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互聯網理財行為與安全研究報告》:市場回落至129.7萬億

2019年《互聯網理財行為與安全研究報告》發佈:財富管理市場規模回落至129.7萬億

1月15日,紅星新聞記者獲悉,騰訊理財通聯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共同發佈2019年度《互聯網理財行為與安全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2019年財富管理市場總體規模回落至129.7萬億

《互联网理财行为与安全研究报告》:市场回落至129.7万亿

《報告》顯示,延續去年的互聯網金融強監管態勢,2019年財富管理市場總體規模由2018年的135.4萬億回落至129.7萬億。《報告》中發佈的2019年“互聯網理財指數”與上年相比仍延續下降趨勢,但降速也有所放緩。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殷劍峰分析,一方面原因在於財富管理市場總體規模有所回落,典型案例如貨幣基金規模和P2P的大幅下滑等,另一方面則在於騰訊理財通等安全穩健理財平臺規模的逆勢上升。

《報告》顯示,在互聯網理財的風險識別上,投資者最為關注信息洩露風險(53.17%)和信息不透明風險(37.56%);其它關注度較高的是收益不及預期或宣傳風險、政策風險和潛在損失較大風險,而大部分投資者對於詐騙風險和平臺跑路風險的關注度相對較低。

  • 專家提醒:互聯網理財風險體現在流動性、網絡安全及平臺風險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殷劍峰針對投資者關注的風險問題回答稱,“信息洩露風險和信息不透明風險都是值得關注的風險。事實上,互聯網理財面臨的主要風險還體現在流動性、網絡安全和平臺風險三個方面”。

《報告》分析,由於互聯網理財的申購、贖回方便,投資者頻繁申贖可能會對產品的投資運作產生一定影響。而一些T+0產品通常需要平臺或銀行墊資,也存在流動性的問題;另外,互聯網理財產品的買賣都是通過互聯網來實現,存在系統風險或遭受網絡攻擊的可能性,一旦用戶的個人信息被洩露,用戶資金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證。

殷劍峰也指出,“部分理財平臺,特別是部分P2P平臺缺乏足夠的互聯網安全、風控技術支持,一些平臺的信息披露不完整、運作不規範,甚至有一些平臺打著投資的幌子進行非法集資,非法轉移財產和套現跑路等等。而現有法律法規尚不完整,有些還處於空白,這就給了投機者或不法分子可乘之機,給投資者造成經濟損失。”

對於平臺風險問題,記者注意到,此前剛剛舉行的2019第三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就指出,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對提升我國金融服務覆蓋面和效率水平有著明顯的積極作用,但在其快速發展中也存在一些業態創新跑偏、從業機構良莠不齊等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2019年8月,央行正式出臺《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後,互聯網金融或將迎來更加規範的一年,根據《規劃》,未來將明確建立金融科技監管基本規則體系。針對不同業務、不同技術、不同機構的共性特點,明確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應遵循的基礎性、通用性、普適性監管要求,劃定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的門檻和底線。

紅星新聞記者 郭晶晶 楊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