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二戰德國有閃電戰,蘇聯也不甘示弱,用此戰術給德國最後一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陣地戰大行其道。凡爾登戰役中,德軍進攻法國的凡爾登要塞,雙方投入了將近200萬的兵力,其中傷亡也超過了100萬人。雖然德軍拼命進攻,還使用了毒氣彈等武器。足足打了將近一年時間,德軍依然沒能攻克凡爾登要塞。也因為在此戰中,德國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也讓德國在一戰中的優勢喪盡,最後輸掉了這場戰爭。基於在一戰時的經驗教訓,德國為了避免自己陷於陣地戰當中,所以研究出了一種新的戰術閃電戰,也叫作閃擊戰。

二戰德國有閃電戰,蘇聯也不甘示弱,用此戰術給德國最後一擊

此時,法國還沉浸在一戰陣地戰的輝煌中不可自拔,建造了馬奇諾防線來防備德國進攻。熟不知德國早已經轉變了戰爭思想,在法國戰役打響的時候,德國集中了大部分裝甲部隊,在法國的阿登山區突破,一直衝到了英吉利海峽,將法國的軍隊完全分割包圍,最後迫使法國投降。在這一戰中,德國只傷亡了十餘萬人,而200萬英法聯軍卻毀於一旦,也讓全世界人看到了閃電戰的威力。後來在蘇德戰場上,德國使用閃電戰也給蘇聯造成了很大麻煩。

二戰德國有閃電戰,蘇聯也不甘示弱,用此戰術給德國最後一擊

雖然在蘇德戰爭初期,面對德軍的閃電戰時,蘇聯軍隊頻頻失利,但蘇聯也不甘示弱,開始採用大縱深作戰戰術來抵禦德國的閃電戰。關於大縱深作戰,蘇聯也是通過觀察和總結一戰中的各大戰役而萌生的想法,只是後來終止了研究。等到了蘇軍被德國的閃電戰打懵的時候,蘇聯又重新拾起來了大縱深作戰戰術。藉此蘇軍逐漸挽回在戰爭初期的劣勢,讓德國無往不克的閃電戰在蘇德戰場上失去了聲音。

二戰德國有閃電戰,蘇聯也不甘示弱,用此戰術給德國最後一擊

其實德國的閃電戰和蘇軍的大縱深作戰是有很多共同點的。首先,它們都是針對陣地戰而誕生的,都是集中主要力量突破敵方一點,然後開展縱深作戰。其次,兩者都需要牽制集團來吸引敵方的注意,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最後,兩者都需要武器上的革新,也就是突擊部隊要有足夠的火力和機動力,否則無法起到快速突破敵方陣地的效果。

二戰德國有閃電戰,蘇聯也不甘示弱,用此戰術給德國最後一擊

但閃電戰和大縱深作戰還是有著很大不同的。德國的閃電戰是以裝甲部隊為核心的,當裝甲部隊突破敵方防禦的時候,會繼續迅速縱深突擊,然後讓後方的步兵來鞏固和擴大突破口。這就導致了德國軍隊作戰的勝負都懸於裝甲部隊的戰力上,一旦裝甲部隊的車輛裝備出現了磨損影響了機動性,或者遭遇到強烈地打擊,那麼德國閃電戰的攻勢就會嚴重受挫。而蘇聯的大縱深作戰則是以步兵為主力,通過集中火力來讓步兵打開突破口,而機械化部隊作為第二梯隊追擊敵人,防止敵人再次組織起抵抗力量。相對於德國的閃電戰,蘇聯的大縱深作戰更加有韌性和持久性。

二戰德國有閃電戰,蘇聯也不甘示弱,用此戰術給德國最後一擊

在納粹德國的最後一戰布拉格戰役中,蘇軍的大縱深作戰理論再次展現了它的效果。在短短一個禮拜之內,蘇軍通過集中優勢兵力突破敵方防線,機械化部隊大縱深的作戰理論,進行了五百公里的大縱深迂迴,將捷克斯洛伐克的德軍合圍殲滅,俘虜了85萬德軍,給了德國最後一擊。其實相對於蘇聯的大縱深作戰,德國的閃電戰還是存在一定侷限性的,當它的裝甲部隊面臨打擊的時候,往往就會失去攻擊力度,從而被對方尋找到機會反擊。同時裝甲部隊的損耗以及後勤補給問題也是制約著閃電戰的重要因素。而蘇聯的大縱深作戰卻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機械化部隊的戰鬥力,即便是戰鬥失利,蘇聯也能採取大縱深防禦,吸收削弱敵方的攻擊力度,然後積蓄力量,等到敵方攻勢減弱的時候實施反擊。這也是為什麼德軍會在蘇聯折戟的重要原因。

這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歡迎關注留言討論,一起領略精彩的二戰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