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田英章:临帖是一名书家或书法研习者终身的工作

大凡人间技艺,都是要经过学习才可以获得的,例如知、医学、武术、戏曲、音乐、美术等等。世间没有无师自通的技艺,书法也是如此,或更确切的说,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更不是创出来的。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说:“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东汉哲学家王充也曾说过“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田英章:临帖是一名书家或书法研习者终身的工作

临帖就是学。在长期的书法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进步的快与慢,和临帖的用功程度是密不可分的,谁能认真临帖,谁能坚持临帖,谁就进步得快,功底也就越扎实。但是,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如果让学生真正的做到认真临帖,坚持临帖又是一件多么艰辛和困难的事情。许多学生虽然字帖摆在眼前,他们就是不肯抬头查看,偶有抬头者,也只是粗略的看上一眼,然后就凭着模模糊糊的记忆和感觉,不顾一切地一遍一遍的写下去。看似练习,实则是在一遍遍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习惯,重复越多,习惯越巩固,时间越长,错误越严重。一天养成的错误习惯,十天也纠正不过来;一个月养成的错误习惯,一年也不可能根除掉;一年养成的错误习惯,几乎就会贻害终身。这就是为什么书法教师宁可教从来都没有学过的学生,也不愿意教那些“有基础”的学生的真实原因。学生的错误习惯和不良的书写习气,会让许多教师失去耐心。真正的书法教师,不会因为学生写的不好而气馁,但会因为学生不认真临帖而光火。笔者(田英章)也常对学生们说:不要相信自己的脑子(肤淡的读帖记忆),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边看帖边临写)。然而,大多是说得我口干舌燥,精疲力竭,许多学生还是我行我素,就是不肯多看一眼字帖。

田英章:临帖是一名书家或书法研习者终身的工作

这就是说明许多学生依然不知道学书的根本大法就是临帖。明代书法家解缙《春雨杂述,学书法》有句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捏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自古至今,学书临帖,概莫能外,舍此,几乎无路可走。书法几千年,凡是我们知道的书法大家,没有一个不是临习前人的碑帖出来的。固然学书不能只是死临帖,但是临帖无疑是重要的学书手段,是不可绕行的必经之路。清代书法理论家冯武先生在《书法正传》中说:“学书者,即知用笔之诀,尤须博观古帖,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帖中来,然后能成家数。”

在书法学习实践中,有些时候是“百看不如一练”,道理是说,只用眼睛看是不行的,要亲自动手去写才可以获得真正的感知;但更多的时候,则是“百练不如一看”,埋头写一百遍,不如看帖一遍,不如看老师当面写一遍。在书画圈里还有句俗语:画画写生,书法写熟。写生,是指对着实物或景物直接绘画,这是搞美术的基础课程;写熟,是书法研习者对照字帖反复地临摹,反复的比较,反复的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力求在形体、神韵上接近帖字,达到“酷似”、“乱真”的效果,这就是“写熟”。或者说,临帖就是把自己的手变成复印机,就是为了从形似到神似,完整地再现帖中字。没有这样的功力和耐心就不能称作学习书法。

许多朋友就是不愿意读帖,更不愿意临帖,只是当写作品时遇到困难了,才想起到帖中查找,解决后又是埋头写自己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临帖就是“急来抱佛脚”,成了一场场“遭遇战”。这些朋友,不值得“磨刀不误砍柴工”,也不知道“砍柴必须要磨刀”的道理,在临帖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懒惰情绪,成了阻碍其进步的一道无形屏障。

除了临帖之外,我们在学书方面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古人说的“夏云奇峰”、“舞剑得神”、“担夫争道”等等,是不是也是一种学书方法呢?

田英章:临帖是一名书家或书法研习者终身的工作

诚然,我们想信古人学书确有这样的事例,通过观察某些物象,在书法上借以获得某种启发或感悟,而且我们也愿意接受这是书法学习的一种方法。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告诉初学者,如仅以这种方法或夸大这种方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也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古人的记述虽有一些道理,但是这些记述都带有浪漫的传奇色彩,有意或无意地将书法神秘化了。我们虽然尊崇先贤们高超的书艺和渊博的学识,但这并不等于他们每个言行、每段记述都是完全科学和正确的。换言之,即使这些都是真实存在过,也并非一般初学者所能做到的。从对物象的观察中获得某种灵感,这只能是一种辅助方法,更多的、更主要的还是要反复的临帖,这一点,自古至今,绝对是不容置疑的、最为行之有效的学书方法。

笔者(田英章)周围也有许多老年朋友酷爱书法,可惜的是,直到晚年终未修得“正果”,在书法上浑浑噩噩的一生,毫无半点成绩。究其原因,问题就是不认真临帖,不坚持临帖。这些老年朋友,多年来养成的思维习惯和用笔习惯已是根深蒂固,要想纠正实在困难。其实,他们不知道,在书法上所谓的“十年寒窗之苦”,实则指的就是临帖之苦。临帖是痛苦和枯燥的,如能肆意挥洒,信笔涂鸦,完全任凭自己的意愿去书写,就应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了,也就不存在苦不苦之说了。但若是这样,也就无功力可言了,因为天下的功夫都产生于痛苦之中,不经过一番痛苦,不经过一番磨炼,肯定不会产生功力,也不会有什么成绩,这也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临帖是学习、是借鉴、是继续、是汲取,是一名书家或书法研习者终身的工作,无论是谁,也无论其书法和书名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取得了多么高的成绩,他都不能说自己不需要临帖、不需要再向古人学习了。大凡认为自己不需要临帖,或是认为自己应该“出帖”了的,都是一种荒诞和无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