請問,如果是同一個人,連續去了這家賭場100次,請問他輸光的概率有多大?答案是他幾乎肯定會輸光。


這個道理就是空間上 —— 也就是同一時間一群人的集合 —— 的數學期望,和時間上 —— 也就是一個人連續去很多次 —— 的數學期望是不一樣的。在數學上,這就叫"沒有遍歷性"。如果空間上和時間上的數學期望相同,就叫"有遍歷性"。


這還不是重要的,我們再設想一個,假如這100人去賭博,都是從一萬本金開始,其中99人每個人都賺了10元,但是其中一個人把一萬虧光了,類似俄羅斯轉盤,所有人承擔的概率是一樣的,1%的可能性是倒黴蛋,但是贏了只能拿到有限的收益,輸了卻要接受慘痛的代價,這樣的遊戲你會參與嗎?


在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其原因就是錯把運氣當實力,你憑運氣賺的錢終究靠實力虧光,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意思是自身的德行要與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否則違背自然規律行事會受到反作用力。財富和地位,老祖宗稱為物,清華大學的校訓"厚德載物"即從此而來。 佛教裡的不得也是一種修行,所以每天如履薄冰,傳遞正能量,把投資作為一種修行……


我把這種富叫做中富,靠運氣(命),飄擺不定。


小富靠勤,中富靠命,大富靠投資。最後你選擇怎樣的方式與財富為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