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蒜泥白肉,这菜比红烧肉还好吃一百倍!

蒜泥白肉,这菜比红烧肉还好吃一百倍!

蒜泥白肉是一道菜品,属于川菜菜系,制作原料主要有蒜泥、肉等,口味鲜美,营养丰富,食时用筷拌合,随着热气,一股酱油、辣椒油和大蒜组合的香味直扑鼻端,使人食欲大振。蒜味浓厚,肥而不腻。

当今的蒜泥白肉品质与风味均要求肥瘦兼备,肉片匀薄大张,蒜味浓郁,咸辣鲜香,并略有回甜。传统用手工切肉片,以表现娴熟的刀工技巧,当然,有的大餐馆、饭店为减轻厨师的劳动强度,也采用切肉片机加工肉片。

蒜泥白肉的老祖宗是“白肉”。最早记载“白肉”资料是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耐得翁的《都城纪胜》等书,但“白肉”的发源地却是在满族同胞聚居之地东北。袁枚写的《随园食单》说白片肉“此是北人擅长之菜”,“割法虽用小刀片之,以肥瘦相参、横斜碎杂为佳,与圣人割不正不食一语截然相反。其猪身肉之名目甚多,满洲跳神肉最妙”。

蒜泥白肉,这菜比红烧肉还好吃一百倍!

袁枚说满洲跳神肉是白肉中最好的。为什么白肉又叫“跳神肉”呢?原来,满族曾有一种传统大礼叫做“跳神仪”,无论富贵士宦,其室内必供奉神牌,敬神,祭祖。春秋择日致祭之后,接着就吃跳神肉(也叫阿玛尊肉)。这种跳神肉,“肉皆白煮。例不准加盐酱。甚嫩美”。其吃法乃“自片自食”。“善片者,能以小刀割如掌如纸之大片,兼肥瘦而有之”。

比袁枚小十四岁的四川文人李调元在整理他父亲李化楠宦游江南时收集的烹饪资料手稿时,也将江浙一带的“白煮肉法”载人了《醒国录》之中。晚清时,“白肉”、“春芽白肉”则可以在傅崇榘写的《成都通览》所记成都街市餐馆食品中看到。上述史料向我们提供了白肉传人四川的路线:北方→中原→江南→四川。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四川人在白肉的烹饪基础上加以蒜泥调味,不仅使白肉更好吃了,而且营养价值也更高。因为蒜所含的蒜素与肉特别是瘦肉中所含的维生素B1一经结合,就会使维生素B1的原有水溶性一变而为脂溶性,使它能很容易地通过我们身体内的各种膜,并使它被吸收的效率上升几倍。可以说,四川的蒜泥白肉在全国各地的白肉中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烧肉就已经很好吃了,

每次吃红烧肉的时候可满足了。

但是今天要介绍的这道菜,

比红烧肉还好吃,别错过!

川菜一绝 蒜泥白肉

食材

带皮五花肉1斤,蒜泥50g,姜1撮,料酒2勺,醋3勺,酱油6勺,白糖2勺,花椒粉半勺,油泼辣子6勺

蒜泥白肉,这菜比红烧肉还好吃一百倍!

蒜泥白肉,这菜比红烧肉还好吃一百倍!

制作步骤

●选1寸左右厚度的新鲜五花肉,放葱姜,料酒,花椒 炖煮,水煮开后撇去浮沫。

蒜泥白肉,这菜比红烧肉还好吃一百倍!

●大火煮大概20分钟左右,可用筷子戳一下肉,进去没有血水流出,肉就刚刚好!

蒜泥白肉,这菜比红烧肉还好吃一百倍!

●将煮好的肉放冰箱冷藏两小时后,取出片薄片,冷藏时在肉上压一盆水,可以让五花肉变平整,肉质更紧实。

蒜泥白肉,这菜比红烧肉还好吃一百倍!

●将酱汁按比例调好,浇在肉片上或者蘸着吃即可!

蒜泥白肉,这菜比红烧肉还好吃一百倍!

- 酱汁调配比例 -

蒜泥白肉,这菜比红烧肉还好吃一百倍!

酱汁配方(实战配方)复合料味汁;原汤500克【煮肉的汤】,盐25克,味精25克,鸡精20克,白糖15克,生抽30克,以上所有混合一起搅拌均匀,蒜泥白肉酱汁;复合料味汁50克,蒜泥10克,花椒面0.5克,白糖2克,恒顺香醋3克,芝麻油1克,红油40克,香葱末3克,酒鬼花生碎10克,以上所有调料混合一起搅拌均匀备用【以上味一份材料酱汁】,制作过程;将猪二刀肉飞水清理干净,放入凉水桶内加入葱,姜,盐【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有点咸味即可】大火烧开转小火,煮至八成熟关火闷至熟透,捞出晾凉切成薄片,盘子下面垫上黄瓜片,上面放肉【150克】浇上酱汁即可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