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代县县城西北20公里北岳恒山余脉勾注山之巅,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人曾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和“重峦叠巘,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于其间”的赞语。因其历史悠久、战事频仍,被长城保护专家罗哲文誉为“中华第一关”。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雁门关地处战略要冲,为东西双关,宋以前以西陉关为尊,明以后以东陉关为重。西陉关在代县西北22公里处,因位于陉岭(勾注山)西口而名。北魏泰常四年(419)八月,明元帝拓跋嗣至古雁门关(在铁裹门南)望祀恒岳后,始称雁门关。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在雁门关制高点铁裹门处重筑西陉关,成为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兵防重地。明洪武七年(1374),因雁门旧道年久失修,山洪冲刷,车马难度,吉安侯陆仲亨在陉岭东口重筑关城,即今雁门关,由关城、内长城、前腰铺驿站、关署、镇边祠、雁门关驿站等组成。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雁门关关城

雁门关关城周长1000余米,墙高7米,石基座、砖墙体,门洞三重,即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额匾上篆书“天险”二字,门上建有箭楼,门外东侧建有“靖边祠”,奉祀战国名将李牧。西门额匾上篆书“地利”二字,地利门左侧建有关帝庙。西门外有一南北向小门洞,即小北门,门上石刻横匾“雁门关”,两旁嵌砖镌对联,上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下联“九塞尊崇第一关”。关城内正北有军营,东南设校场。关城周边边墙雉堞、烽墩壕堑耸峙于峰岭绝顶,与雁门东西十八隘连为一体。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雁门关内长城

雁门关内长城西起白草口,东至长城岭。北周大象元年(579)大司徒于立翼巡长城,立亭障,设险堡。西至雁门,东至碣石(河北)。明代在内长城旧基上砌砖加高,形成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嘉靖二十五年(1546)总督翁万达大修长城,西起偏关老营堡丫角山,东至平型关,凿堑填洞400余公里。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李景元再筑雁门关边墙,绵亘7.5公里。即现在所见的新广武到白草口的长城。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前腰铺驿站

前腰铺驿站位于雁门关关南古道中腰处,史上设驿站,村中客栈、店铺林立。与雁门关北之后腰铺相对应。现已辟为集餐饮、住宿、休闲、咨询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区。此处风景如画,环境优美。关沟河缓缓流过,旅游公路将服务区和占地3万平方米的停车场自然分开。服务区建有翼角廊式仿古建筑咨询中心,昭君出塞和亲路上小憩的和亲亭,可供200人住宿1500人就餐的三星级酒店——雁门关大酒店,还有造型别致的雁憩池、雕梁画栋的长廊等。

沿古道北上,路旁一块石碑,就是著名的分道碑,立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盛世,雁门关南道路拥塞、车马难行,屡起争端。代州知州只好另开车道,分设上行下行,并规定了“南来走东路,北行走西路”的交通规则,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碑文既反映了当时“官道”的繁忙盛况,又体现了规范的交通管理制度。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关署

关署位于关城内天险门与地利门中间的高地,又名守备衙署。原署门面宽3间,门前立石狮1对,进门配照壁。两进院,正面过厅5间,东西各有配房;后院正房5间,东西亦各有配房,为守备处理公务及下榻处。现关署建筑为2011年重建。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镇边祠

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外,明正德六年(1511)为纪念赵国名将李牧而建,原名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李牧威镇塞北十余年,一战消灭匈奴骑兵10万,成为后世守关将士楷模。清咸丰六年(1856),僧人善全在武安君庙旧址兴建佛寺,改名护国镇边寺,仍在过殿内塑李牧将军像。护国镇边寺占地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山门前有石砌平台,上竖石旗杆1副,配石狮1对。正中、左右各筑踏垛台阶,并配以石雕、石栏柱、石栏板。山门两旁建有钟鼓二楼。寺院分前后两进,以前门为中轴线,前院两侧为厢房,正面过殿供奉李牧铜像,背面供韦陀。过殿两侧留有过道,设东西库房。后院正殿为大雄宝殿,供有一佛二菩萨。正殿左侧为方丈室,右侧为祖师堂,东西配房为僧舍。主殿东边,顺台阶而下有石砌窑洞多孔,曾为寺院附属建筑。清代雁门关成为商旅通行要道,镇边寺香火异常鼎盛。据碑文记载,寺内原有“护国戒坛”,清末一次受戒“远近四众共一百二十余众”,其盛况可见一斑。民国26年(1937)日军占领雁门关后,镇边寺遭到毁灭性破坏,仅存地基。2009年后按原样复建,成为展示幸偃、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守关名将事迹的主题展馆和了解雁门关军事文化的一大窗口。现镇边祠内主要有偃公堂、忠武堂、武惠堂、武安堂、群英堂、文定堂。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雁门关驿站

雁门关驿站位于雁门关镇边祠南侧的窑洞院。正北6孔,东侧3孔,东北角2孔,共11孔窑洞。主要建筑有将军洞、帝王洞、公主洞、雅士洞。

边贸街位于雁门寨与瓮城门之间。明清两代为边关贸易最繁华的地方。2009年重修时,大街用青石板铺砌,街道两边均为砖木结构的五檩或鞍架瓦房,青砖砌墙,灰瓦覆顶,古式门窗,再现了明清边贸街的风采,今为展示边塞贸易和销售旅游纪念品的商贸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