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1942年瓜岛战役中,为什么日本的坦克经不住机枪的扫射?

小李析事


先说是不是有这样一场战役,13辆97式中型坦克和12辆95式轻型坦克相当于日军一个轻型战车中队和一个中型战车中队。

而我找到的日军在瓜岛的战史中只有1942年十月末,在亨德森机场,由第一坦克独立中队的九辆坦克发起的攻击。

在马坦尼考河口上躺着的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和九七式中型坦克。

但当时防守的美军部队不仅拥有37MM M3反坦克炮,还拥有半履带反坦克歼击车。甚至还由美第11炮兵团的40门榴弹炮的火力支援,火力是远远超出缺乏重武器的日军的……

所以这场攻击只是送掉了所有的坦克,这九辆坦克中,为日军步兵开路的坦克被反坦克炮迅速的敲掉,而没有快速前进的坦克也被美军的榴弹炮留在了丛林中。塞缪尔·格里夫斯认为,美军损失了两名陆战队员,而日军损失了大约 600 人左右,其中第一独立坦克中队中的 44 名乘员,只有 17 人幸存。

那么日军坦克能不能抵挡住美军机枪的射击呢。太平洋战场的美军使用的机枪大多为水冷M1917水冷重机枪,这是一款发射.30 06英寸枪弹的机枪,也就是大家熟悉的7.62mm口径。这款机枪的穿透能力可能还真未必能穿透95式轻型坦克的6-12mm的坦克装甲。

但后来的M2HB就有很多美军士兵当做“反器材步枪”使用,因为其使用的.50子弹威力巨大,而日军坦克的装甲又很薄弱,这个时候的机枪就很有可能打穿日军坦克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轻兵器爱好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抛去这个战例不谈,95式还真的未必能对付12.7毫米大口径机枪。

95式轻型坦克是日军的制式坦克,性能很一般。

它的重量只有6.5吨,强调了机动性和火力,忽略了防御力。

坦克的最大速度达到了4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250千米。

在坦克研发的30年代,这种数字相当不错了,属于机动性很好的轻型坦克。

就武器上,95式轻型坦克有1门94式37毫米坦克炮。在300米的射击距离上,火炮可以可穿透45毫米厚的钢装甲。就这个穿甲能力来说,也是相当不错了,可以击穿现役所有轻型坦克的正面装甲,甚至还可以正面对抗一些中型坦克。

辅助武器是2挺仿捷克造的97式7.7毫米重机枪,共携弹3 000发。

机动性和火力上,95式都属于当时世界一流水平。

然而,作为6吨多的坦克,机动性、火力好了,防御力自然不能兼顾。

95式的装甲板基本都是铆接的,而不是焊接。

实战发现,如果装甲板被炮弹或者大口径子弹击中,很容易出现崩裂。尤其是铆钉被震飞以后,会在坦克内部乱飞,形同子弹,杀伤坦克兵。

而坦克装甲厚度为6~12毫米,主要部位的装甲为12毫米厚。

自然,在12毫米厚的装甲部位,12.7毫米机枪是不可能射穿的。

然而,6毫米的地方就很难说了。

美军的M2勃朗宁12.7毫米机枪,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穿甲能力。

M2制式穿甲弹可以在100码(91米)距离上,击穿10毫米钢甲板。

M2HB大口径勃朗宁机枪的12.7毫米专业穿甲弹,在200米距离上至少可以击穿17毫米装甲,原则上可以击穿95式坦克正面装甲。

但前提是有穿甲弹,而且相聚距离不远。

其实,95式坦克这种轻型坦克,原则上不应该和敌人靠的太近。

因装甲薄弱,就算遇到反坦克枪也比较危险。

比如苏军的PTRS-41反坦克步枪,在100米距离上最大穿甲能力为40毫米,能够95式打个对穿了。


萨沙


这次战斗是11月21日日军住吉支队参加的一次进攻,但是错误是日军没有投入25辆95式轻型坦克,而是投入了第1独立战车中队的11辆95式坦克。

而且这些坦克也不是美军机枪打坏的,而是,美军反坦克炮和自行火炮的杰作。当时,日军住吉支队在马坦尼考河东岸发动了一次进攻。第一次,日军以1辆95式轻型坦克掩护1个步兵中队,进攻美军陆战第1团第3营。

这次是试探性进攻,但是美军以37毫米反坦克炮摧毁了日军这辆坦克。随后,在黄昏的时候,日军再次出动10辆95式轻型坦克对美军第3营发动进攻。同时日军出动了1个步兵大队伴随这次攻势。

