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汉朝轶事:张良劝说刘邦一句话,将三国推迟了四百年

中国历史上,三国指的是魏蜀吴鼎立时期,开始于公元220年。其实,早在楚汉争霸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形成三国,却被张良的一句话推迟了四百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汉朝轶事:张良劝说刘邦一句话,将三国推迟了四百年

公元前203年,韩信率军攻克齐国,并打败前来援救的龙且大军。之后,占据齐国的韩信给刘邦写了一封信,大意为“齐人虚伪狡诈,反复无常,一定要有人镇住场子,所以主动申请做代理齐王。”(史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

汉朝轶事:张良劝说刘邦一句话,将三国推迟了四百年

当时刘邦被项羽围在荥阳,正等着韩信来救,听到这个消息,刘邦自然大怒,这无异于敲诈勒索,想要攻打韩信,却被张良劝住了,“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冷静下来的刘邦反而变得大气,男子汉大丈夫,要当齐王就当个真的,当个啥代理的?于是就派遣张良拿着印绶去封韩信为齐王。

汉朝轶事:张良劝说刘邦一句话,将三国推迟了四百年

如果刘邦攻打韩信,张良不劝谏,历史将如何发展呢?毫无疑问,三国将提前四百年。

自从韩信占据齐国后,实力骤然上升。所以,韩信迎来了两位说客,一个叫武涉,是项羽派来的,一个叫蒯通,就是韩信的谋士。两人虽然不同阵营,不同目的,却都认为韩信已经成为继项羽、刘邦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可以权衡天下。

汉朝轶事:张良劝说刘邦一句话,将三国推迟了四百年

如果韩信投向刘邦,则汉军赢;如果韩信投向项羽,则楚军胜;如果韩信保持中立,则谁都不能胜。武涉希望韩信帮助项羽,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蒯通提出的方案,却让韩信犹豫,是什么方案呢?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这个方案有理、有利、有节,还具有操作性。

汉朝轶事:张良劝说刘邦一句话,将三国推迟了四百年

蒯通还说,韩信有震主之威,又有不赏之功,归附项羽,楚军不会信任,归附刘邦,汉军也会顾忌,因此,最后的路就是保持中立。韩信之所以犹豫,是不想做忘恩负义之人,《史记》记载: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如果刘邦主动来犯,韩信就没有退路,定会趁机中立。到时,楚汉两国相争将变成楚汉齐三国鼎立,三国会提前四百年。

参考文献:

1.《史记·淮阴侯列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