日军刚刚发动进攻,美军陆战第11团的4个炮兵营就一起进行拦阻炮击。对马坦尼考河和克鲁斯角之间的日军猛烈发射了6000发炮弹,导致日军田村大队损失惨重,特别是美军陆战第3营的反坦克炮和增援上来的75毫米半履带自行火炮正面摧毁了日军10辆95式轻型坦克。

到晚上22点,日军进攻失败,伤亡150多人,其中独立战车第1中东27人阵亡,4人负伤,11辆坦克全损。美军阵亡25人,负伤30人。

总体来说,日军坦克的燃料和弹药在登陆的时候,被美军战机炸毁了。只能走最近的路线,而这条路线,已经被美军炮火封锁。所以一下子都被美军炮兵和37炮摧毁在河里和岸边。


深度军事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作为中途岛海战后,美日双方第一次面对面的陆战硬刚,日军的玉碎式自杀冲锋首次被美军的机械化狂轰滥炸所碾压。在此战中,美军曾经试图救治受伤的日军士兵,但是却被这些军国主义洗脑的畜生拉响手雷同归于尽,于是美军下令,拒绝日军投降,遇到伤兵直接用坦克压过去,钢铁履带与血肉尸体混合在一起,变成了活生生的瓜岛绞肉机。


日军在瓜岛被美军严密封锁,补给十分困难,粮食都运不进来,更别提坦克这类重装备了,题主说的25辆坦克就更不切实际了,所以这个故事应该是后人杜撰的。但是抛弃这一切前提,单纯讨论M2勃朗宁重机枪是否可以20分钟团灭日军豆丁小坦克确是一件颇为有趣之事。

单从穿甲能力看,M2足以打爆日军坦克

95式轻型坦克是日军装备的性能最好的战车之一,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柴油机动力,速度能够达到46千米/小时,然并卵!这辆坦克全重7.4吨,表面装甲采用了相当out的铆接和焊接结构,最厚处仅仅只有12毫米,简直比日本人的脸皮还薄,在缺乏重武器的侵华战场可以装一装比,但是到了太平洋战场马上显露出不堪一击的死狗样,对了,在诺门坎还被苏联虐过一回。



而作为95式坦克的亲儿子,97式中型坦克就显得粗壮了很多,战斗全重达到了15吨,平均装甲厚度达到了25毫米均质钢板的水平,正面炮盾更是有50毫米的防护水平,当然了,在不少地方依旧只有20毫米的防护水准,看来还是经济不好,发育的不够完全。

我们再来看勃朗宁M2重机枪,这是一款超级经典的奶奶辈武器,从1921年定型以来一直服役到现在,延绵近百年,也因此被美军士兵亲切的称呼为“老干妈”。M2对付装甲目标一般使用12.7毫米口径的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以穿甲能力最强的穿甲弹为例,它在500米距离内能够穿透19毫米均质钢板,在1200米距离内为10毫米。这样的穿甲能力点射就能够直接打爆日军95式轻坦12毫米的装甲,持续射击也有很大几率穿透95式坦克20毫米的装甲,如果日军坦克只是站在那里挂机,在勃朗宁M2机枪的单方面输出之下分分钟会被打爆!




25辆坦克的火力不可小视,缺乏重武器支援的美军不可能在20分钟内完爆日军

日军95式轻坦装有一门94式37毫米主炮,带弹120发,辅助武器为两架仿捷克97式7.7毫米机枪,带弹3000发。97式中坦则装有一门97式57毫米主炮,带弹100发,两架97式7.7毫米机枪,带弹2745发。


总体来计算一下,12辆95轻坦和13辆97中坦一共有50架7.7毫米机枪、12门37毫米坦克炮、13门57毫米坦克炮以及六万多发子弹和近两千发炮弹,这样强大的输出能力加上日军还不错的战斗素养以及瓜岛复杂的地理环境,日军肯定有一击之力,如果美军没有装备反坦克炮或者巴祖卡火箭筒这类强力破甲装,绝对不可能只靠勃朗宁M2重机枪就在20分钟内打废日军!


军武吐槽君



不知名的画家绘制的日本二战期间,山下奉文率众进攻“马来亚”(现在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时的情景,图片里绘制的是日军95式轻战(前)和97式中战(后)在东南亚雨林里突击前进的情景。

关于95轻战(日本称坦克为“战车”, 轻战就是:轻型坦克)和97式中战的资料太多了,这里就不赘述了,只是要说一下日本二战期间的坦克为啥这样小和装甲为啥这样的差!怎么会出现重机枪横扫坦克这样的事情?这在欧洲战场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基本没有出现的可能性。
战后美军坦克装备车辆研制人员测试


缴获的日本95式轻战,与高大的美军士兵相比这坦克实在是太小了!

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国家,本来是没有资格发达战争的,但恰恰是因为资源贫乏才要发动战争来掠夺资源!并且当时的亚洲都是比日本落后很多的农业国家,日本的工业水平和工业产能大大超过这些国家…日本在研制武器装备只要与这些国家形成代差就可以了!

具体到坦克的问题上日本首先就认为:亚洲其他国家没有能力制造坦克,不会出现日本坦克与亚洲国家坦克间的对决,而且这些国家的军队也没有什么反装甲武器,也就不需要将坦克设计的很大,最大设计到15吨级别(97中战)就已经无敌了!甚至认为日本资源少拿不出来太多的钢铁去制造坦克、自行火炮一类的大型机械化装备,比如:拿出100吨的钢材制造5辆二十吨坦克,还不如去制造10辆十吨左右的坦克,不但数量翻倍,战斗力上也会翻番!基于这样的思维日本二战期间的坦克都很小,并且日本当时的发动机制造水平也低,制造不出来大马力汽油机或者柴油机,没有大功率发动机配套,坦克造大了会开不动的!
日本不但是钢铁缺乏的国家,其他有色金属也极度缺乏,通常来说要想钢材性能好就需要加入一些其他有色金属,比如:铬(铬是黑色金属)、镍、钼、钒……但是这些日本国内几乎没有,虽说也有些进口库存,可是与军工生产需求量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还出现了日本海军与陆军争夺资源的情况,海军又是与“英美鬼畜”争夺制海权的工具(日本海军用钢材不但比陆军的好,甚至超过了美国当时的海军钢材),需求必须要保证!只能在陆军装备钢材(有个名称叫做:陆地规格)制造上偷工减料,其结果就是日本坦克又小又差,所谓的装甲厚度不过25㎜(97中战),甚至是6㎜(95轻战),即便是这样薄的装甲也仅相当于普通碳素钢 ,这样的材料防弹性能必定会非常的差!



这是12.7㎜,也就是M2重机枪所使用的口径击穿3㎜间隔冷轧钢板(要比热轧钢板强度高了很多)时的情景,图片中子弹连续击穿了6张间隔钢板加在一起的厚度的18㎜,而且是间隔中间的空气经过压缩后,也可以削弱一点子弹的动能,理论上来说M2重机枪使用穿甲弹在200米处确实可以击穿18~20㎜之间的普通钢板,而这个能力击穿日本的薄皮坦克还是比较轻松的!
日本的坦克,在二战期间的东亚大陆确实横行了很久的时间,就是因为东亚国家不但不能制造坦克,也没有多少“战防炮”,小口径高炮也非常少 ,根据战史记载“长沙保卫战”期间,我军使用瑞士制造的厄利空20㎜高炮也横扫过日本的小坦克,不过仍旧是缺乏像样的反坦克武器,只能由战士们拿着集束手榴弹去舍命的爆破……而日本的小坦克到了缅甸战场和太平洋岛屿战的时候它们不但被M4“谢尔曼”坦克碾压,就连M3“斯图加特”轻型坦克它们也不是对手!低劣的质量就连M2重机枪都能收拾它们!所以,日本就不该发动战争,但是作为善于“火中取栗”的民族,他们一旦发现有利可图就要不顾一切的去抢夺……这种丑陋心理状态的民族最终只能是被“核平”!


皇家橡树1972


说实话,我对这个战例感觉有点疑惑,或者说有一些怀疑这个东西是真的吗?

当然本身来讲,美国的传家宝m2重机枪确实能够穿透日本人的九五式和九七式轻型坦克,但是是你说这个打了20分钟,把日本坦克给打穿了,这一点有点不怎么相信啊。

不是说美国人不敢这么做,而是美国人做这件事情,他有固定的一套流程的,比如说遇到敌人坦克了,用反坦克炮,如果说敌人坦克稍微大一点或者是敌人进攻有点猛烈,呼叫重炮集团,实在不行天空上的飞机给你支援也可以,有什么必要拿重枪扫射了20分钟,这重机枪还不报废呀?

况且美国人的m2重机枪更多的选择只是以点射为主,而不是暴风骤雨般的火力压制,如果说美国人手里面能射击20分钟,压制日本坦克的机枪的话,应该是美国人的水冷式机枪,那个机枪的口径是7.61mm口径的,这种机枪的子弹是射穿不了这种。九五式和九七式轻型坦克的正面装甲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因为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面曾经有一个日本士兵驾驶着这个轻型坦克去冲击中国抗日军队的阵型的时候,遭到了1300发这种子弹的射击,结果没有一发子弹打穿。

如果说美国人真的是听到了坦克,就算是半夜里面坦克的声音也是很明显的,也会召唤他手里面的反坦克炮或者是重炮集团,如果是白天的话,直接空中的飞机瞄准了给我炸就行了!你说拿机枪打了20多分钟,首先m2重机枪做不了20分钟的压制,他只能做到点射,其次,另外一款水冷式重机枪射穿不了对面的装甲。

所以说我对这个问题感到是有些疑惑的。


漩涡鸣人yy


日本95式轻型坦克是日本在89式中型坦克和92式重型坦克的融合下的诞生的产物。全重只有7.4吨,而正面最厚的装甲防护我只有12mm(1.2厘米),最薄只有6mm。用的是37mm炮。


而美国M2重机枪口径为0.5英寸(12.7mm),使用12.7×99大口径弹药,其最初设计就是用于攻击轻装甲、集结有生目标,并且用于低空防空。可使用普通弹、穿甲弹、曳光弹等。用穿甲弹对付地面目标时可击穿厚13mm的中碳钢板,可击穿最厚为20毫米的钢板。

所以对比以上两者的性能数据便可以得出,用M2重机枪打95式坦克是可以击穿的。不是美国机枪太强大,而且日本坦克太无能。当各国坦克采用整体焊接技术的时候,日本还在用铆接技术,车内没有灯光照明和乘员通信,车长指挥全靠肢体语言,就是用脚踹你右手就是往右转,踹左手就往左,摸头就是刹车………不过日系坦克也不是没有借鉴之处,那就是采用柴油机。


看美国大兵的身高都快和95轻坦一样高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因为日本缺少资源,日本造坦克就讲究实用,所以日本坦克是薄皮坦克,这种坦克非常简单,就好像一铁皮工具箱下装四个轮子,这种坦克连炮都没安也就在放挺机枪,所以曾被英国叽笑为母坦克,但这种坦克打缺少重武器的中国军队确很有效,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也可以,但是在后期美国缓过劲来日军就不行了,战场相逢时美军直接用重机枪就能把日军坦克打穿,而苏联重型坦克都不用开炮,直接去撞就能把日军坦克干掉。


天宇的文史情怀


在1942年瓜岛战役中,为什么日本的坦克经不住机枪的扫射? 这次战斗是11月21日日军住吉支队参加的一次进攻,但是错误是日军没有投入25辆95式轻型坦克,而是投入了第1独立战车中队的11辆95式坦克。

而且这些坦克也不是美军机枪打坏的,而是,美军反坦克炮和自行火炮的杰作。当时,日军住吉支队在马坦尼考河东岸发动了一次进攻。第一次,日军以1辆95式轻型坦克掩护1个步兵中队,进攻美军陆战第1团第3营。

 这次是试探性进攻,但是美军以37毫米反坦克炮摧毁了日军这辆坦克。随后,在黄昏的时候,日军再次出动10辆95式轻型坦克对美军第3营发动进攻。同时日军出动了1个步兵大队伴随这次攻势。

日军刚刚发动进攻,美军陆战第11团的4个炮兵营就一起进行拦阻炮击。对马坦尼考河和克鲁斯角之间的日军猛烈发射了6000发炮弹,导致日军田村大队损失惨重,特别是美军陆战第3营的反坦克炮和增援上来的75毫米半履带自行火炮正面摧毁了日军10辆95式轻型坦克。

  到晚上22点,日军进攻失败,伤亡150多人,其中独立战车第1中东27人阵亡,4人负伤,11辆坦克全损。美军阵亡25人,负伤30人。

总体来说,日军坦克的燃料和弹药在登陆的时候,被美军战机炸毁了。只能走最近的路线,而这条路线,已经被美军炮火封锁。所以一下子都被美军炮兵和37炮摧毁在河里和岸边。


博学审问


日本的钢铁石油全靠进口,在海上掐断它的补己,就像人被掐住了脖子不能呼吸,没有强大的工业那就是自取灭亡,勿忘战争侵略者必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